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作家于晓丹:为无乳女性打造温柔铠甲

2023-03-07王丽

伴侣 2023年2期
关键词:米莉内衣乳房

王丽

2023年春节前,于晓丹为乳腺癌术后患者设计内衣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引起人们热议。在此之前,她曾是一位译者、作家。广为流传的“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出自于晓丹翻译的《洛丽塔》;李现主演的电影《恋曲1980》改编自她写的长篇小说。跨行成为内衣设计师后,她为欧美知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工作多年。然而,偶然了解到国内200万无乳女性的痛苦和烦恼后,她果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了国内第一位乳腺癌术后患者内衣的设计师,旨在为这些战胜死亡的女性,做一件最柔软的“铠甲”。

于晓丹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大学期间,她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于晓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外国文学评论》编辑,同时在社科院的研究生院攻读了英美文学硕士学位。

于晓丹一直跟文字打交道,出版过译著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菲雅尔塔的春天》,以及雷蒙德·卡佛的《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她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北京1980》,后来被改编成由李现主演的同名电影。

30岁时,她带着50美元飞往美国,考入纽约时装学院,学习自己非常喜欢的服装设计。3年后,于晓丹正式成为一名内衣设计师。她说:“写作与设计内衣的共通之处在于对细节的把控。你会因为几个句子爱上一部文艺作品,也会因为一截蕾丝或绣片爱上一件内衣。细节非常有力量。”

于晓丹曾供职于纽约著名内衣公司科马尔,也为“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国际著名品牌提供过内衣设计。2015年,她回到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内衣品牌EMILY YU。

2019年底,北京一家医院的一位外科醫生,通过朋友找到于晓丹,询问她是否有兴趣做一个项目——为中国做过乳腺癌切除术的女性设计一款术后文胸。这位女医生说,她是专门做乳腺癌切除手术的,看到患者在术后没有内衣穿,只能穿一种像兜抱婴儿的棉纱绑带时,觉得非常痛心。她希望于晓丹能为她们设计一款更为专业的术后内衣,帮助其度过术后难关。

于晓丹正在进行内衣设计

当时,于晓丹对乳腺癌的了解和认识,仅仅来自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而朱莉进行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后再造出美丽乳房,让于晓丹误认为乳腺癌手术并不可怕。然而与医生交流后,她才知道像朱莉这样的案例寥寥无几。大部分女性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仍然无法做这种选择。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于晓丹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如今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中国的乳腺癌患者超过200万,每年大约新增42万人。更让她震惊的是,在国内患者中,乳腺癌发病年纪越来越早,不少女性是在30到50岁生命的盛年,就切除了单侧或双侧乳房。

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平时活动内衣会摩擦伤口,而产生疼痛感。其实身体损伤只是一个方面,女性在切除乳房的同时,也切断了她们的自信和快乐。一位在34岁就切除了一侧乳房的患者告诉于晓丹,术后十几年,洗澡时她没敢开过灯。于晓丹听后非常难过,于是下定决心,力所能及地为她们做点什么。

于晓丹心里有个疑惑,为什么国内外厂家不生产这种专业的术后内衣呢?后来她通过调研得知,原来不少女性切除乳房后,会佩戴材质为硅胶的“义乳”,也就是仿制乳房做出来的一个填充物。然后将义乳放入现有的内衣里。

内衣里放置义乳,不但穿戴不舒适,外形也不美观,有时义乳会在内衣中移动,还会从内衣里掉出来,让人非常尴尬;一些单侧切除乳房的患者,术后长期服用内分泌药品,导致体重不断变化,但义乳的大小、薄厚是固定的,无法随着身体变化而调整,和健康的乳房大小不一……

乳房切除后,她们穿着不舒适、不美观的内衣,与其说是将就,不如说是忍耐。于晓丹还了解到,就连医生和护士推荐的也是义乳。

于晓丹与她的同事们

于晓丹说:“这个领域很小众,所以从盈利或纯商业的角度,大部分品牌评估完,就不会去单独做一个产品设计。他们都觉得,在这个小众市场上,有义乳就够了。”

一位朋友告诉于晓丹,这些东西穿起来太难受了。而且,义乳大多是跟假肢放在一起售卖的,这让做完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后的她感到非常不适。

此外,因病情影响,患者的荷尔蒙分泌会发生巨大变化,出汗或干燥是她们最易出现的两种极端现象。所以她们的身体其实对内衣的材质要求极高,但从没有人真正关注过这一点。

在北京一个倒春寒的季节,于晓丹摸到了一个被汗水浸湿了的包裹着义乳的文胸,而佩戴者的胸部早已被泡红。这让她心疼不已。

于晓丹愈发意识到,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而言,缺乏合适的内衣不仅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而这个所谓的“小众需求”一直被市场忽略,于晓丹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20年7月,第一版比较成熟的内衣设计方案完成后,于晓丹去面见供货商。在机场准备过安检时,她收到了好友米莉的消息:“我中彩了,可以给你当模特了。” 米莉确诊了乳腺癌。尽管提前做了心理准备,挂断电话那一刻,于晓丹还是觉得难以接受,在机场大哭了一场。

她意识到原来乳腺癌离自己如此之近!当亲近的人患上这种病,她更加能感同身受。于晓丹暗下决心,自己要把这件事做好,哪怕最后只是为好朋友做几件舒适的内衣,也是值得的!

