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人随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2023-02-25刘欣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显著性农户土地

刘欣宇,李 旻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6;2.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在当今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口流动从个体迁移逐步转变成家庭迁移,大量的青年人口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选择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或是升学到城市,毕业后在城市定居。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深入发展,年轻人在城市扎根后便会考虑将自己的子女父母接到城市,老人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一方面为了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或是在城市就业,以享受更好的居住设施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了随迁老人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目前学术界关注较少,对于随迁老人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系统明确的界定。瞿红霞[1]提出随迁老人是指跟随子女或其他亲人离开原居住地,与子女或其他亲人在流入地共同生活两个月以上的迁移老人。史秀康[2]认为从字面理解,随迁老年人是因为某种特殊目的或者需求远离自己原来生活的社会环境(大多数是农村社会)跟随子女进入子女所在的社会环境(城市社会)且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上的人群。因此,该研究中农村老人随迁指持有农业户口的60岁以上老人,因照顾晚辈、养老或就业等需求,跟随子女离开原居住地,与子女在迁入地共同生活的行为[3]。如今家庭化迁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现阶段人口流动的常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齐齐哈尔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24.13%,远高于全国18.70%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齐齐哈尔市乡村人口减少111万,常住人口减少130万,与2010年相比,下降24.20%[4]。毫无疑问,齐齐哈尔市的人口结构正朝着高度老龄化的方向发展,人口正逐步向城市迁移。

大量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后,对农村的土地处理方式可能有2种:一种是由于一些老人与生俱来的土地情怀,以及为了保障有一定的收入,如果能往返于城市与农村,通常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从而选择保留农村的土地;另一种是老人如果能长期住在城市,为了增加收入,闲置在老家的土地可能会因无人耕种发生土地流转。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农村老人随迁是否会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其次如果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针对有老人随迁的家庭,分析老人随迁时间、老人随迁距离对土地流转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学者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家庭化迁移的普遍发生,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率的增加,农户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土地转出[5]。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及非农就业均能推动农地流转[6-7]。同时非农就业机会对土地转入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农户的土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8]。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家庭资源禀赋效应显著影响着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9]。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年龄、医疗保险等因素有关[10-11]。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角度认为,非农就业机会的产生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农户经营风险认知、家庭的非农就业比例及外部经济变化也会侧面影响农地交易[12]。由于农户的“恋地”“惜地”情结与“地理位置”偏好使得农地流转市场不仅是一个要素市场而且是一个包含亲缘、人情关系的特殊市场[13]。对那种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的“候鸟型农民”来讲,土地依然承担着重要的保障功能,使其主观上宁可选择撂荒也不愿意进行使用权的流转[14]。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影响因素角度研究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但相关研究没有涉及农村老人随迁后对土地流转所产生的影响。由于该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后留在老家的那部分土地处理情况,即该研究仅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转出行为。笔者以已有研究为基础,重点探究农村老人随迁对农地转出的影响。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为了研究农村老人随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齐齐哈尔市共计7区9县,随机抽取龙沙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3区进行调研;县级市(县)分别选取龙江县、富裕县、克山县、讷河市进行调研。共发放380份调查问卷,剔除缺失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达96.58%。

该研究的367份样本中农村有老人随迁到城市的有208户,其中发生土地流转的有160户,占比76.92%,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有48户,占比23.08%;老人没有随迁的有159户,其中发生土地流转的有53户,占比33.33%,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有106户,占比66.67%。

在农村老人随迁时长与土地流转情况中,随迁时长1~5年内,土地没有发生流转的比重为66.04%,发生土地流转的比重为15.00%;在随迁时长为6~10年内,土地发生流转的比重41.25%超过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22.64%;与此同时随迁时长超过11年的农村老人中,发生土地流转的占43.75%,远超于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11.32%。由此可知,随迁时长的不断增加,发生土地流转的行为也会逐渐增加。

在农村老人随迁距离方面,跨省迁移的农村随迁老人中,3.77%的老人没有发生土地流转,23.75%的老人发生了土地流转;在省内跨市的农村随迁老人中,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比重为18.87%,发生了土地流转的比重为36.88%;市内跨县的农村随迁老人中,没有进行土地流转的比重为77.36%,发生了土地流转的比重为39.38%。由此可知,农村随迁老人随迁距离远更容易发生土地流转,农村随迁老人近距离迁移更不容易进行土地流转。一方面跨省迁移的老人在远距离随迁后由于自己无法在回老家耕种,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另一方面迁移距离近的老人由于离老家的距离较近,在耕种的时节可以回到原居住地耕种土地,就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

