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信明狱中接受方志敏指示

2023-03-01乔阿光

世纪风采 2023年2期
关键词:方志敏斗争敌人

乔阿光

乔信明(1909-1963)

方志敏烈士是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父亲乔信明是湖北大冶人,原本是一个农村的小木匠,后来参加红军,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他和方志敏是如何相遇,又如何和他一起坐牢,还在狱中接受了他的秘密指示的,这要从父亲的革命历史讲起。

在白色恐怖中参加红军

乔信明1909年出生,因家里贫苦,又受到地主的盘剥,16岁到一个木匠店当学徒,受尽了打骂,被逼出逃三次都未成功。正在他寻找获得解放的道路时,1927年叶挺独立团打到大冶,他参加了他们的宣传会,懂得了革命道理。1928年就参加了赤卫队和农民自卫队。

1929年2月,他参加了共青团。但不久,国民党反扑,屠杀革命党人,自卫队长被杀。他的入团介绍人逃走。敌人也追捕他。虽然东躲西藏,他却认为逃到哪里都逃不出地主的压迫,所以没有动摇革命信仰,终于等到红五军路过他的家乡,参加了红军。

在红三军团打长沙的战斗里,他大腿负重伤,他的老乡见状非常害怕逃回家去了,但他没有退缩,伤好后立即返队,继续战斗。

就这样他在革命队伍里不断成长,1932年9月被选送到中央红军学校里学习提高,12月在中央红军学校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11月被调到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红军五分校任政治队长。后来方志敏发现他的才干,先后提拔他为团长、团政委、红五分校军事总教员。

临危受命,任独立团团长

1934年夏秋,乔信明在战斗中右脚被敌人从前脚打穿,伤势严重。后来整条腿肿胀化脓,医生说只有锯腿才能保住性命。当时团级以上干部锯腿要经过上级批准。报告送到方志敏那里,方志敏批示,不准锯腿,到白区去买药,一定要治好乔信明的腿。这样乔信明的腿才保留下来,并逐渐治好了。

10月,在伤腿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乔信明就被方志敏任命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二十师参谋长。

由于博古等执行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为调开包围根据地的国民党兵力就派出了红七军团北上。

11月4日,根据中革军委电令:红七军团和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并,组成红十军团,分为两个师,分别北上。12月10日,这两支部队在安徽汤口会师。声势浩大,直逼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蒋介石十分惊慌,调集二十多个团前来围追堵截不到万人的先遣队。

12月1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安徽黄山附近的谭家桥和尾随追击的国民党军队打了一仗,由于指挥失误,打败了。此后,先遣队只得设法冲出包围圈返回赣东北根据地。他们辗转撤到江西怀玉山地区,被包围在仅有数十里的地区内。

时任红十军团参谋长的粟裕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率领800多人的先头部队冲出了包围圈,返回了赣东北根据地。

方志敏本来在先头部队,可以冲出包围圈,但他考虑到后面的部队还有2000多人,他不顾个人安危,又返回包围圈,去带领他们战斗。

在怀玉山地区,方志敏沉着指挥着部队,打垮了敌人多次进攻。由于寡不敌众,部队还是被打散了,最后到三亩分水关地区时,只剩下500多人。

在这种严酷的情况下,有人自行离队,逃跑了。而乔信明在这生死关头,毫不退缩,勇敢地带领同志们做最后的斗争。

这时,干部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方志敏就把剩余的部队集中起来编成一个团。方志敏对乔信明高度信任,在这危难时刻,命令他为团长,带领战士们在怀玉山坚持斗争。所以乔信明是方志敏任命的最后一个红军指挥员。

接受方志敏秘密指示

由于方志敏的警卫员背叛,供出了方志敏还在怀玉山,敌人立即加速搜捕,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高竹山铜钱坑不幸被捕。

而这时乔信明还在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在分水关带领战士们坚持战斗,终于寡不敌众,1935年除夕前(1935年2月3日前)也不幸被捕。

由于一个小号兵叛变供出了他的名字及担任二十师参谋长等职务的情况,敌人审讯时,乔信明想“老子只有一死了”,只重复了小号兵说他是二十师参谋长的情况,其它什么话也没有讲。他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在敌人面前要顽强,在任何场合下,要同敌人坚决斗争。不屈服,不叛变,不投降敌人,即便牺牲也是光荣的。

