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WC2023特别报道产业复苏,还看东方

2023-03-07李正浩

电脑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厂商小米眼镜

李正浩

相比往届,MWC2023实际是近年来最受各方关注的一届。全球在经过三年疫情的影响之后,消费电子产业发展、技术迭代以及市场增长受到明显冲击。

以智能手机为例,2022年1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786.0万部,同比下降16.6%。如果在往年,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数字,但放在市场弱势的2022年,却是难得的亮点。

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机出货量2.14亿部,同比下降19.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8%。全球智能手机2022年出货量为12.1亿台,同比下降11.3%。

国内外市场遇冷,也意味着蛋糕变少,市场存量变少,必然加剧厂商之间的内卷。短期来看,这种内卷能带来价格下降,增加销量,但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进一步讲,卷了3年,也不见中国厂商内卷出一个新的华为。

MWC2023恰好为中国厂商提供了一个走出去展示技术,提振信心的平台,而且中国厂商很早就是MWC大会的主角。有新技术、新产品、有全面回归的中国厂商,是推动产业复苏,重新快速发展的重要角色,这也是中国MWC2023深受外界关注的核心原因。

国产手机:持续冲高,挺进欧洲

中国厂商要提振信心,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重点还是需要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而产品力的核心就在于创新技术。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带来了新一代旗舰机、硅碳负极电池、手机水冷等,这些创新乍看起来或许不够起眼,但是却能影响产品力的根本,比如电池。

继2022年之后,荣耀又一次在MWC上发布了新一代旗舰——Magic5系列,其中荣耀Magic5Pro首发硅碳负极电池。

换句话说,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相当于用4000mAh电池的厚度做到了5000mAh的容量。电池虽小,却是个很重要的突破,电子产品能發挥出多少性能,电池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当电池利用率足够高,容量大且轻薄,厂商就可以采取更为激进的性能策略,增强手机的使用体验,手机的重量和厚度也能得到控制。

电池技术的突破,还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不仅是手机,还可以延伸到平板、PC、移动电源或是其他需要电池的设备,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除此之外,荣耀Magic5系列上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它的摄像头模组。两部手机在摄像头模组和后盖衔接处都做了连续曲面的过渡,缓解大底摄像头带来的突兀感。

我认为今年其他影像旗舰也会采用类似设计,同样因为连续曲面,延展性更好的素皮类后盖会越来越多地用在旗舰机上,陶瓷和玻璃不是不能有,前提是厂商愿意付出成本,消费者也愿意承受更重的机身。

现场有个细节,荣耀的展厅就在三星对面,并在海外打出了“GobeyondtheGalalxy”的Slogan,表现出非常强的针对性。其实不难看出,荣耀这次出海,不仅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要直接挑战三星在智能手机中的巨头地位。

一加这次选择推出一加11概念版,该机在一加11的基础上改造,植入了一套液冷散热系统。你没看错,就是液冷散热。一加在手机中放入了一颗“压电陶瓷微泵”,可以将其理解成一部电机,驱动液体快递流动,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概念版的后盖比常规版本更薄,工艺厚度小于0.0038mm,配合高阻隔材料,阻隔水汽的同时,也能控制机身的厚度和手感。

而颇受关注的小米和OPPO没有直接推出新机,而是选择将已发布的旗舰手机带到了现场,分别带来了小米13系列和OPPOFindN2Filp。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小米与徕卡合作后,首次面向海外发布。没错,之前的小米12S系列属于中国特供版,海外没有发售计划。

国际版本的外观、配置与国行版本一致,但售价比国行贵出一大截,小米13售价999欧元起,小米13Pro售价1299欧元起。除了这两部手机,小米还带来了另一部新机——小米13Lite。

很遗憾,小米没有像之前传说的那样,在MWC上发布小米13Ultra,而是发布了一款更为亲民的手机。小米13Lite的外观和配置类似国内的小米Civi2,128GB版本售价499欧元,256GB版本售价549欧元,同另外两款手机一起进入欧洲市场。

