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刺绣工艺研究

2023-03-07刘世超王子菡

纺织报告 2023年1期
关键词:刺绣图案纤维

刘世超,王子菡

(湖北美术学院 时尚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刺绣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刺绣是使用不同颜色、材质的纤维材料在织物上反复穿刺,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作为媒介,向人们传达不同的信息。刺绣精美、富于变化,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流通在世界上的艺术语言之一。刺绣始于何时、谁人创始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笃定的是,刺绣源于人类纺织、缝纫诞生的年代。

1.1 文献记载中刺绣的起源

《皇图要览》载:“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1]西陵氏之女嫘祖即黄帝之妻,她是公认的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称为“蚕神”。另有《绎史·黄帝内经》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说的都是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远古传说人物,由此可见,远古先民就已经学会剿丝织布,为刺绣提供了物质前提。

《太平御览》引《太公六韬》也说:“夏桀、殷纣之时(公元前21—11世纪),妇人锦绣文绮之,坐食衣绫纨常三百人。”可见,距今四千年前刺绣技艺就已成熟。

1.2 考古成果中刺绣的起源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刺绣是1974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刺绣。准确地说,应该是刺绣印痕,原本的刺绣早已腐烂,但在几千年形成的腐泥和相应器物上发现了刺绣的印痕和刺绣布匹的颜料。这种印痕类似现在的发辫,技法类似现在的锁绣[2]。

1933年,考古人员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一枚骨针,长8.20 cm、直径0.31~0.33 cm,异常尖锐。经鉴定,其年代为距今一万八千年前,当时号称“最古第一针”。

传说、文献记载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信息可以印证,刺绣建立在纺织工艺成熟和普及的基础上,也可以说刺绣与人类文明是同步发展的。劳动人民将描绘天地万物的形态、图案、色彩逐渐转移到日常服饰上来彰显身份,又逐渐演化为生活日用和艺术欣赏两个派落,延绵至今。

1.3 刺绣艺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基础上,人们产生了对美的精神追求。在艺术领域,人们可以从工艺品花纹和款式的更新换代感受到艺术家的工匠精神,领悟当时的审美文化。在刺绣艺术中,随着工艺发展和文化交流,款式、材料、表现形式都大有不同,人们不仅注重刺绣本身之美,在现代精神需求有所提升后,也会赋予刺绣作品思想、主题等,超过刺绣本身的含义。

但目前刺绣艺术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刺绣艺术的创新不足,导致作品雷同且缺乏思想内涵,剩下的只有技法之美。此外,刺绣材料需有一定的柔软性,而软纤维材料不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刺绣手工艺者必须突破自身的限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对所见所闻的复刻;其次,在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同时,也需要将时代的活性注入其中,将刺绣视为现代艺术,而不是一种传统工艺。

2 刺绣艺术的审美价值

刺绣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技艺,任何捷径都一目了然。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完全冥想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回报丰厚的过程。其能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人们持续接受,主要在于和时代的共同发展与创新。刺绣在发展中与流行文化相融合,并在与科技的结合中展现独特的内核与面貌。

2.1 色彩变化之美

在刺绣工艺中,色彩表现具有多样性,这是由所绣材料和图案特征决定的,即使是同一种颜色,采用不同的技法、原料给人的色彩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在刺绣前,设计人员需先设计好刺绣图案,根据图案确定色彩的情感类型,如柔和、沉稳、活泼、热烈等,然后选择色调,确立一种图案的色彩倾向。对于色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包括色性调子(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明度调子(亮色调、暗色调)和色相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色调常由底布颜色决定。

在刺绣配色中,通常采用的颜色均有相同色彩的成分,采用同类色的一组不同明度或纯度的色彩进行组合,运用推移渐变方法来选取要用的颜色,可以降低对比的强度,达到色彩的调和效果,这样绣出的图案生动形象、和谐、悦目。当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时,通常可以采用无彩色(黑白灰)和特种色(金银)等间隔的方式来控制和削弱色彩上的冲突,而这种间隔往往还可以起到强调轮廓的作用[3]。

2.2 图案构成之美

刺绣的图案颇具中国特色,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工具,意在其中、外化于形。中国吉祥纹样中最常用的图案“蝙蝠”谐音“福”、“鹿”谐音“禄”;喜鹊的形象用来表达“喜”,其与梅花的结合有“喜上眉梢”的美好寓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劳作中对美的追求、富有趣味性的审美和自身情感的表达。

刺绣图案中山水花鸟虫鱼的结合让人寄情于山水,妙趣横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朴实的生活姿态让人动容,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

2.3 技法纹理之美

刺绣的技法有很多种,刺绣作品的形成大多是由基础的针法重组衍生而来,常见的基础针法有回绣针、平绣针、人字绣、十字绣、羽毛绣等。(1)回绣针,因重返往复而得名。(2)平绣针,是一种表现面的绣法,一般用来绣小花、小叶等图案,不适用于大图案。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叠、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针法。(3)人字绣,是一种常用的基础针法,可以用来表现粗线状图形或填充不规则长条图形。(4)十字绣,是一种常见的刺绣方式,以经纬交织的“搭十字”方法构建图案。(5)羽毛绣,因形状像羽毛而得名,常用于绣植物的枝叶,还可用于线条状的装饰。

