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3代酷睿i9 13980HX再度一骑绝尘!ROG枪神7 Plus超竞版测评

2023-03-07徐远志

电脑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代酷处理器性能

徐远志

在第12代酷睿性能称霸的2022年,14核20线程的i712700H是游戲本(高性能本)的中流砥柱,但在16核24线程的i912900HX/12950HX 推出后,它成了“被俯视”的对象,i9 12950HX的多核性能领先i7 12700H高达21%~28%,所以我们之前用“俯瞰众生”来形容第12代酷睿HX i9的强大。

但如今,俯瞰者亦被俯瞰——第13代酷睿HX i9新王登场!就让我们通过ROG枪神7 Plus超竞版来一展新王者i9 13980HX的风采吧(对比刺激,请大家小板凳坐好准备好零食)。

配置与规格

该机的最大亮点是24核32线程的第13代酷睿i9 13980HX顶规处理器,以及RTX4080独显,所以我们将这两者的性能体验放在本文的前面。

i9 13980HX爆发175W稳定135W+,阶梯级碾压i9 12950HX

第13代酷睿HX i9依然采用10nm 制程,不过核心数量较第12 代酷睿HX i9 大幅提升,从8P+8E/16 核24 线程提升到了8P+16E/24 核32 线程。本次测试的ROG 枪神7 Plus 超竞版内存依然和之前测试i912950HX 时的ROG 枪神6 Plus 超竞版一样是DDR5 4800 内存,插槽式,双通道,2×16GB,所以,可非常准确地进行性能对比。

在ROG奥创智控中心里选择“手动”模式,并在CPU 标签中将风扇拉到全速以发挥处理器的最强性能,此时i9 13980HX 的爆发功率可达175W,而稳定输出功率在135W 附近。室温18℃,默认勾选Aida 64 前四项(最符合实际应用形态),考机30 分钟+,i9 13980HX 封装功率在133W ~ 135W 微幅波动,其中P 核不同核心频率在4GHz ~ 4.4GHz振动,而E 核频率则在3.4GHz ~ 3.6GHz 微幅振动,总体频率保持得相当不错。处理器内部温度为90℃~ 96℃。

●基准测试CPU-Z:多核14000+,超12950HX 44%

第12代酷睿H i7的推出,打破了“移动处理器主流款CPU-Z多核难破6000分”的“长年尴尬”,将CPU-Z多核得分狂拉高至8000分+,而i9 12950HX 的推出,更是让移动处理器的CPU-Z 得分首度破万——这已经让很多消费者瞠目结舌。

不过,新王i9 13980HX 再度秀出“垂直起飞”绝技,CPU-Z多核得分大幅提升44%至14715分!如果以i7 12700H 为基准,i913980HX 的领先幅度已达81%——这似乎已不是“隔代差距”,更像是“时代差异”了!

●基准测试Cinebench:R23超32000分,相对上代HX i9提升四成

相对于CPU-Z,基于真实三维渲染应用的基准测试Cinebench全家桶大家可能更熟悉,下面来看看i9 13980HX 的Cinebench 得分情况。

i9 13980HX 在Cinebench R15/R20/R23 三个项目上再度上演“垂直起飞”绝技! R15 直接跳过4000 分段来到了5000 分+;R20 则从第12 代酷睿HX i9 的9000分+直接提升到了12500分以上;R23 更是高达32818 分。综合来看,Cinebench 领先第12 代酷睿i912950HX 高达四成,而领先第12 代酷睿i7 12700H 近八成——再度达成质的提升!

