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月顺产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时机及治疗效果分析

2023-03-08陈明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顺产肌纤维盆底

陈明翠

很多足月顺产产妇在分娩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主要症状包括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后壁膨出、尿失禁等,这些症状对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十分不利,也会导致产妇的生活质量下降[1,2]。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较多,存在较强的复杂性,如果产妇未能接受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3]。在足月顺产产妇中,盆底康复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案,但不同治疗时机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对产妇的影响也会不同[4]。此次研究针对盆底康复治疗选择两种治疗时机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妇产科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期间接诊的产妇中选择88 例足月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内容得到相关部门审核,且产妇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4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7 岁;初产妇29 例,经产妇15 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3~35 岁;初产妇30 例,经产妇14 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产后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产妇的治疗时间为产后12~20 周,研究组产妇的治疗时间则为产后6~12 周。治疗前医生需要对产妇盆底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并观察产妇腹直肌分离情况、瘢痕状态等,并且结合产妇是否存在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制定对应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①选择低频电刺激的方式刺激产妇的盆底肌,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探头置入产妇的阴道中,并且连接电极,选择而不同频率对产妇盆底组织进行刺激,不断强化产妇的盆底肌群。Ⅰ类肌纤维选择10~35 Hz 的频率进行刺激,Ⅱ类肌纤维选择15~70 Hz 的频率进行刺激。在进行低频电刺激时,电流强度应该结合产妇的收缩感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10~25 mA 电流进行刺激,时间为20 min。如果产妇的盆底深肌层组织出现损伤,可以在肌力较弱的位置放置治疗探头,如果产妇的盆底浅层肌肉组织出现损伤,可以适当将探头的位置向外移动。对于盆腔脏器脱垂产妇,需要对其深肌层进行训练,之后训练产妇的浅肌层组织,慢慢增强产妇不同肌层的自身张力。②选择生物反馈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产妇阴道中放置的治疗设备,医生可以对产妇盆底肌的收缩电信号进行观察,并以此判断产妇盆底肌收缩力,重点对其进行训练,不断培养产妇控制盆底肌的能力,并锻炼产妇的盆底肌肉。医生还要指导产妇进行尿道、会阴与肛门的收缩训练,15~20 min/次,每次的收缩时间需要维持3~10 s。③还可以选择阴道哑铃对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功能进行训练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各项基础指标,满意度,治疗前后QOL 评分。①基础指标包括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与持续收缩压。②选择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指导产妇填写并打分,<70 分为不满意,71~85 分为较为满意,>85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③选择QOL 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评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等,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产妇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项基础指标比较 研究组产妇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各项基础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产妇各项基础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治疗总满意度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产妇的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的QO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足月顺产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十分常见[5]。产妇之所以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盆底肌张力发生了变化。相关研究认为,阴道分娩是导致产妇肌张力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6]。产妇在妊娠期内子宫的自身重量明显增加,导致子宫的位置发生变化,子宫会对产妇的盆底组织进行压迫,并且造成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的发生[7,8]。如果产妇出现较为严重的盆底肌损伤,肌纤维就会被结缔组织所取代,导致其盆底肌自身弹性出现下降甚至消失,盆底肌支持组织的功能也会被严重削弱,并诱发尿失禁,甚至性功能障碍[9,10]。针对这一情况,做好足月顺产产妇的盆底康复治疗十分关键。

临床目前所选择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的方式,确保产妇出现损伤的盆底肌组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让产妇的阴道变得更为紧缩,改善产妇的阴道松弛症状态[11,12]。盆底康复治疗可以让产妇出现损伤的盆底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得到有效的调整,医生也可以根据产妇的盆底肌损伤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盆底康复治疗的针对性较强,更好地促进产妇盆底肌恢复。

对于足月顺产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优势虽然较为明显,但与治疗效果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妇的治疗时机。在早期治疗中,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产妇身体存在的问题,以便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式,进而提高产妇盆底肌的功能。而如果产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时间较晚,一些症状可能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即使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也无法完全恢复。还有,如果产妇治疗的时间较晚,也不利于医生及时掌握产妇的身体情况,盆底康复治疗的针对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治疗反馈情况相对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产妇的治疗时间较晚,盆底肌损伤的情况就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容易诱发一些更为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本院针对此类产妇的盆底康复,分别选择产后12~20 周与产后6~12 周的治疗时机,而在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情况后可发现,产后6~12 周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组产妇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满意度和QO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如果产妇在产后6~12 周时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损伤等症状会得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可以避免症状持续加重。

总之,足月顺产产妇在产后6~12 周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顺产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