小米此举无疑通过旗舰手机,继续加注欧洲市场。这里讲个冷知识,小米在欧洲市场实际是一个相当有韧性的存在。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近日公布了2022年以及2022年第四季度欧洲市场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欧洲市场的整体出货量为1.76亿台,同比下滑了17%,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包括一加)、realme。

值得注意的是,这5个品牌中只有小米是个位数下跌,其他都达到两位数,而随着小米13系列进入欧洲,小米一定会力争取代苹果先成为市场份额第二。从侧面来说,小米在欧洲市场已经具备和三星、苹果竞争的能力了。

荣耀和小米新机发布之后,受到海外用户的高度关注,但因为荣耀Magic5系列是MWC2023唯一全新产品,荣耀也因此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牌。

OPPO这边除了折叠屏手机,还带来了45W液冷散热器、AX5400WiFi6路由器。这里有个细节,路由器的包装是简体中文的,这意味着这款外观十分秀气的路由器之后会在国内推出。

除了国产手机,国产供应链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证明高端机市场,国产OLED屏幕有和海外屏厂同台竞技的实力。

摩托罗拉rizr是MWC2023首日最惊艳的手机之一,是一款卷轴屏手机,而它的OLED屏幕由京东方提供。

在未展开状态下,手机屏幕仅5英寸,此时的感觉类似OPPOFindN2;当用户需要大屏时,可通过电机将屏幕延展到一块6.5英寸的大屏,此时的观感就和常规手机差不多了。

特别的形态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应用场景。该机在横屏看视频的时候,会自动展开,不需要用户双击电源键启动。在未展开时,收起来的屏幕可当作副屏实用,也能充当自拍或拍摄人像时的预览。

实际上,今天的折叠屏手机更像是一种过渡产物,未来的手机一定会朝着更大、更轻、更易收纳方向发展,卷轴屏的形态就很符合这个发展方向。

一是卷轴屏形态搭配更薄的OLED屏幕,手机形态能够具备更高的可塑性,不仅仅扩展成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需要的时候也能缩小到智能手表大小并固定在手腕上,这样的可塑性,刚好契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设备需要。

二是卷轴屏通过屏幕完成收纳,规避了屏幕折叠造成的挤压伤害,理论上卷轴屏可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规避折痕。尽管通过铰链和材质升级,可以淡化折痕,但只要展开到一定角度必然会出现折痕。

在常规屏幕上,荣耀Magic5系列发布后,京东方和维信诺先后认领了该系列的屏幕供应商身份,特别是定位更高的荣耀Magic5Pro使用的屏幕。

单说参数,这是一块素质顶尖的国产屏幕,真机的屏幕表现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国产的顶格旗舰使用国产屏幕是没有问题的,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的使用国产屏的旗舰机发布,甚至带动供应链一起出海。

从手机厂商到国产供应链,都努力地在MWC2023上秀肌肉,展示自己的新技术,为冲击高端,进入欧洲市场奠定基础。或许国产距离苹果、三星在品牌、技术层面仍有差距,但也要注意到,从供应链到整机亮点展示,中国厂商无疑显得更加活跃和大胆,而这些都会反馈到市场表现,小米在欧洲的强势就是例证。

虚拟现实:本土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市场,还有全新的AR设备以及其他可显示3D内容的设备,这类产品相比智能手机更具有一些前瞻性质,这比的就是谁能先看到未来。相比安静的国外厂商,中国厂商发出了更大的声音。

小米推出一款“视网膜级”的AR设备,当PPD(角分辨率)接近60时,人眼几乎感觉不到颗粒感,而小米无线AR眼镜的PPD为58,非常接近“視网膜”规格。

眼镜配有一对Micro-OLED屏幕,支持1200尼特亮度,提供全高清FHD视觉效果。

眼镜前面有三个前向摄像头,用于绘制佩戴者正前方的环境;机身重量126g,使用碳纤维、镁合金以及小米的硅氧阳极电池,成本不低;搭载骁龙XR2Gen1,没有内置存储,眼镜的使用必须配合手机或是其他设备。

眼镜是无线连接,延迟仅为50ms,已经达到人类难以感知的水平了。注意,需要连接手机,不代表时时刻刻都要用到手机。小米增加了单手、小幅度的“微手势交互”,挑选一个应用并打开、滑动浏览页面、退出应用回到桌面,这些操作都可以使用手势交互,无需借助手机。

