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性教学研究

2023-03-07江姗珊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钢琴作品风格

江姗珊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多种题材和类型的民歌,这些民歌中承载着的民族文化,是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主要创作来源。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中体现了壮族各方面的民族特性,具体包括民族人文特性、民族风俗特性和民族歌唱特性。对这种民族特性鲜明的钢琴曲展开教学,需要运用独特的方法。教育者在进行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教学时,可以从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全面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独特的民族文化等方面入手。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教授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借助钢琴曲再现广西的自然风光、当地民族乐器的声音以及人们歌唱时的舞步。

关键词: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民族特性;钢琴教学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2020JGZ131)、202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跨学科融合的钢琴+‘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

音乐中的民族特性与民族风格,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创作的风格各异的音乐艺术作品,使我国在文化艺术与民族特性方面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广西壮族就是其中一种。对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各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创作领域中的应用,展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一、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来源

带有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大多是根据广西壮族民歌改编而来的。探索广西壮族民歌中的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是感受壮族文化风貌的重要方式,也是分析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重要基础。

(一)壮族歌圩文化中的钢琴音乐元素

音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精神与情感的表达方式。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基于情感的表达,创作了一系列以爱情、劳动、理想、生活习俗、家乡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不管是民俗节日中的庆祝活动,还是劳动生活中的休闲放松,壮族人民总是会聚集在一起歌唱,因而也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歌唱活动。在这丰富多样的歌唱活动中,歌圩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广西,人们每年都会举办歌圩活动,并在歌圩活动上尽情歌唱,从而传达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歌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包括男女对唱、一唱一和、齐唱、带领歌唱等。以歌圩为代表的歌唱活动,展现着富有趣味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歌圩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如著名钢琴作品《歌圩》就是根据这一活动文化创作的,作品中呈现了壮族人民在歌圩活动上尽情歌唱的场景,具有浓郁的壮族特色。

(二)壮族铜鼓文化中的钢琴音乐元素

广西壮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率真爽朗的民族,壮族人民在歌唱时,通常会伴随着舞蹈,进行载歌载舞的生动表演。铜鼓是古代用于战争和祭祀的一种重要乐器,其不仅在外观上有着较大的体积,在声音上也给人洪亮、富有韵味的感觉。这与壮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十分贴合,铜鼓也因此成为壮族歌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壮族人民勇敢、豁达的性格品质。壮族人民通常会奏着铜鼓,围着火堆进行表演,形成美观又壮丽的场景。作曲家陆华柏的《东兰铜鼓舞》就是在他亲自观看广西壮族人民的铜鼓舞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1]。

(三)壮族山水文化中的钢琴音乐元素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的地区。广西人民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清新、富有山水意境的歌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钢琴曲的创作。比如,著名的广西壮族风格钢琴组曲《刘三姐》的序曲,就是以表现壮族山水景色为出发点的钢琴作品。这种对壮族民间传统音乐及人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音乐再现,是壮族民族特性的重要来源与体现。

二、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性

(一)民族人文特性

钢琴作品作为一种音乐艺术,不能像文字或绘画一样将广西壮族人文特性具体地呈现出来,但可以让人在听的时候根据内心的感受联想到当时的场景,许多带有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都具有这一艺术表现功能。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中所体现的壮族人文特性可以从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往往借助优美柔婉的音调来体现出广西山水的自然清新。有不少钢琴曲都是以广西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艺术表现背景创作出来的。比如,作曲家海鹏的钢琴作品《棹游漓江春》就是借助音调与旋律来体现广西漓江春天的美丽山水的。海鹏通过五声调式,营造出优美柔和的旋律,使人能够从曲中感受到漓江的延绵不绝,这种五声调式也是带有壮族音乐风格的一种调式。此外,海鹏还通过高音颤音的旋律和音量强弱的变化,再现漓江两岸回音阵阵的效果,令人如临其境。

其次,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还体现出广西壮族地区在人文景觀方面的民族特色。广西地区不仅有着独特的山水风光,在人文景观上也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其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的花山古壁画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花山古壁画具有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多重的意蕴,画上有人物、兽类、器具与乐器等多种元素,呈现的是广西壮族先民祭祀的场景。花山古壁画因其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许多钢琴作曲家都因受到这幅壁画的影响,创作出蕴含广西壮族特性的钢琴音乐作品。以《观花山壁画有感》这首钢琴曲为例,青年作曲家徐纪星在这首曲子中结合高胡、钢琴与打击乐的形式,将花山壁画中的场景复刻般地表现出来。在具体创作上,徐纪星同样采用了带有壮族特色的五声音调,同时又加入调外音的和声,使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与铜鼓乐声相当的音响效果,表现出了壮族常用铜鼓乐器的特色。

(二)民族风俗特性

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体现的壮族风俗特性大致可以从歌圩习俗和节日庆典两个方面来分析。前面在讲到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来源时,就已提过有关歌圩活动与铜鼓乐的风俗特性,下面针对这两大特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表现歌圩这一风俗活动的钢琴作品目前已有不少,且呈现的内容与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倪洪进创作的钢琴组曲《壮乡组曲》中的《歌圩》,主要是通过壮族特有的五声调中的四音列与多声部旋法来展现壮族青年男女对唱时相互爱慕的美好情景。