● Blender三维渲染:相对上代HX i9 少耗时近三成

当然,CPU-Z 和Cinebench 体现的仅仅是短时爆发性能。而实际应用中,真正需要强悍处理器性能的,往往是相对长时间的多核渲染,且以三维渲染为主。下面,我们就引入当下非常流行的开源三维建模和渲染软件Blender,看看i9 13980HX 的实际渲染性能表现。

为了保证对比的准确性,我们一直保留了经典的2.79b 版本,这样可清晰地看到各代、各款处理器的多核渲染性能差异!同时,我们也不断引入新版Blender,以及新的、负载更高的渲染项目。

笔记本处理器在4 核上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类4 核笔记本跑Blender 2.79b 的BMW 样张渲染,耗时超13 分钟。2022 年,i712700H 处理器方案渲染耗时只要3 分2 秒,仅为测试初期耗时的零头,我依然记得当时的感慨万千。而i9 12950HX 再度大幅刷新纪录,只用2 分19 秒就完成了渲染,更一度让我心潮澎湃!但,i9 13980HX只用了100 秒就完成,这两颗处理器再度被阶梯级碾压,耗时分别多出39% 和82%;即便以“i9 13980HX 少耗时幅度”来计算,幅度也高达28% 和45%(注意:少耗时50% 就是效率倍增了,等同于领先100%)。

● Cinema 4D 动画渲染:相对上代HX i9 少耗时30%+

Cinema 4D 是大家熟悉的基准测试Cinebench 的“真身”,活跃在广告、动画以及游戏的设计领域。我们用它来渲染一个汽车旋转的动画,每秒25 帧画面。为了控制总体耗时(不要太长),我们仅渲染2 秒动画,加上首尾幀,共计51 帧画面,来看总体耗时情况。

该测试的引入其实也有些时间了,初期引入时,4 核笔记本耗时要40 分钟以上;而8 核处理器推出后缩短到26 分钟左右;第12 代酷睿i7 12700H 则只要16 分半就能完成渲染;i9 12950HX 更是将渲染时间压缩到了13 分钟——很明显,进入2022 年后,移动高性能处理器开始了“快步跑”。

而这种快步跑的节奏也延续到了今年第13 代酷睿上——i913980HX 在渲染前期每帧画面只要10 秒,后面也只要11 秒一帧,加上切换耗时,51帧画面渲染总耗时只要548 秒,不到10 分钟,比i9 12950HX 和i7 12700H 少耗时31% 和45%——就像开篇说的:去年还俯瞰众生的i9 12950HX 如今已被i9 13980HX 俯瞰,后者再度一骑绝尘!

处理器部分的最后,也简要谈一下i9 13980HX 在日常应用上的表现。我们用两个项目来测试,分别是日常综合应用测试CrossMark,以及如今年轻人基本都会用到的Pr 视频剪辑:

综合了数十种日常应用,并归为三大类(生产率、创造性、反应能力)的日常应用测试软件CrossMark 得分2240 分,是目前移动处理器中的新高!

Adobe“全家桶”都能很好地支持显卡加速,为了尽可能避免独显干扰,我们屏蔽了独显,采用集显模式进行视频剪辑,而OpenCL 方案则能同时调用处理器的CPU 部分和集成GPU(集显)部分。i9 13980HX 总体耗时24 秒,比i9 12950HX 和i712700H 分别少耗时17% 和38%,效率提升依然显著。

175W的RTX4080达成效果:什么是画质?

除了移动处理器的新王者i9 13980HX 加持,ROG枪神7Plus超竞版的另一大卖点就是NVIDIA 的RTX4080 独显!

尽管RTX4080在最大显存容量上从RTX3080的16GB降到了12GB,且显存位宽从256 位降到了192位,但全新的Ada Lovelace 架构、更多的CUDA 核心(7424个vs6144个)、更高的加速频率(1350MHz ~ 2280MHz vs1245MHz ~ 1710MHz), 以及更新一代的RT Core 和Tensor Core,使得RTX4080 的专业性能和游戏3D 性能都有了巨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ROG枪神7 Plus可让RTX4080跑满175W!所以在独显直连模式下,即便不超频,它的3DMarkTS 得分就能高达19000 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家最熟悉的140W 的RTX3060(之前的主流高端卡),3DMark TS的得分也就最高9000分,RTX4080整整高出10000分!

如果在奥创智控中心的“手动→ GPU”选项中将GPU 超频拉满,将GPU 风扇、系统风扇都拉满,3DMark TS 的GPU 得分更可接近19500 分!