不同于小米,努比亚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努比亚NeovisionGlass是努比亚首款AR眼镜,同时也是全球首款拥有德国TüV莱茵认证和Hi-Res音质认证的智能眼镜。

这副眼镜配备120英寸虚拟随身巨幕,双目2x1920x1080分辨率的MicroOLED显示屏,支持0-500°近视调节,内含回旋式音仓和立体声全频双扬声器。它还提供多款多彩流光磁吸镜片,采用无边框流线型设计,机身仅重79g,外观时尚且携带便捷。

相较于小米无线AR眼睛探索版,努比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影音娱乐当中,是一款典型的功能细分的AR设备。除了AR眼镜,努比亚还带来了另一件新奇产品——3D平板。

努比亚Pad3D看起来与普通平板并无二致,可当你用眼睛看屏幕时,就能感受它带来的裸眼3D效果。努比亚Pad3D的厉害之处在于,它靠前方的AI摄像头捕捉人眼位置,然后通过算法实时调整3D屏幕的显示角度,避免出现眼睛焦点对不上3D的情况。

本身也具有2D转3D实时AI内容处理能力,2D内容也能通过算法转换成3D,并支持3D影像拍摄,前置800万像素,后置1600万像素双摄,镜头模组处还印有3D字样。该机搭载骁龙888,nubiaPad3D的性能表现还不错,内置9070mAh电池+33W快充组合。

努比亚Pad3D配备12.4英寸2.5K大屏,对称式杜比全景声四扬声器。该产品拥有丰富的3D内容生态,可享受到3D增强视频聊天、私人3D影院和沉浸式3D游戏等体验。

相较于上面两副眼镜,OPPO的外观就低调许多。OPPOAirGlass2不仅是外观,连重量都与普通眼镜一致,仅38g,因此佩戴起来十分舒适,两款镜片都有单色光波导屏幕。

另外,眼镜本身使用的是树脂镜片,可配成近视镜和墨镜。用镜腿尾部的磁吸接口充电,镜腿转轴有比较大范围的调节空间,头大一点的用户也能佩戴。

在功能性上,OPPOAirGlass2支持提词、翻译、导航、提醒、语音转文字等功能。特别是语音转文字,对于听障人士,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我个人看来,OPPOAirGlass2的形态是几款AR眼镜中最靠谱,也是看起来十分接近量产的AR眼镜。

在AR设备领域,中国厂商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尽管这种精力的投入以某些视角来看不算聪明。ChatGPT大火,元宇宙退潮,多个AR企业爆出裁员消息,似乎相关行业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但实际未必,资本热钱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行业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不具备太大的炒作空间,当初智能手机也经历过这一阶段。

乐观预计在2025年之前,包括苹果在内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都会推出AR/XR设备,2030年突破技术瓶颈,单价降低,预计届时出货量可达10.76亿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MWC2023上的AR设备正在努力解决消费者的痛点问题。

消费级应用的痛点是在高性价比的基础上,追求高清晰度、色彩还原、便携性和佩戴舒适性,而这些恰恰也是上述产品的亮点所在。

对消费者来说,今天的AR设备有点类似早期的智能机,将时间拨回到2010年,当时的人都不确定这种不耐摔、续航短的手机有什么发展空间,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未来AR设备未必不能发展出今天智能机的地位,而抢占先机的中国厂商已经占据了时间优势,即便突破性产品先出现在国外厂商中,也不至于毫无反击之力。

“全球互联”:中国厂商已成为中坚力量

再强悍的设备也需要网络连接,不然也只是一片孤岛。而在通信领域,中国厂商也在面向世界推出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和标准,抑或是积极对外合作,为5G后半段和未来的6G的抢先发展奠定基础,一步一步实现理想中的“全球互联”。

在本届展会上,华为展区人潮密集,在当下特殊的时间节点,是个非常特别的厂商,国内外的参会者对其都有较高的关注度。与往年不同的是,智能手机不再是展区的主角,华为表现的更多是作为通信大厂的统治力,面向B端推出网络解决方案。