由于乔信明在怀玉山上最后的坚持,拖延了战斗的结束。因此敌人旅长一见到父亲,就非常恼怒地说:“你还凶什么?你们的方主席、刘指挥都被捕了!”敌人以为这样就能动摇他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但是他们想错了。

当他被押送到南昌顾祝同行营看守所时,获悉方志敏也关在这里。他不仅没有灰心丧气,反而积极地去和方志敏联系。

后来方志敏女儿方梅在《方志敏全传》一书中写道:方志敏是1935年2月下旬在南昌顾祝同行营看守所被转到优待号的。而乔信明自己估计是在当年除夕前(1935年2月3日前)被捕,被转到杭州,后也转到南昌顾祝同行营看守所。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里也回忆:“红十军团三十五个干部从杭州解到军法处来了。他们都用绳子绑起手,满身淋着雨,一个兵押着一个,从电灯光下走进来。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他们,呵!可敬可爱的同志,因为我领导的错误,害得你们受牢狱之苦,我真愧对你们了!”可见,方志敏看见的这三十五个干部里就有乔信明。

乔信明被转押到南昌的第二天早晨,去吃饭时,路过了方志敏牢房的门口。《方志敏全传》里这样写道:方志敏的优待号后面就是军人监狱也就是大牢房,所以乔信明确实能路过方志敏的牢房。他看见方志敏带着脚镣、穿着破大衣,一个人被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乔信明难过得没吃饭,就赶紧返回去看方志敏,想向他汇报怀玉山的战斗情况,获取方志敏的指示。

从乔信明后来被判无期徒刑后,一些原来熟悉的同志都不敢和他接触,怕受牵连的情况来看,乔信明当时敢于主动去看望方志敏,就是他忠于革命信仰的表现。

方志敏问乔信明:“吃饱了没有?”乔信明说:“吃不下。”没说两句,看守兵就过来了,乔信明只得返回牢房。

正因为乔信明敢于主动去看方志敏,在那种随时有人叛变革命的环境里,方志敏认定乔信明是值得信赖的可靠同志。

当晚,方志敏就托一个帮他扫地、打饭的军事犯带给乔信明一张条子,问他,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多少干部被关在看守所?都叫什么姓名?有哪些怕死的?有哪些坚决的?乔信明当晚就把回信写好了,交给那个军事犯第二天早晨带给了方志敏。方志敏第二次来信指示乔信明他们,“不要怕,就是死了,为了革命也是光荣的”。方志敏第三次来信说:“志敏同志本人、刘畴西总指挥、王如痴军长、周群保卫部长、李树彬师长、张胡天政委是准备死的,你们三十几个连以上干部是不会死的,但要准备坐牢。在牢中要学习列宁同志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还带了人家送他的一块钱给乔信明他们买菜吃。

乔信明接到他的来信后,和难友们讨论研究,当即给他复信:“请放心吧,只要我们还活着,一定按你的指示去做。”从这以后,敌人对方志敏的监禁一天比一天严密起来,再也没有纸条带来了。

1935年8月,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同志先后被敌人杀害。乔信明他们知道后,心中万分悲痛,就约了几个可靠的同志在监狱里秘密地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追悼会,传达了方志敏在狱中的指示,宣誓要继承方志敏等同志的革命精神,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

曾如清在回忆乔信明的文章《铁窗英豪》里就记载了乔信明向他和何秉才传达方志敏指示的情况。

建立狱中秘密党支部

1935年4月,判决书下来了。乔信明被判无期徒刑,戴上了九斤重的脚镣。其余难友被判了长短不等的有期徒刑,然后就被转押到南昌军人监狱。虽然被判了无期徒刑,但乔信明牢记方志敏的指示,在狱中秘密联系难友,领导他们和敌人斗争。

他为什么能坚定地执行方志敏的指示,曾如清在回忆文章里说,乔信明对他们说:国民党判我无期徒刑,我看有期。中国革命有个规律,形势是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转。来个小变,红军打回中央苏区,攻打南昌城;来个大转,半个中国或整个中国转变为苏维埃也未尝不可!他坚信革命一定胜利。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些话他自己都忘了,没有写在自传里,曾如清却记得牢牢的。可见革命信仰在团结革命同志,坚持一起战斗起了多大的作用。