那么,如此强大的RTX 4080 加持,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意味着超级强大的专业应用性能。比如,它可以联合处理器,在Adobe 全家桶应用,尤其是Pr 视频特效、Pr视频剪辑、Me视频转码中,大幅提升效率。抑或是,单独承担三维渲染——由于CUDA 核心数量有数千个,所以如果以GPU渲染引擎主导,它的渲染效率是远高于处理器渲染的。

●其次,在很多设计、专业应用中,可实现部分或全面的“专业显卡替代”。

尽管NVIDIA 可能不情愿,但实际情况就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机械设计、产品设计,已经不那么需要专业显卡了。

举个例:SPECviewperf 是“检测显卡在各种专业设计领域的旋转、缩放检视流畅度”的金标测试软件。说通俗点就是:但凡涉及三维图像、建模,不管是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机械,不管是建筑还是汽车,不管是生物学、医学还是地质勘探,只要有三维图像,就需要进行立体的检视,而检视的流畅度,就是显卡决定的。

而SPECviewperf 就是检测不同显卡用于专业设计领域的检视环节的流畅度的。

通过它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设计类应用,用如今的消费级显卡,至少在检视环节已非常流畅(得分的单位是fps,通常大于30fps 即可认为基本流畅)。甚至于像西门子NX(表格中的SNX)这种“强行设置专业显卡门槛”,让高端的消费类显卡都能卡成幻灯片(而即便是最入门的T600 专业卡也能跑120fps 以上)的“行业壁垒做法”,在RTX4080 面前也被“攻破”了——以往RTX2080、RTX3080 也就十几二十fps,如今RTX4080 已经“强行突破30fps,达到了基本流畅”。

提示:我们以上观点不包含深度学习、AI 人工智能等领域。因为这些领域需要海量的、专门设计的专业显卡及其他专业硬件来完成。

●当然,RTX4080和我们普通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堪称完美的游戏3D性能”。这里我们稍微多点笔墨:

先来看看ROG 枪神7 Plus 超竞版的“最强功率组合表现”(注意其达成是有条件的:在奥创智控中心中,选择“手动”模式,分别在CPU、GPU 和SYS 标签页中,将风扇转速都向上拉满,然后“应用”)。室温16℃,双考机30 分钟,i9 13980HX处理器和RTX4080 独显的稳定功率输出分别是63W 左右和175W。

其中,处理器P 核3.1GHz、E 核2.5GHz,核心温度平均72℃左右;而RTX4080 独显的温度则在76℃左右,热点温度也就86℃。此时近距离噪声可达63dBA,但C 面凉爽。

那么,有此勇猛的功率输出,该机游戏表现如何呢?

提示:对比主要用ROG 枪神6 Plus 超竞版的RTX3080Ti(同为175W)。

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用于对比的枪神6 Plus 超竞版,屏幕是2560×1440 分辨率,而枪神7 Plus 超竞版是2560×1600 分辨率,也就是说,游戏负载本身就更高,枪神7 Plus 超竞版在这个测试中“略有些吃亏”。

但即便如此,RTX4080还是显露出巨大的优势:测试的所有游戏,几乎都是用的最高画质,且最低帧速都有92fps,而这一帧速,无论从何种游戏的角度来看都达成完全流畅了!要特别提到的是《守望先锋2》,在超高画质+ 高材质组合下,帧速甚至可达200fps+,而这一超高帧速对于这款360°上下左右前后都要照顾到的激烈FPS 游戏来说,可谓重大福音!

总体来看,RTX4080 的游戏性能强悍是显而易见的,且相对于前作提升巨大!用它玩游戏的好处是:你完全不用担心画质问题,不管系统自动设置为什么画质,都流畅。

该机其他亮点

●出色的屏幕素质。

枪神7 Plus超竞版的屏幕面采用了四面窄边框设计,大幅提升了整机颜值。与此同时,这块18英寸屏的素质也不错:2560×1600分辨率、高色域、最高500nit 亮度、高刷新率、支持G-Sync,ROG专门冠之“星云屏”名号。