刺绣工艺具有强大的表现能力,将刺绣用于服装或者艺术工艺品需打破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之间的界限,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纤维艺术的美在于多样性,刺绣艺术也是如此。刺绣是一种安静的行为,刺、切、盖、造、修、拆等动作在每一针中都像是在展开一个故事,追溯历史和传统文化,在一针一线中混合所有时代,同时又将它隐藏起来。

3 刺绣工艺与纤维艺术的链接

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方法包括编织、染织、绗缝、刺绣等。人们很难喜欢上视觉效果不足以吸引人的艺术作品,也很难欣赏看起来有点无聊的艺术作品,而传统手工艺刺绣作为纤维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被许多艺术家选用,他们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推向新的方向,不仅采用各种创新技术和混合材料,还提出创意十足的想法,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情感价值。

3.1 纤维艺术概述

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受当时经济状况的制约和社会风俗习惯不同的影响,纤维艺术材料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纤维艺术”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但是纤维纺织品在古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体现。

麻类纤维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先秦时期,人们也利用兽毛等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战国时期出现了丝织物,用蚕丝做纺织材料。两汉时期出现了缂丝工艺,用金银做丝,通过通经断纬的编织形成工艺品。棉花在周朝时传入中国,在宋朝时被人们普遍使用。由此可见,古代纤维以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

现代纤维艺术在取材上有很大的创新,材料基本是在现代工业科技环境下诞生的。不同于传统纤维材料,现代纤维材料都是需要通过机器提取、加工、改造的,拥有纤维的一般特性,但在某些方面又优于传统纤维材料。其材质特点、款式肌理都更新颖,如聚酯纤维、纸纤维、无机纤维等,都给现代纤维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能量,多元化的材料运用使现代纤维艺术在色彩、质感、肌理及表现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不同材料的质地能改变外部与内部结构轮廓线的质感,丰富形态的视觉美感[4]。

到了20世纪80年代,纤维艺术在此时的生活形态中进入软雕艺术表现时期。新的艺术理念冲破了传统工艺的枷锁,纤维艺术也从传统的壁挂中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表现形式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后成为完全立体化的“软雕塑”;其风格也由简到繁、从平面到立体。到了20世纪90年代,纤维艺术不局限于材质与技艺,更追求时尚与科技,将纤维艺术带入场景、空间,使用不同的材质或者表现形式来展现环境语言或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会通过光影色彩的结合帮助艺术品达到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多元化地展示现代纤维艺术的价值。

3.2 刺绣语言的运用

纤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许多艺术家也将刺绣作为纤维艺术的思想表达载体。意大利艺术家玛丽亚·赖(Maria Lai,1919—2013)用语言文字作为她刺绣的方式将文字重构(图1)。缝纫机作为新的书写工具,将文字一针一线地绣在织物上。刺绣文字的线条、节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扭曲的缝纫线结,产生了乐章的律动。

图1 黑皮书 综合材料 玛丽亚·赖

克里斯特·维洛克将各种材料用于刺绣底面,通常使用与刺绣无关的材料和题材扩展刺绣的领域(图2)。

图2 克里斯特·维洛克刺绣作品

中国艺术家林田苗根据织物与文字的关系创作了刺绣作品《徽章》,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含蓄的反讽。

德国女裁缝艾格尼丝·艾玛·里希特(Agnes Emma Richter,1844—1918年)因邻居对她“古怪行为”的几项投诉而被送入休伯图斯堡精神病院。她陷入感知危险,被诊断为极端偏执。在精神病院中,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里希特将自己的衣物作为“日记”,直接在布料上缝纫文字。虽然大部分缝合的文字现在已经无法辨认,但在已经可读的文字中会说“我不是大人物”等其他关于自己道德愿景和需要的文字片段,包括“没有樱桃”和“我希望阅读”以及“我一头扎进灾难之中”之类的评论。这件夹克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用文字作为抵抗女性气质束缚的武器,在被剥夺身份的环境中努力维护自己的身份。

3.3 刺绣对纤维艺术的丰富

从古至今,纤维艺术在材质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突破与创新,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纤维艺术在生活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中,通过国际交流和学习,保留自己的情怀与技术,通过创新和传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艺术与美好。结合不同生活形态的特色和如今掌握的新技法、新材料、新工艺,纤维艺术呈现出完美的结合力和表现力,让人在视觉上和精神上都有一种自然、亲切、丰富的感受,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生活中展现纤维艺术之美。

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纤维艺术也要面向现代化。艺术家们可以将刺绣的艺术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审美范畴作为文化底蕴、媒介与纤维艺术相结合,将线条构成的图案与经纬交错的织物相结合作为创作的起点,打破白纸黑字的束缚。刺绣的视觉冲击、多样性、意象性三者相结合,可唤起人们对艺术、环境、文化的新思考,丰富图像表现功能,赋予纤维艺术独特的魅力,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刺绣艺术美的本质,以求在纤维艺术中探索新的形式,打造新的美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构建艺术与生活同在的发展模式。

4 结语

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历史的变化、思潮的传播,衍生出各种形态与表现手法。纤维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古代西方以壁毯的形式为开端,融合各方优秀传统文化后得以发展成纤维艺术。在生活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中,纤维艺术一边在国际交流和学习中保留自己的情怀与技术,一边通过创新和传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艺术与美好。

猜你喜欢

刺绣图案纤维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清新唯美的刺绣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