华为推出5.5GCore解决方案,以期通过无线、光与IP等领域根技术的突破实现万兆体验。从本质上讲,5.5G依旧是5G,属于5G和6G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大概会持续5年以上,预计最早在2025年落地。

5.5G对比5G网络能力提升10倍,具体表现为移动用户及家庭宽带用户峰值体验从1Gbps提升到10Gbps;ADN自动驾驶网络从L3级别提升到L4级别;时延、定位、高可靠性能力提升10倍等;3D类应用将成为主流,沉浸交互业务的在线用户将超过10亿,相比现在增长100倍。

对消费者来说,5G的印象谈不上美好,但对企业来说往往就是另外一个故事。在MWC2023现场,由美的集团、中国移动和华为三方合作的全球最大规模5G全连接工厂荆州美的洗衣机工厂项目荣获GSMA全球移动大奖“5G产业合作伙伴奖”,其实就是标志着5G与智能制造的全面深度融合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这其实也印证了5G普及之初谈到的,5G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工业互联网,中国无疑走在世界前列,世界各国运营商都在认真聆听来自中国运营商的优秀经验分享。另外在MWC2023上,最有代表性的5G应用,基本都是中国提出的,而且现代工业的大规模推进,也需要更好的通信,发展6G就顺理成章了。有了5G时代的积累,即将到来的6G时代,也能少一分被卡脖子的风险。

除了5.5G网络,卫星通信也是MWC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从华为和苹果先后推出卫星通信功能,大家對这个概念就不再陌生,简单地说,这是一项让你在没有信号覆盖的地区也能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技术。

高通在MWC大会上宣布,他们正与荣耀、摩托罗拉、Nothing、OPPO、vivo和小米等手机品牌进行合作,手机厂商们可以利用高通最近发布的SnapdragonSatellite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来开发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

对比华为和苹果目前使用的方案,高通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实际上,第二代骁龙8已经内置这一技术,商用的手机终端会在下半年登场,小米、OPPO、荣耀等将成为首批支持SnapdragonSatellite卫星通信的厂商。

除了高通,联发科也推出了自己的卫星通信服务,旨在让5G手机也能当作卫星电话使用。

在MWC2023上,联发科展示了基于3GPP标准的5G非地面网络NTN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MT6825芯片组。目前,联发科与Bullitt合作率先推出采用该技术的商用智能手机:摩托罗拉Defy2和CATS75。

继华为和苹果之后,联发科、高通也陆续推出卫星通信技术,他们都明确将卫星通信定义为地面通信的补充,填补海上、山区,以及其他信号难以覆盖的地区的网络空白。

定义的转变,标志着卫星通信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弥补地面通信的不足,为“全球互联”的实现奠定基础。尽管目前主流应用依然被限制在字数有限的短信息上,但是智能手机+卫星通信的全新功能已经逐渐在市场中铺开,如同当年中国互联网的开始,来自一份邮件。好消息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厂商的脚步还是更快一些的。

编辑观察

尽管总听人说“三年寒冬”,看了MWC2023,我倒认为海水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中国厂商依旧可以在逆势中前进,甚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个亲身体验、参与到行业变革的人,2022年无疑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在MWC2023上,中国厂商依旧带来了一大批惊艳的新产品、新技术,不仅仅是离消费者最近的智能手机,而且还有具备相当前瞻性的AR、5.5G、6G、卫星通信,几乎完全主导了展会的节奏,这种全方位的掌控,是非常少见的,何况它们还是来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更是独有,而外国厂商能拿出的东西就捉襟见肘了。

客观地说,今天的中国厂商依然要正视差距,但不用厚此薄彼,在通信、混合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行业领先位置。

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性的危机依旧会存在,但往往也是那些经历过磨难、挫折的厂商,更能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所以我坚信,依托于政策支持,市场的韧性,以及中国厂商和整个产业顽强的生命力一定能领导和推动全球相关产业的复苏,见证新黎明的到来,而带来黎明的太阳,恰恰是从东方升起的。

猜你喜欢

厂商小米眼镜
传递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眼镜知识知多少
杜小米的夏天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都是眼镜惹的祸
可爱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