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锦鸡舞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2023-03-07姚孟美

武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锦鸡苗族少数民族

姚孟美 杨 婷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载体。[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使命感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促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和不断增强全国人民文化精神力量相协调统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事业强国体系建设。[3]

1 苗族“锦鸡舞”的发展过程

在古老而又神秘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因感恩锦鸡便在祭祀活动和重要的节日中,模仿锦鸡的动作而进行跳跃,故名“锦鸡舞”锦鸡舞蕴意而生。因感恩锦鸡、崇拜锦鸡(凤凰图腾)通过以锦鸡舞为载体,不断的与祖先进行对话互动,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苗族锦鸡舞深刻的文化内涵及理念,通过锦鸡舞的不断发展演变,更好的了解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的发展锦鸡舞的动作形态、祭奠仪式、服饰,慢慢的形成系统的锦鸡舞文化。在原始部落的献祭仪式上,人们模仿凤凰图腾的动作翩翩起舞。凤凰图腾作为一种原始崇拜的对象,原本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但苗族人民却当作自己的祖先或者守护神加以崇拜,彼此之间通过锦鸡舞为载体相互传递共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交往与交流。增进文化意义上的认同力量,充分激发了我国少数民族自然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把“锦鸡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荣获贵州省“多彩贵州.金黔奖”当地政府对苗族锦鸡舞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推其文化传承性的发展,但在新时期传统的传播形式犹如闭门造车,不利于苗族锦鸡舞的持续蓬勃发展,因此很有必要重新改变苗族锦鸡舞的传播发展路径,使其内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共进。

2 苗族锦鸡舞文化传播的现实桎梏

2.1 传承人口数量规模较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递通道受阻

苗族锦鸡舞文化产生于偏远的山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条件,当地的苗族人们对传承、传播的意识不够强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具有保守性,也正是这样,苗族锦鸡舞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当中,参与群体的人口数量规模不断缩小,知晓的受众也不断减少,进而阻碍以苗族锦鸡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因苗族人民大多处于山区,受到的文化教育相对于落后,如今在知网上有关苗族锦鸡舞的文献资料较少,关注的学者也少之又少,无法全面的展现锦鸡舞文化独特的魅力。即使有的文章涉及到一点点,综合来看,很难吸引人们去宣传和推广,因此传播对象稀缺,传承人口数量规模较小。

2.2 传承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生命力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具体表现在生存区域、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积累和传播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环境,

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一定的冲击,苗族锦鸡舞文化遗产资源,是让其他民族了解苗族文化的名片,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这种独特的遗产资源保护的思想还不到位、传播内容价值滞后,缺失对锦鸡舞文化资源的认同度。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浮躁,部分群众对这种非遗文化资源热情度也在减弱,了解其内涵及其理念不够,未认识到锦鸡非遗文化资源在打造苗族综合形象所起的关键作用,使苗族锦鸡舞文化的生命力普遍流失。

2.3 传承方式以口传身授为主,文化传承体系不够健全

传承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承的一个重要元素,尤其是以苗族锦鸡舞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受到宗法制思想的影响特别注重血缘关系,而家族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也是古时的主要传承方式之一,在苗族锦鸡舞传承人传承的过程中,大部分是口口相传、师徒相传、族源相传、口传身授,上述几种传承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形式,但在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现在的法定继承人余贵周、李金英,就是通过口传身授、族源传承,练习苗族锦鸡舞,使苗族锦鸡舞申报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以及其他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只是技艺的传授,而是集技艺、舞艺、文化、价值理念、祭祀仪式、伦理思想等一体化的复合体。尽管传承技艺的传承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口传身授进行传承,也可以采用大数据、视频图像等渠道传播;但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伦理思想、价值理念、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仪式感等是无法通过口口相传、口传身授实现的,这不仅需要参与者的感悟,更需要系统性地学习接受与理解整个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且认同。然而,锦鸡舞文化当前未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学术界苗族锦鸡舞文化的研究也停留在萌芽阶段,从而导致苗族锦鸡舞传统文化资料的匮乏,进而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围绕传承方式进行创新,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促其发展。