其次,他们想到在狱中过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是会毫无价值地死掉的。与其坐等被敌人折磨死,不如起而斗争,斗争才有生路。所以他依旧遵照方志敏指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联系难友团结难友,和敌人展开多次斗争:反叛徒斗争、反对关牢门要求增加放风时间的斗争、改善伙食和生活条件的斗争、向高等法院写控告信、开展绝食斗争。乔信明依靠坚定的革命信仰、高超的斗争技巧、摒弃“左”倾教条主义干扰,团结了各类难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了狱中党支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乔信明在给方志敏夫人缪敏的回信里回忆方志敏在狱中给他的三次秘密指示

1936年西安事变后,乔信明获悉国共实现合作,认为有出狱的可能,于是主动积极地和党联系。首先乔信明给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写信,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就要求敌人放人。但敌人想暗害他们徒刑长的政治犯,把乔信明等二十多人从南昌转移到高安,乔信明又给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写信,新四军办事处派人来高安,要求敌人放人。敌人依旧不放,又把他们转押到长沙。他们获悉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在长沙,就给他写信,徐特立亲自到监狱看他们,要求敌人放人,但敌人还是不放,而且立即把他们转押到桃源,乔信明他们再次联系徐特立。徐特立终于打通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关系,把他们救出来了。乔信明回到了革命队伍,参加了新四军,胜利完成了方志敏交代的任务。

出狱后的战斗生涯

乔信明出狱后在军部教导队任军事教员、政治队大队长,后来调到三支队六团任团参谋长,后历任江抗总部参谋长、挺进纵队一团团长、一师一旅一团团长、苏中军区二分区副司令、苏中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

由于监狱的折磨和不间断的战斗,1942年6月,乔信明的双腿不幸瘫痪,但他顽强地坚持过来了。1947年,他被粟裕任命为数万人的华野总留守处负责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1949年5月底上海解放,在陈毅的安排下,乔信明到上海开刀,治好了瘫痪七年的双腿,又拄着拐杖站了起来。时任南京军管会主任的粟裕立即任命乔信明为南京市军管会房产处处长,后来又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但不久又患重病,1963年9月4日,年仅54岁就离开了我们。

乔信明的一生就是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坚定革命信仰百折不挠战斗的一生。

《掩不住的阳光》的诞生

1959年夏,乔信明在夫人于玲和军旅作家王昊的协助下写成了长篇革命历史小说《掩不住的阳光》

早在50年代初,方志敏夫人缪敏为给方志敏编书,就多次给乔信明写信向他了解方志敏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情况,乔信明立即给她回了信。

1956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老同志编写回忆文章。父亲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周年”征文编辑组的邀请信。母亲于玲是1939年参加新四军的老干部,她是江阴南菁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她原本就热爱写作,文字功底深厚,又对父亲和方志敏的事迹了如指掌,所以就协助父亲乔信明撰写了《回忆方志敏同志》,被《星火燎原》《解放军文艺》等各种书刊刊登,这样一来影响就大了。

于是,南京空军政治部就派人和母亲一起帮助父亲把他们在狱中进行斗争的故事编写成剧本《狱中斗争》。1959年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吴金凤看到剧本后,又建议进一步修改出版。

1959年夏天,乔信明夫妇、父亲的狱中难友曾如清夫妇和军旅作家王昊夫妇在黄山这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把剧本《狱中斗争》改编成了长篇革命历史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然后,请王昊负责出版事宜。

因时势动荡,未能出版。“文革”中,王昊冒风险保存了书稿。“文革”后王昊请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原新四军老战士吴早文协助出版,又因故未能出版。手稿就在吴早文家精心保存了近30年。

而我们1959年在黄山时年纪小,只知道是去黄山游玩,不知大人们居然写了一本小说,所以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部小说存在。直到2009年父亲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出了一本纪念画册。画册上刊出了《狱中斗争》剧本的封面,引起关心红色文化传承的陈丕显的儿子陈小津的关注,他就建议把《狱中斗争》拍成电视剧。

当时母亲已病重住院,于是我弟弟乔泰阳就去找王昊补充资料,方知道父母亲早在50年前就已创作成了小说《掩不住的阳光》,手稿就在上海,于是赶紧到吴早文家找回了书稿,这雪藏了50年的手稿终于面世。

猜你喜欢

方志敏斗争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敌人派(下)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足够是够的敌人
最后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