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管理中的育苗技术要点

2023-03-04张佑国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松土树种苗木

张佑国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茶石峪林区,山东泰安 271211

我国继1999年开启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于2014年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在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关联起来,扩大林业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产出;另一方面,林业管理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根据现代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配置理论,通过优化育苗技术,为我国林业管理赋能。

1 林业育苗概述

林业管理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监督管理、组织协调、生态保护、拟定政策、指导开发建设等。几乎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层面与多项内容。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诸多新理论、新方案,较好地提升了林业管理水平。从实践经验看,林业育苗涉及选种→催芽→苗圃→播种→育苗→晒苗→移栽→养护→果实采收等内容。在每个环节均应选择适配性较强的技术,增强育苗效果[1-2]。

2 林业育苗技术的作用

2.1 保障退耕还林成果

我国幅员辽阔,在前期工业化过程中,以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浪费了大量资源,导致土地出现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新时代,提出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在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配置了大量的人、机、材、技、钱、管理等资源,绿色面积净长量与净增率持续增加,苗木成活率得到提高,扩大了森林覆盖面积,保障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2.2 完善林业产业链

林业管理先后经历了三大主要阶段:(1)早期发展阶段,主要应用人力主导资源配置方案,通过投放大量人力提高育苗质量,侧重于“量”的管理;(2)中期发展阶段,通过资本要素主导资源配置方案,增加财政投入,推动育苗技术研发,提高育苗质量;(3)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并于“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按照该主题开展各行业的高质量实践工作。从当前实践看,林业高质量管理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技术要素的资源配置,推动了育苗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完善林业产业链条[3]。

2.3 提高苗木栽种质量

林业工程中的育苗、苗木管理、养护等属于同一个工程系统,具有关联性。在林业管理中应用育苗技术,既要遵循从一棵树种到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也要根据育苗工作全过程,开展一系列的配套工作。尤其在当前高质量林业管理实践中应用育苗技术,一方面要科学地遵循苗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另一方面要结合苗木生长诸环节选择适配性技术,通过专业人员的操作辅助其健康生长,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栽种质量。

3 林业管理中的育苗技术要点

3.1 科学选种

(1)选种前。林业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分析育苗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结合育苗目的选择适种性树种。例如: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与海水浸润导致出现盐碱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各项条件,选择适种性较强的金丝柳、垂柳、白蜡、国槐等耐盐碱的树种。再如:如果土壤条件中的酸性成分较大,光照条件充足,可以选择酸性土壤区域适种的杜鹃、马尾松、冷杉等[4]。

(2)选种后。通过药水对种子进行催芽。现阶段使用的催芽技术有3大类,即药物催芽、温床催芽、水浸催芽。其中,水浸催芽性价比较高,适用性较广,可以满足许多地区树种的催芽要求。以刺槐为例,可以将选择的树种浸入80~90℃的温水中,当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后进行缓慢、连续搅拌,通常静置8 h左右即可。在浸泡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适时清洗,另一方面应及时捞出漂浮杂物与浮于水面的种子。捞出浸泡好的树种,先用筛子过一遍,选出大小相对一致的种子。可以选择人工拣选的方式,或配套使用一些仪器,挑出有虫眼、畸形、干瘪等树种,最后将其置于平整的木箱中,覆盖上草帘进行保存。水浸催芽后的保存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在20 ℃左右、湿度在60%左右效果相对较好,2~3 h后可以进行播种。

(3)温床催芽。先挖30 cm深、100~200 cm宽的长方形地坑(俗称窑),在底面完成砖块铺贴后,需要平铺一层草席,用木板贴于底坑四周并用薄膜进行固定后,将树种置于其中,覆盖上草席即可。使用温床催芽需区分白天与黑夜,按照白天揭去草席翻动与晚间覆盖的方式,确保催芽的有效性,完成催芽后即可进行播种。药物催芽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此不赘述。

3.2 专业播种

(1)播种前。林业管理人员要根据适时原则拟定合适的播种方案。例如,林业管理人员需根据环境监测结果与实地踏勘访问等方式复核播种区域的土壤、光照、水源、空气、动植物种类等情况,然后确定苗圃位置。一般情况下,苗圃应以向阳位置为准,尽量选择平坦地形。在苗圃土地整理方面,应考虑到土壤的透气性,在机械翻种或人工翻种条件下,均应清理土壤中的树根、碎草等杂物,并对其进行消杀处理。如果属于新置苗圃,在夏季进行深耕,于秋季耕翻,并做好土地整平处理,为育苗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属于旧苗圃,则应该根据轮休要求控制翻地时间,一般一年翻地一次即可[5]。

(2)播种时。如果选择春季进行播种,应测量土壤温度,确保其在10 ℃左右。若在秋季,应将土壤温度控制在5℃左右。如此,有利于保障种子发芽率与后续的生长。在选择冬季播种时,应遵循种子萌发与生长规律,结合其抗逆性,将时间控制在12月—翌年1月。例如,栎粒、栗类、油桐、油茶类的树种具有种大皮坚的特点,适合冬季播种。

在完成土壤整理工作后,要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实践表明,拌和一些有利于改良土质的拌和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例如:在土壤性质具有碱性特征时,可以选择松林土与草炭灰进行拌和。当其具有酸性特征时,可以根据其性质选择草木灰与石灰进行拌和。