米莉治疗期间,于晓丹一直陪伴在她身边,鼓励她坚强面对病魔。期间,米莉询问了身边病友对内衣的需求,结合自身感受给了于晓丹很多反馈,帮助她改进设计。

术后患者的反馈,也打开了于晓丹对内衣填充物的设计思路。

在试衣时,于晓丹使用了厚模杯临时代替义乳,但一位担任志愿者的朋友,戳了戳自己的患侧说:“感觉有点空。”于晓丹有点纳闷,戳自己一下干嘛呢?后来,在交流中她才明白,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类似的情况需要应对。比如挤公交车,如果柔软且空心的义乳被压瘪了,一瞬间,她们就可能把自己缩起来,所以仅仅舒适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她们有安全感。

最后,于晓丹选择了脂肪棉做填充物,这种材质轻柔、透气、回弹性好,她还在凹侧进行了特殊的弧度设计。

8agBKHyQ98GJvfz7aXJ+GQ==于晓丹为女性朋友解答有关术后内衣的问题

就这样,根据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际需要,经过近8个月的研发,于晓丹制作了10多个内衣样板。

2021年初春,在经历了多次调试后,涵盖A到C罩杯,专门为乳腺癌术后患者设计的内衣终于面世,于晓丹也将这个系列内衣的品牌命名“姜好”。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于晓丹认为,生姜是一种很独特却能给女性带去温暖的食物。

于晓丹还记得,米莉第一次穿上自己设计的内衣,是在大年初一,文胸非常贴合她的身体。米莉说:“很舒服,有一种被陪伴、被呵护的感觉。”在于晓丹工作室的镜子前,米莉穿着那件洁白的内衣,左看右看,嘴里哼着小曲,像模特一样摆着pose。略微黝黑的皮肤在白色内衣的映衬下,看上去很美。

为进一步改良内衣,使它满足更多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需求,于晓丹首先在北京举办了试衣会,请大家挑毛病。试穿者有30多人,年龄从20多岁到70多岁。一位和坏死乳房共存了26年的女性对于晓丹说,自己两三岁时,乳房因烫伤坏死了,至今没有合适的内衣穿,只能自己缝一些带形状的内衣。一次剧烈运动时,内衣里的填充棉花还掉了出来,被捡到棉絮的同学问:“这是什么?”她一边说一边哭,于晓丹听着非常难过。

在宽敞明亮的工作室内,她们惊奇地看到,于晓丹设计的这款术后内衣,前后开,肩带有8公分调节余地。与市面款式最不同的是模杯。试衣时,于晓丹会根据每位试衣志愿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内衣的尺寸,收缩肩带,用薄厚不同的模杯,分别调整患侧与健侧,帮助身体达到平衡。

33岁的西西在试穿时,显得又飒又酷。“我本来就没什么胸。”但她想念自由自在穿吊带衫的时光,术后她曾花5000多元买了一款德国进口的义乳,却发现无法贴合自己的身体。最终她穿上于晓丹设计的S号乳白色内衣,包裹得刚好,配卡其色阔腿裤非常时髦。有人说:“你可以直接穿背心出门了!” 西西开心得手舞足蹈。

收集到更多反馈后,于晓丹设計的内衣也更加完善:提供各种厚度的薄片,供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内衣厚度,保持双侧乳房平衡;针对术后皮肤比较敏感的问题,她使用柔软布料,减少线头、拼缝带来的异物感。很多女性术后在相关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因此,内衣在保证轻盈感的同时,又将覆盖度、包裹性、包容性都做到最大化。

2021年下半年,于晓丹推出她设计的第一款产品试销。没想到,第一个月销量就冲到了十几万件,这对于一个针对特殊群体创立的新品牌而言,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于晓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友试穿后竟一下子买了6件,于晓丹问她干嘛买这么多,对方说:“怕你很快倒闭了就没得穿了。”原来,她也认为这只是一种小众需求的产品,说不定哪天老板就不做了。

于晓丹说,这些特殊内衣,既能帮助术后女性更舒展自信地生活,也能让她们在此得到理解和疗愈。

2022年岁末,于晓丹可谓双喜临门。先是出版了《内衣课》一书,接着,由于非常看好这种特殊内衣的市场前景,又有投资机构主动找她合作,帮于晓丹解决了资金问题。

一位医学专家说,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来说,内衣是最好的心理医生。一件合适的内衣能够帮助她们接纳自己、找回自信。

也有网友评价说,于晓丹做的事很伟大,她为200万无乳女性,打造了一件“最柔软的盔甲”!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米莉内衣乳房
2022 秋冬中国内衣色彩流行趋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霸王龙”米莉
我不想和你玩
塑身内衣让女性受伤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总爱四脚朝天的“米莉”
好奇北极熊“穿”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