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倩:年举八万枪 微靶大心脏

2023-03-01王新伟朴添勤

大学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气步枪杨倩体教

文/本刊记者 王新伟 朴添勤

杨倩,2000年7月出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中国射击运动员,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得首金,接着与杨皓然获得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拿下双金。

天赋绑定10年功

杨倩射击有天赋。2010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体校射击教练虞利华来到杨倩所在的茅山小学挑选射击运动员的苗子,在全校各班视力好的同学中,一眼看中了眼睛炯炯有神的杨倩。当时别的同学东张西望,只有杨倩站得笔直。虞利华描述,“她的眼睛有灵气,眼珠子像有水珠一样透明”,“对话时她直直地看着我,不躲闪,10岁的孩子竟然那么专注、自信、有胆量”。

选苗子还要测试体能稳定性。虞利华惊讶地发现,测试燕姿单腿闭眼站立时,杨倩持续站立时间最长;测试叠弹壳时,要求受测同学一手端平一只乒乓球拍,另一手把比圆珠笔芯稍粗的小口径步枪弹壳,立着并叠罗汉一样摞在球拍上,多数同学摞了三四个就倒,个别的摞了5个,杨倩却摞了7个。

与杨皓然获得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

2011年9月,杨倩进入宁波市体校,跟随虞利华教练学习射击,没多久就初见成效。杨倩出生在浙江宁波乡村,每逢节假日,村里就流行“打气球”游戏:商贩摆上气枪和气球,打中了就可以得到洋娃娃。一次,杨倩放假回家,跟小朋友们去打气球,打上几枪熟悉准星后,便以极高的命中率赢了一大堆洋娃娃,送给村里的小朋友。小朋友们高兴坏了,嚷着让杨倩姐姐再打。可摆摊“打气球”的商贩一见杨倩就吓得连忙说:“收摊了,收摊了……”

回忆打气球,杨倩说:“就是个小游戏而已。”但她也坦言,听到气球被击碎的瞬间很有成就感。

杨倩拿了一个又一个冠军后,不少人认为她天生就是射击运动员的料,拿冠军是很自然的事。但杨倩说,入选体校的孩子都有天赋,难在一生绑定。而绑定天赋,甚至残酷到难以想象。

进体校时只有11岁的杨倩,平时只休周日,寒暑假只能休一周。很多人以为射击训练抬手打枪就可以,没有篮球、足球等运动耗费体力,应该比较轻松,其实射击训练也是无比辛苦的。

最开始杨倩练的是小口径标准运动步枪,持久性练习中分跪、卧、立三个姿势。卧姿要趴着举起五六斤重的枪,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跪姿跪到腿麻得站不起来;将近10斤重的训练服穿在身上,冬天冻得浑身僵硬,夏天闷热捂死人。

现在杨倩的专项是女子10米气步枪,被称为射击运动的“马拉松”,因为打完一场比赛需要全神贯注一小时左右。靶子很小,比一元硬币稍大一点儿;10环靶心的直径只有0.5毫米,与书刊上的句号差不多大。虽然枪上有瞄准镜,但没有狙击步枪那种放大功能,运动员站在10米外射击,瞄准起来极不容易。

进入国家射击队后,杨倩训练强度陡然增加。她每天要举约300次枪,一年下来要举约8万次枪,打约5万发子弹。由于项目的精准要求非常高,每枪晃动不能超过3毫米:即每打一枪,运动员要把全身各器官以及呼吸、眨眼调整到接近静止,几乎变成一座冰雕才有可能打得准。

专注训练中

脑放空时心脏大

2013年4月,进入宁波市体校一年多的杨倩,在宁波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女子小口径普通步枪3×10比赛中获得金牌,第二年又在浙江省运会上一气摘下3块金牌,并在女子气步枪40发比赛中,打出399环的世界级成绩,14岁荣获国家运动健将的称号。

之后,杨倩仿佛开启了奖牌收割机模式。有人给杨倩列了一个生涯数据表:在参加东京奥运会之前的20次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12次金牌。2016年,杨倩被清华大学射击队选中,又凭着出色的战绩进入东京奥运会中国国家队,成为唯一一个没进过省队的国家队战将。