播种时,可以采用点播、条播、撒播等多种方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林业管理人员应指导作业人员结合地形、树种类型等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降低播种方式对种子成活率的影响。例如:针对大型种子,可以在定量测定行距与株距后选择点播方式,若存在种子出壳现象,需剥去外壳,应用撒播方式;针对中小型种子,可以选择条播方式,先于苗床中确定深度与范围,然后进行条播,根据播种经验,宜将播处沟宽度控制在10 cm左右,如果种子的生长期较慢,可以适当扩展其宽度,延伸到10~15 cm。为了减少不规则发芽情况,可以缩减覆盖土壤深度;针对微型或较小的种子类型,应在无风的晴天将树种撒到苗床。

(3)播种后进行土壤覆盖作业。在具体覆盖时,林业管理人员应认真区分播种时间与种子类型,选择合适的盖土厚度(表1)。冬播时,会出现倒春寒与晚霜,春播时,会遭遇霜冻,加上早播与晚播时的种子抗旱能力较弱,均会阻碍树种的生长。同时,撒播时会出现阻碍种子生长的杂草。因此,需开展播种后的防寒与苗床覆盖工作。以苗床覆盖为例,受播种时间、压实厚度、浇水、遮阳等需求影响,林业管理人员应选择麦秸、秸秆等覆盖苗床,厚度可以控制在3~5 cm。覆盖一层薄膜用土,预防水分流失,如果有雨水时,可以去掉覆膜。可以提前做好遮阳网架搭设,遇到太阳直射温度较高的情况可以进行遮盖,减少水分损失等。

表1 盖土厚度经验数据

3.4 苗期管理

(1)幼苗初期。需开展松土管理,松土深度标准宜控制在3 cm左右,具体松土时可以选择耙子进行人工松土。目前,部分育苗园圃中已经使用了自动化松土设备,可以达到标准化松土作业目标,与人工松土相比,效率高,对种子幼苗伤害较小。

(2)速生期。应将松土深度调整到10 cm左右,方法同上。但是,在该阶段容易发生损伤苗木根系的现象,应做好作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减少碰伤、损坏现象。该阶段也是杂草伴生最多的时期,应同步做好除草工作。在杂草较少的情况下,宜选择人工方式清除;杂草较多时,应使用低毒性的除草剂,通过喷洒方式杀死杂草。

3.5 合理移栽

在林业育苗成功后,对其进行及时移栽,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具体操作包括起苗→运输→栽种→造林→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

(1)起苗时:需选择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做好规范化操作,避免损伤顶芽,确保根系完整。一般情况下,起苗时的伤苗率应控制在1%~5%。

(2)运输时:需提前选择好包装方式,综合考虑树种、树形、距离、大小、露苗以及是否配套容器等因素。

(3)移栽时:林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造林规格确定移栽数量。从移栽经验看,地径大于0.8 cm的苗木适种性较强,造林规格可以参照150棵/1 000 m2进行设置。苗木在移栽成活率与根系保护直接相关,必要时可以选择容器栽种方案。苗木移栽过程中会受到人、机、技、材、环境、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应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移栽人员通常以林业所在区域的当地居民为主,虽然该类人员拥有一定的栽种经验,但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方面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此时林业管理部门需对参与移栽的人员进行培训,如讲解移栽流程相关知识、安全教育以及移栽时的注意事项等。针对移栽的材料与设备,应配套开展物料管理,按照人数、设备数量、移栽数量等合理分配,做好相关使用管理工作。尤其在不同移栽季节,应结合倒春寒、大风、暴雨、秋霜、冬雪等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协同合作,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栽苗木保护工作。

(4)病虫害防治:林业管理人员可根据《林木移栽管理表》对林间密度、整枝、长势、抗病能力、土壤施肥、浇水、修剪、芽序、叶面施肥等进行控制,降低虫害发生率。然后根据虫害类型,应用杀虫灯、引天敌、诱杀成虫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苗木种植后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如枝梢位置出现黑色小霉斑等,随着这种症状的扩展会蔓延整个苗木。在具体防治时,应选择综合防治方案。具体如下:(1)植株时,控制好间距,集中收集与处理修剪后的病虫枝,通过销毁方式预防病虫继续传染其他苗木,(2)当苗木进入休眠期后,应充分考虑其越冬病源,喷洒3~5倍的石硫合剂,提前消灭病源,(3)昆虫分泌蜜露后最易发生病害,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虫害,如介壳虫、蚜虫等,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病害向虫害的发展,需喷洒一些药物,如按照500~800倍液应用代森铵,或按400倍液应用灭菌丹等,均可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6]。

此外,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蚜虫虫害发生率较高,通常在引进种苗时,需严格开展检疫防疫工作,预防苗木引种时虫害入侵。同时应对各类容器、土壤等进行消杀,避免虫卵发育成成虫。另外,在修剪过程中,对潜伏于残枝、残花、病枯枝叶中的虫卵进行集中销毁。如果在苗木植株中已经发现少量蚜虫,可通过浇水的方式冲洗防治。如果蚜虫数量较多,需采取隔离措施,如围挡、覆盖等,然后通过土法、药物消灭虫害[7-12]。

4 结束语

育苗技术在林业管理中至关重要,当前林业部门需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尽可能保障苗木培育与移栽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松土树种苗木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苗木供求信息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有限元分析*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最新苗木行情
松土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最新苗木行情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