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入“乙类乙管”个人日常防疫切记10条行为准则

2023-03-09

上海质量 2023年1期
关键词:乙类聚餐开窗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防控工作重心也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对新情况,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个人日常防护?

个人日常防疫行为10条准则

准则一:戴口罩

准则二: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返家后、护理照护他人前后、触摸口眼鼻前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清理垃圾后、接触快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正确洗手。

如果在外,不具备洗手条件,可以用消毒湿巾擦拭,也可以喷洒有效期内的合格免洗手消毒液或75%酒精。

准则三:常通风

人员拥挤的室内办公室和集体教室要勤通风,家内要择时开窗通风。

①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20~30分钟。

②家中人员较多或有患者、访客时,建议随时开窗通风。

③使用空调要注意通风换气和消毒清理。

④家中有居家隔离人员时,其所在房间应关闭房门,单独开窗通风。

准则四:少聚集

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如果必须去,尽量减少在密闭场所的停留时间。

如果外出购物,要尽量提前列好清单,抵达后快速取物结算,不做无效逗留。

尽量远离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人员。

减少聚集性活动,不组织或参加聚集性活动。

尽量减少聚餐频次和参加人员数量,尽量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聚餐;聚餐时建议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1米线)。

准则五:保持环境卫生

居家和办公要经常清洁卫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卫生间马桶冲水前要盖马桶盖,保持存水水封。

准则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注意健康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采取必要遮掩措施。

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准则七:做好健康监测

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

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不带病上班、上学,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非必要不出入公共场所。

外出佩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

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核酸检测或抗原自测,做到早发现。

准则八:合理安排出行

出差或旅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

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随时关注手部卫生。

准则九:主动接种疫苗

无接种禁忌、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应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条件时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应尽快接种、“应接尽接”。

准则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

主动学习新冠病毒相关科学知识。

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信息,不盲信微信“野号”及不明来源信息。

保持冷静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弘扬正能量,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

猜你喜欢

乙类聚餐开窗
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解读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解读问答(医疗机构侧)
聚餐喝『高』了,如何解酒才对?
不一样的聚餐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聚餐
清晨别急着开窗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应该完全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参保地支付标准”政策
开窗放入大江来——安徽中考“综合性学习”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