1.2 变量选择模型选取的变量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研究,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土地资源及环境政策认知4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选取10个自变量探究农村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表1 变量统计描述Table 1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运用SPSS 26.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H-L 检验,其中 Sig.=0.641>0.0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281.233,说明模型较为可靠,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农村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Table 2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impact model of rural elderly migration on land transfer

采用强制进入(ENTER)的方式,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其中X1、X4、X5、X7、X8、X106项均通过了0.05水平显著性检验。

2.2 分析

2.2.1个体特征。老人的个体特征通过影响个体意愿进而影响到家庭对土地转出的意愿。老人的身体状况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身体状况好的老人比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更容易将土地流转出去,原因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好的老人可以有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从而更愿意转出土地。

2.2.2家庭特征。家庭劳动力数(X5)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家庭非农人员就业比例影响不显著。家庭劳动力数的变量系数为0.443,表明家庭劳动力数与土地流转呈正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高说明劳动力数多的家庭所从事的职业选择多,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户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从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X7)的变量系数来看,变量系数是负值,由于农业生产的收入超过其他的生产报酬,因此农户会选择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甚至在必要时增加土地面积,扩大农业增收,因此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越高,老人越不愿意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转给他人。

2.2.3土地资源。土地耕种面积(X8)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土地补助影响不显著。从土地耕种面积的变量系数来看,变量系数为-0.892,因此,耕种面积大的家庭,获得较大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耕地面积越大,越不易进行土地的流转。

2.2.4环境政策认知。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X10)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农户对现行的土地政策越了解,对流出土地之后的不确定性能更好地控制,对流出土地的收益担心更少,农户越愿意转出土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老人是否随迁对是否进行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1),农村随迁到城市生活的老人比现仍居住在农村的老人更容易进行土地流转,随迁每提高1个单位,进行土地转出的可能性将增加7.930倍。当农村老人随迁到城市生活后,老人的生活质量自然也会变高,因此农村老人随迁后会对闲置在老家的土地进行流转造成直接改变,同时土地所带来的收益并不会作为随迁到城市生活的老人在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经济来源,因为老人离开农村后不能及时回去耕种土地,土地经济收益低,土地闲置撂荒在农村,因此农村老人随迁后对土地进行流转的比例要高于非随迁的农村老人。

3 随迁老人的随迁特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以下研究农村随迁老人的哪些特征会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

通过对随迁特征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H-L 检验,其中 Sig.=0.996>0.0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239.004,说明模型较为可靠,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随迁老人的随迁特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Table 3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of the impact of the r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ocated elderly on land transfer

在农村老人随迁特征方面,农村老人的随迁时长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迁时长在0.0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随迁到城市时间长的农村老人比随迁时间较短的农村老人更容易发生土地流转;农村老人的迁移距离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迁移距离在0.0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跨省迁移的农村老人比市内跨县的农村老人更容易土地流转。由此可知,农村老人的随迁时间越长、迁移距离越远,越容易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形成永久性迁移的可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农村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会有显著的影响,老人随迁会对土地流转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农村随迁老人中,随迁时间在10年以上的老人转出土地的比重较大;跨区域流动的老人相较于区域内流动的老人更容易将土地流转出去。

4.2 建议

4.2.1提升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消除城乡二元分化问题,以社区为依托,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社区作为农村各地老年人居住的主要场所,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主要生活空间,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社会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老年人社区活动,号召更多的民间组织、志愿者等为生活在城市各地的农村随迁老年人带来温暖,增强老年人的认同感和人际信任,以打造随迁老年人的“熟人社会”。

4.2.2推动非农就业,提高非农就业收入。家庭劳动力数、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推进非农就业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这就要求非农就业可以获得较农业生产更多的经济收益。只有当老人获得更多更稳定的收入时,才可能将手中土地流转出去,不再单纯依赖土地生活,而是从事第二、三产业。如果不能给老人提供稳定的或者优于农业生产的工作岗位,农村劳动力将不能向外转移,老人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

4.2.3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老人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县各部门要通过定期家访、基层干部面对面访、公开典型案例和基层交付、学习成功经验,从农村最前沿做起,采取老年人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方式,宣传相关土地流转制度。还要充分分析土地流转收益,实时落实赋能惠农政策,及时答疑解惑,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同时正式、规范的出让合同也很重要,主要集中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权利义务的变化、正式合同签订过程、出让风险等问题上,从而达到农村老人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实现土地流转的目的。

猜你喜欢

显著性农户土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我爱这土地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