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崇明生态清洁小流域村落水体治理方案研究

2023-03-03刘文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2期
关键词:崇明护岸水系

顾 建,魏 琳,刘文娟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

上海河道经历多年“消黑、除劣”整治后,正式进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阶段[1- 2]。崇明区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亟需推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近几年崇明区在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兼之崇明水系发达,泯沟众多,现状村落水体水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水平仍有差距。而以往上海市河道整治多以某条河道或多条河道进行水系治理,而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出集中连片开展生态治水,以往的经验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建设需求。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崇明地区村落水体现状问题,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目标,对河湖提出集中连片系统治理方案,为崇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中河湖水系治理提供参考。

1 村落水体特点与现状问题

1.1 崇明地区村落水体特点

崇明岛是由海水冲击、泥沙淤积而成,最早村民通过“套圩”造田,经过多年发展,岛上水网密布,村庄沿道路和水系呈行列式布局,形成“河-路-宅-沟-田(林)”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空间肌理。

崇明村落水体主要包括镇、村两级河道,目前存在数量众多,密度大,但规模小,流动性差的特点。其布局不甚合理、层次不够分明,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理顺脉络、疏通水系,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

1.2 崇明地区村落水体现状问题

(1)泯沟众多,管理困难

现状大部分泯沟以服务于传统农业用途为主,其河道的布局、规模都是为农村地区的防汛除涝、灌溉等功能服务的,整体水系规模偏小,标准偏低[3]。据统计崇明区内共有镇、村级河道15879条,占崇明河道总条数的97.6%,多数为村沟宅河,管理困难,后续养护、治理难度大。

(2)河道断头,沟通不畅

部分河道由于常年淤积导致河床抬高,现状过流能力小,且由于部分管涵淤积导致出现的堵坝也影响了水系连通性。

(3)临河违建,侵占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住房等建设活动的开展,河道被日益增长的居民保滩以及出行等需求侵占,大多数紧邻民房的河道已由村民自行插设桩板结构,并利用临河陆域空间形成菜园或者院落。

(4)河道淤浅,水环境欠佳

受区域沙性土质和雨洪水自然冲蚀影响,现状河道坡岸普遍存在坍塌现象,河道淤浅,槽蓄能力降低,进一步减弱了水体的流动性。同时河道中普遍存在水草问题,夏秋季节疯长,侵占河面,阻碍排水;冬季水草枯萎腐烂,污染水体,危害水环境。

2 治理思路

根据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4]及崇明水系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本次村落水体治理方案提出四阶段分步提升的治理思路[5- 7],如图1所示。

(1)水系调整,归并末级河道,河湖水系重新布局,完善区域水系格局。

(2)水系连通,畅通河湖水系,打通束水节点,恢复乡村河道基本功能。

(3)河道拓宽,增强主要外排通道过流能力,增强区域防汛除涝能力。

(4)生态治理,提升生态防护比例,水土保持全面覆盖,生态护岸设计,滨水环境全面提升。

图1 河湖水系治理思路

3 治理方案

3.1 水系调整

崇明现状河网水系布局基本合理,但在村级河道布局上存在数量众多,密度大,规模小,流动性差,布局不甚合理、层次不够分明、淤浅断头的现象,本次村级河道生态治理整治主要根据河道功能定位不同,同时考虑经济可行,方案可行的角度对村级河道中主要河道提出河道疏拓、生态护岸设计等措施,对一般河道提出清淤治理,对于归并的河道进行改造为排水沟、植草沟。

(1)河道分级

水系调整对现状村落水体进行分级定位,对于主要排水通道进行保留拓宽,对于末级河道进行合理归并,总体保证水面率只增不减的要求。河湖水系分级功能定位如图2所示。

图2 河湖水系分级功能定位示意图

(2)末级水系合理归并

对于其中模较小的村级河道或者断头泯沟,大多数只具备排水功能或者水体功能已丧失,根据引排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情况,不影响现有引排功能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归并、填埋,或者进行功能调整,改作排水沟(渠),逐步退出河道管理。村级河道归并原则如图3所示。