其次,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关于节日庆典这一民族风俗特性的体现也有不少。不仅有体现广西壮族人民以铜鼓舞庆贺节日的《东兰铜鼓舞》钢琴曲,还有体现壮族特色传统节日蚂拐节的《蚂拐歌》钢琴曲,作曲者通过一系列旋律与曲调,表现了人们在节日进行的歌唱活动与对神灵的美好祝愿[2]。

(三)民族歌唱特性

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歌唱特性主要从旋律、节奏、和声等多个角度去体现。

首先,从旋律上看,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较为简单,大多由三到五个乐音构成;二是以旋律上行为主;三是经常出现四五度,甚至是大七度等较大的旋律跳进[3]。作曲家在根据广西壮族特有旋律进行改编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对广西壮族歌曲旋律进行原样移植,二是经过变化之后进行改编创作。对壮族民歌旋律的原样移植以倪洪进的钢琴组曲《壮乡组曲》中的《船从远方来》为例进行分析,该钢琴曲在整体的主题上沿用了同名广西传统民歌《船从远方来》的全部旋律,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广西地区美丽的江河之景,以及当地居民歌唱时的壮观景象和欢快心情,描绘出各地壮族歌手乘船前来参加歌唱活动的情景。改编形式的钢琴曲创作则以钢琴组曲《壮乡组曲》中的《歌圩》《摇篮曲》《酒歌》为典型代表,既融合了创作者自身的艺术表达,又能够体现广西壮族的民族特色,体现了独创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其次,从节奏上看,广西壮族民歌歌唱的节奏具有自由性与重复性两大特点[4]。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也体现了广西壮族所独有的节奏特征。以作曲者钟峻程所作的《大山谣》为例,该钢琴曲以壮族民歌《酒歌唱起迎太阳》为原型,作曲者在创作上没有采用歌曲中的调式或旋律等要素,而是借鉴了歌曲中的节奏特征。这一创作方式既为后来的钢琴融入壮族歌唱特性创造了新的途径,又丰富了钢琴作品中广西壮族民族特性的体现方式。

最后,从和声上看,广西壮族民歌的和声特点是常在长音处出现大二度的和声,此外还有纯四度、纯一度、大三度、纯五度等多种和声处理。在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中,有不少能够体现这一和声特色的作品。比如,作曲者林华的钢琴作品《芦笙舞》就是在长音处运用了大二度和声,完全体现了广西壮族民歌在和声上的处理特点。

三、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教学

(一)分析钢琴作品中独特的曲式结构

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是对广西壮族民歌及其音乐元素进行改编形成的音乐艺术,其曲式结构也因广西壮族民歌的独有特色而呈现不同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些曲式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广西壮族钢琴作品中曲式结构的独有魅力表现在调式、旋律、节奏及其所呈现的韵味等多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钢琴作品中的广西壮族民歌特色和西方音乐元素特征,从中感受到广西壮族的民族特性及钢琴作品的综合性。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对作曲者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用语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实际演奏和谱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独特的曲式结构和对广西壮族民歌的融合应用。最后,再试着让学生亲自演奏或演唱,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这一认知。

(二)全面体会钢琴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民族文化

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价值与魅力,除了体现在外在的曲式结构与调式运用上,还体现在内里的情感表达与独特的文化特色上。在教学广西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全面且深入地体会钢琴作品中的情感,并认识到各民族音乐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从而产生对其他民族音乐及文化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对每一首广西壮族风格钢琴曲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以及曲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展开演奏教学。比如,钢琴组曲《刘三姐》中的钢琴曲《对歌》描绘的是刘三姐与秀才对唱的场景,其中有表现秀才因紧张而说话不流畅的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仔细体会这一节点中每个细节处的节奏变化与相应的情感,并将其用拍唱的方式再现出来,最后通过不断练习演奏的方式强化这一情感的体会[5]。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来体会广西壮族风格钢琴曲中描绘的盛大场面。比如,在教学《船从远方来》时,就可以先介绍这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在脑海中想象各地壮族歌手在雾蒙蒙的清晨缓缓乘船而来,参加歌唱活动的情景。学生在感受到具体情境之后,就能更好地把握曲中的节奏与旋律,再现其中的情感。

(三)学习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方式

对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具体作品的演奏、歌唱、情感表达与民族文化等层面,而应从更高维度去学习这些钢琴作品中体现广西民族特性的抽象方式。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体现民族特性的方式有三个:一是通过钢琴曲描绘广西壮族自治区秀美清新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钢琴曲模拟少数民族乐器发出的声音,三是通过钢琴曲来再现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唱时的舞步。这些创作方式都是教师在钢琴创作教学时应该把握住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蕴含独特的民族魅力,當地文化是钢琴曲创作的不竭源泉。将广西壮族的民族特色融入带有西方技法的钢琴曲创作与演奏,不仅能丰富我国钢琴创作的表达,还能丰富我国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遗产的方式。目前部分钢琴作曲家在创作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广西壮族的特色文化,融入广西壮族的民族特性,但广西壮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还能为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教学带来更多可能,需要更多的钢琴创作者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廖园园.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钢琴艺术中的体现探讨[J].大观(论坛),2021(4):49-50.

[2]谭也卓.钢琴作品中的广西壮族特性表现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3]张唐秋君.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7.

[4]陈中.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J].音乐创作,2014(7):155-157.

[5]贺伟.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J].艺海,2019(4):92-93.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钢琴作品风格
浅谈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的审美教育内容和意义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