2021年,在有关部门举办的一系列奥运会选拔赛的最后4场中,杨倩不仅场场获冠军,还在第二场资格赛中,打出634环平世界纪录,决赛打出253.1环超世界纪录,以最终积分全队第一,拿到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她在宁波市体校的启蒙教练虞利华和清华大学射击队教练高静都有共识:杨倩有一颗大心脏,遇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杨倩在每一场比赛中,都是胜不骄、败不馁。杨倩说,运动员练到最后,高手水平相差无几,再比就比心理素质。夺冠要有一颗大心脏,关键时刻顶得住压力,就能抓得住反超的机会。杨倩小学时的班主任说:“她是个不着急的人,做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哪怕最后一个完成,也要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做到最好。”

杨倩有个信念:只要过程做好了,结果一定不会差。她明白,人很难掌握结果,但却能百分之百掌握过程。有的运动员向她请教:比赛时怎样消除紧张情绪?杨倩说:“我缓解紧张的小妙招就是放空自己,大脑放空,不要去想,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赛场。这天上午7点,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打响。头发上别着小黄鸭发卡,扎着胡萝卜发绳,指甲上做了小珍珠美甲的杨倩轻松上场,为中国队争夺第一块金牌。在预选赛中,她从排名第45位一路跃升至第6位,成功晋级女子10米气步枪的决赛。

决赛到了最后关头,只剩下杨倩和俄罗斯加拉希娜,此时加拉希娜还多0.1环。还剩下最后一枪时,杨倩屏蔽大脑,刻意让自己不关注报靶声,但无法避免地还是听到了报靶:杨倩10.7环,加拉希娜10.8环。差距扩大到0.2环。现场的一位中国记者后来回忆说:“赛场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我正在做记录的手已经不听使唤,抖得写不下任何一个字。”

“把差0.2环的结果扔给别人,让别人紧张去吧。我只关心最后一发子弹落在靶心上!”杨倩屏息凝神,最后一枪很紧张有些失误,打出9.8环。而加拉什娜那边,仅打出8.9环。

杨倩感到头脑发空,耳朵像是堵上了东西。她回望看台,发现队友和教练都在挥手跳跃。在“为什么”的疑问一闪而过后,耳朵忽然涌进潮水般的欢呼声,这才清晰意识到:自己赢了。

2021年7月27日,杨倩又与杨皓然摘得东京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成为本届奥运会上首个夺得“双金”的运动员,也是中国射击队首位在同届奥运会上收获两枚金牌的运动员。

东京奥运会赛场

体教融合学促训

收获荣誉的同时,“大心脏”成了杨倩的符号。杨倩这颗“大心脏”的炼成,不仅源自运动员过硬的实力和稳定的发挥,还与清华体育代表队多年来“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紧密相关。

清华大学射击队负责老师董智介绍,体教融合,最基本的融合是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融合。清华射击队与国家射运中心相融共建、与省市队合力发展、与附中一条龙培养共建。在杨倩之前,已有7名清华大学自主培养的运动员,从清华园走向奥运会,并诞生了伦敦奥运会冠军易思玲等一批体育名将。

在清华大学射击队,杨倩一点儿不放松学业。先是在清华附中读高中,以优异的射击成绩和合格的文化课成绩,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刚开始学习微积分、统计学、公司金融等课程,她难免遇到难题。比如学习公司金融时,遇到很多有关盈利、负债、计息等计算问题,杨倩不大懂,就找机会往老师办公室跑。比赛任务繁重时,杨倩有几个月,甚至一年多在校外,一回校便马不停蹄地找老师和同学请教、借笔记,把落下的课补上。

杨倩有一张课程表,像钟摆一样天天摆动,“上午上专业课,下午专项训练和体能训练,晚上上选修课或自习”,上面分明是写着她的毅力和责任。

杨倩说:“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清华对我们的学业有较高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很有针对性,学制也由普通班的4年延长到了5年,如遇重大比赛,可以办理休学。这些举措,都为我们体育和教育兼顾提供了保障。”

在清华大学“体教融合”模式的学习生活中,射击和学业是目前杨倩生活中两个最大主题,也是相互成就的。杨倩认为,清华的学习中,她拓展了思维,提高了认识能力,遇事不会钻牛角尖了。多年体育训练中努力与坚持的品质,也让她不惧怕学习上的困难。

猜你喜欢

气步枪杨倩体教
杨倩小黄鸭发卡半天卖上万件
我国优秀气步枪运动员射击成绩的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提前的年夜饭
气步枪项目运动员“长短腿”现象浅析与运动治疗方案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Adsorptiv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Kinetics of trans-1,2-Cyclohexandiol onto AB-8 Resin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