与此同时,该机还为这块屏提供了多种预设的色彩模式,且能进行色域切换。

色域情况,sRGB 和DCI-P3 色域都冲上了100%,AdobeRGB 为89%,NTSC 为87%,总体不俗。

原生色域下的色准测试:平均ΔE 为1.52,最小值为0.48,最大值也只有3.04,算是不错的水平。

●不俗的键盘和扬声器体验。

ROG游戏本的键盘手感一向不错,主键盘区采用全尺寸键帽,按压力度适中,这部分不赘述了。仅说一个点:貌似之前的枪神系列采用了半高的光标键(上下左右键),个别用户反响强烈,而到了枪神7 Plus 超竞版,光标键恢复到了全尺寸——好评!

该机的C 面上部采用了所谓的“半透明设计”,比较新颖;而腕托右侧区域的斜向ROG LOGO 装饰条使得C 面不那么单调(毕竟是18 英寸机型,腕托“留白区域”是比较大的)。

另外,该机带有4 个扬声器,2 个高音单元,2 个低音单元,声音总体洪亮,可以感受到明确的低音。当然,由于是游戏定位机型,倒也不能说人声有多细腻多清晰。扬声器部分总体88 分!

这是该机的1TB PCIe4.0×4 SSD 的理论速度表现,相当不俗,但也是顶级电脑的应有水准。

遗憾点汇总

所谓人无完人,机无完机,每台电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遗憾点或者说值得改进之处,更何况是一台规格超高、性能爆棚、功能超丰富的“复杂组合体”。我们整理如下:

■顶级电脑最具吸引力也是标志性的象征:单键多彩背光,实现起来很复杂,建议单独预设一个“单键多彩模式”;

■C面(腕托和键盘)沾染指纹油渍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比较容易擦掉,但如果更用心地杜绝掉,不是更好吗?毕竟业界是有成功案例的。

■机身左侧无USB 大口,略显不便。比如有线鼠标插接在右侧,一大堆线缆都挤在右侧,影响正常使用。而插接传统的USB大口U 盘、移动硬盘,也会对鼠标使用造成一定的干扰。机身左侧哪怕有一个USB 大口也好。

枪神7 Plus超竞版的适应人群和购买建议

从配置、测试和综合表现来看,作为旗舰级游戏本,ROG枪神7 Plus 超竞版的总体表现是相当好的!更重要的是,它的绝对价格虽然不低,但横向多品牌比较,它的性价比却是不错的,所以,综合购买价值很高!那么,它适合什么人群呢?

第一类:预算非常充足,虽然对处理器、显卡并没有太强烈的需求,但希望“省心”,希望在未来几年内不用为“我的电脑能不能流畅跑某个软件、某个游戏”而担心的消费者。也包含我前面提到的那种——“什么是‘画质?”

第二类:专业应用人群,尤其是涉及仿真、三維建模和渲染的人群——不管你是“学习阶段”还是“工作使用”,哪怕得“努力跳一跳才能拿下”,也是值得的!

第三类:游戏发烧友和性能发烧友、ROG铁粉。

第四类:视频编辑——和很多专业应用一样,视频特效制作和剪辑也是“硬件规格直接决定效率,且上不封顶”。注意,如果你是从业者,也就是要靠这个赚钱,那么强烈建议升级到2×32GB内存(反正不贵),与此同时再插一根2TB SSD扩容——视频素材太大,1TB可不充裕。

猜你喜欢

代酷处理器性能
Intel公布第14代酷睿细节:3nm工艺真没了
Intel 10nm初显威力,AMD还得看明年
Intel“火箭湖”来了!全新架构性能起飞第十一代酷睿台式机处理器技术解析
效率提升 英特尔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处理器上市
提供将近80 Gbps的带宽性能 DisplayPort 2.0正式发布
Al-Se双元置换的基于LGPS的thio-LISICON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强韧化PBT/PC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Imagination的ClearCallTM VoIP应用现可支持Cavium的OCTEON® Ⅲ多核处理器
ADI推出新一代SigmaDSP处理器
RDX/POLY(BAMO-AMMO)基发射药的热分解与燃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