图3 村级河道归并原则

(3)水面率平衡

计划拓宽的河道、功能调整的河道和逐步退出河道管理的小规模河道,按步骤分步实施。根据归并的河道规模,在规划拓宽的河道进行等量或增量开通拓宽,按照河湖水面积只增不减的要求,严格河湖水面率控制。

(4)村宅段改造为排水沟

对于一般河道中已丧失河道蓄水、引水功能计划归并的河道,位于屋宅侧的河段,仍保持河道的排水功能,将河底高程抬高,形成晴天无水、雨天排水的排水沟,并且将现有插板桩顶部加设盖板保持河道排水功能,对于现状均为土坡的河道,则新建砖砌暗沟排水,顶部加设盖板,形成村宅范围内的排水沟主要以硬质结构呈现,比较容易保持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方便后期维护管理。

(5)郊野段段植草沟改造

对于一般河道中已丧失河道蓄水、引水功能的河道,位于郊野段的河段将其改造成为植草沟,植草沟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及LID(低影响开发)概念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2 水系连通

(1)新开河道

河道沟通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新开河道,但是涉及征地拆迁、管线搬迁等问题,结合崇明现状,本次新开河道尽量利用现状沟渠,遵循少拆迁,少占地的原则,在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连通水系。

(2)新建桥涵

对于因为道路建设而截断的河流,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建议拆坝建桥(涵)以恢复沟通。对于6m以上河道优先采用桥梁连通,但崇明现状村级河道周边交通不畅,桥梁施工困难,建议采用孔径满足要求的箱涵。

3.3 河道疏拓

(1)河道疏拓

崇明现状村级河道面宽多为4~5m,现状河底高程较高,河道水深较浅,对于仍具有蓄水、引排水能力的主要河道,通过河道疏拓、生态护岸整治方式将现状两侧有拓宽空间的河道拓宽至6~8m左右,能够有效提升河道的过流能力,增加河湖水面积,增强汛期河道的排涝能力,同时方便周边农户灌溉引水。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使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生态清淤

崇明部分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排涝、灌溉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对于仍具备河道蓄水,排水功能的河道,进行河道疏浚,增强河道排涝能力,同时对护坡补种草皮护坡,通过坡面草坪强大的、错综复杂的根系固定坡面土壤,减少降水对坡面的侵蚀,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延缓河道汇流的时间,涵养水分,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3.4 生态治理

(1)生态护岸设计

崇明土质多为砂性土,河道易于冲刷,现状土质边坡容易坍塌进而堵塞河道,而现状河道窄小,自然放坡河底高程难以满足日常的引、蓄水需求,因此需要结合不同村落不同岸段情况,布置生态护岸进行防护,防止岸坡进一步坍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根据河道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生态护岸类型,比如崇明常用的水土保护毯护岸、“方桩导梁+塑钢桩”护岸、固化土护岸、密排木桩护岸等。

(2)现状硬质护岸柔化

对于已实施硬质护岸的河道,采取适当柔化措施,目前崇明地区常用的生态化改造有2种形式:①对常水位以上部分的硬质结构进行拆除改造,设置生态、透水的护岸结构,结合放坡和绿化提高护岸结构的生态性。②种植挺水植物或者在硬质护岸顶部设置悬挂植物对硬质护岸进行遮盖,通过改善河道景观,提升河道品质。

(3)水域岸线美化

对崇明水域岸线进行整理,对前期已清障清违拆除的位置补种绿化。同时结合镇域内集中连片的水系林网和生态廊道的建设规划,打造休闲通道和景观节点,提升村庄内生态、自然、优美的水生态、水景观,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4)生态湿地改造

对于崇明分布于村落周边的宅沟、塘等小微水体,根据不同宅沟、塘的特点,分别在其水域狭窄处打造沉淀净化区,宽阔处打造生态涵养区,整体构成河滩湿地,科学种植水生植物,合理配置水生动物,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实现湿地内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提升水质,并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丰富区域物种多样性。

4 结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上海市“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崇明区村落水体治理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崇明河网密布,量大面广,治理难度大的特点,提出四阶段分步治理策略,根据现状条件进行水系调整,合理优化治理单元的水系布局,根据调整后的水系布局进行生态治理,最终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崇明护岸水系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