2.4 传承主体协同保护立法观念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欠缺

锦鸡舞文化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其继承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土生土长的苗族居民薪火相传,然而现实的情况中,锦鸡舞被国务院列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也从多角度进行大力宣传,但是由于普通的苗族群众日常生活中接触面比较局限,所受的教育也相对落后,对于锦鸡舞成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习以为常,大多数的锦鸡苗族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知道与不知道的边缘,内心很难认识到锦鸡舞作为一种符号产生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于身边的锦鸡舞文化认识不深,自然上升不到对锦鸡舞文化进行保护的法律观念层次上。锦鸡舞文化保护协同立法,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导致立法进程缓慢。即使有关法律涉及到与锦鸡舞文化的保护有关,但执法也令人担忧。

3 苗族锦鸡舞文化传播的路径导向

3.1 积极承办传统项目赛事,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积极举办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赛事能为不同的民族创造平台,从而促进民族之间繁荣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一方面,通过赛事的举办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从而搭建沟通的渠道。此外政府也要有意识的组织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传承项目赛事的承办工作,因为单纯的依靠传承人的传承,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而政府文化部门作为少数民族项目承办的主体之一,对于赛事的举办、管理有强制干预能力。尽管赛事的举办可以为广大群众搭建平台,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人口数量规模较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递通道受阻的问题,因此,通过学校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受众广泛,通过学校课程的系统传播,可以保障其传承所需的人口基数。一方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可以邀请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专家,系统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研发具有特色的锦鸡舞文化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有理想、有内涵、有高度、有思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

3.2 加强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正确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加强基础的特色锦鸡舞文化理论建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以锦鸡舞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示范点,以旅游、博物馆的形式做好锦鸡舞文化建设,打造好锦鸡人的朴素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打造具有新时代、新理念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创建特色的民族节日,成为展示苗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的国际平台,通过正确挖掘苗族锦鸡舞文化,建立一定的价值体系,来反映社会存在。苗族锦鸡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是关于苗族人们历史变迁的人体文化丛书,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是苗族人民为了追求积极向上、艰苦奋斗、不折不屈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塑造不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苗族精神,有利于形成自己本民族的价值体系。从而使人民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内生力。

3.3 构建以“互联网+”的传承方式,精细治理与推广

构建“互联网+苗族锦鸡舞文化”为符号的信息软件平台,充分利用贵州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覆盖全国各地,以保留当地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为主要的导向,对苗族锦鸡舞文化进行数字管理一体化整合。通过云平台、APP软件、当地宣传部门为基点进行不同群体以及文化产业和设施的数据收集、分析、资源整合,点对点的进行精准输送苗族锦鸡舞文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线上锦鸡舞文化知识库,通过现有的苗族文字、视频、VR虚拟体验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拓宽网络信息空间交流的直接渠道,打破网络时间和信息空间上的双重限制,实现社会群体与少数民族锦鸡舞传承人“零距离”的交流互动。创新传播方式,通过抖音直播形式连线锦鸡舞传承人使线上、线下资源一体化,一张蓝图干到底,建立具有最淳朴、最接地气的原生态的文化生态系统。结合锦鸡舞发展历程的特点,传递正确而具有社会正能量价值观的“网红”继承人。构建大数据信息文化平台,促进锦鸡舞在新时代新平台中,更好、更快的传播发展,进一步稳定锦鸡舞文化圈的根基,打造非遗旅游品牌,打造区域名片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范围,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多重效益,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为锦鸡舞文化能更好的“走出去和走进来”打下扎实的基础。[4]为实现传统文化复兴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助力。

3.4 加强法律意识,构建法律体系

在锦鸡舞发展过程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锦鸡舞文化保障体系。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契机,健全锦鸡舞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完善锦鸡舞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加强各个机构主体之间的互动,加强锦鸡舞文化资源的协调整合开发,构建与完善锦鸡舞文化的政策。

4 结语

苗族锦鸡舞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其独特的文化历史渊源虽然是作为连接现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锦鸡舞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为了更好的促进苗族锦鸡舞文化的发展,就必须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路径解决,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向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大苗族锦鸡舞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使苗族锦鸡舞文化顺利的走向世界,助力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锦鸡苗族少数民族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