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江口库区土著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023-02-25潘中闪史红玲李中洋唐存多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戊糖酵母粉活菌

潘中闪,史红玲,李 莹,李中洋,唐存多,王 娜*

(1.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南阳 473061;3.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南阳 473081)

抗生素被用作饲料添加剂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1-2]。大健康时代,健康产业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依赖抗生素等药物的单一救治模式,而是从这种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3],同时缓解因滥用抗生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4]。在这种新型模式之下,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群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6],而益生菌在提升人体健康水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益生菌可通过维护肠道菌群的健康稳态,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增强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帮助宿主抵抗各类疾病的发生[7]。益生菌是一类可以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8],在口腔疾病、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的预防、治疗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11]。

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尤其是在益生菌剂及天然防腐剂等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13-15]。目前戊糖片球菌多采用MRS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但MRS发酵培养基成分复杂且价格昂贵。另外,菌种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制约我国益生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该研究从丹江口库区的青贮饲料中筛选一株具有知识产权、适应库区环境的土著戊糖片球菌,并在原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分别进行成分及浓度的优化,以实现戊糖片球菌低成本、高密度的发酵生产,为丹江口库区的畜禽及水产的健康无抗养殖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主要试剂。牛肉膏、酵母粉、葡萄糖、结晶乙酸钠、柠檬酸二铵、Tween 80、K2HPO4、MgSO4·7H2O、MnSO4·H2O、CaCO3,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细菌DNA基因组提取试剂盒、2×TransStart®FastPfu PCR SuperMix,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TransGen Biotech) 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胨、琼脂、蔗糖和酵母粉,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淀粉、玉米粉、豆粕、麸皮,购自南阳市武侯路农贸市场;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培养基。

(1)MRS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粉5 g/L、葡萄糖5 g/L、结晶乙酸钠5 g/L、柠檬酸二铵2 g/L、Tween 80 1 g/L、K2HPO42 g/L、MgSO4·7H2O 0.2 g/L、MnSO4·H2O 0.05 g/L和CaCO32 g/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 L,121 ℃灭菌20 min,用于菌种活化。

(2)MRS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5 g/L 琼脂粉。

(3)基础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0 g/L、MgSO4·7H2O 0.5 g/L和MnSO4·H2O 0.2 g/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 L,121 ℃灭菌20 min,用于种子液发酵。

1.1.3主要仪器与设备。恒温摇床,购自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UV1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菌种的分离及鉴定。称取1 g青贮饲料,将其置于99 mL 无菌水中,充分打散,定义稀释度为10-2,然后进行10倍梯度稀释,直到稀释度为10-6,取10-4、10-5和10-6这3个稀释度进行涂板,每个稀释度取0.1 mL涂布于MRS平板上,37 ℃厌氧培养48 h。挑取单菌落,在MRS平板上划线纯化。吸取部分液体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利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27F和1492R,以目的菌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后的PCR产物纯化后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到NCBI数据库并进行BLAST比对,下载相关序列,采用ClustalX 2.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

1.2.2种子液的培养。挑取单菌落于5 mL MRS液体培养基中,37 ℃、200 r/min,振荡培养24 h。

1.2.3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原始发酵培养基发酵种子液,37 ℃、200 r/min,振荡培养,每隔2 h取样,测定发酵液在600 nm 处的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1.2.4种子液的发酵培养。将活化后的种子液按体积分数5%转接至50 mL基础发酵培养基中,37 ℃、180 r/min,振荡培养18 h。

1.2.5发酵液中活菌数的测定。发酵液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测定采用稀释涂布法[16]。将稀释完的发酵液各吸取100 μL涂布于MRS固体平板,37 ℃恒温培养24 h。计数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计算发酵液菌落形成单位数值(CFU/mL),该研究中以涂板时形成一个菌落定义为有一个活菌。

1.2.6不同碳源及其添加量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配制初始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 g、蛋白胨1 g、MgSO4·7H2O 0.05 g、MnSO4·H2O 0.02 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取50 mL分装至250 mL锥形瓶中,121 ℃高温灭菌20 min。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碳源为葡萄糖,在测定不同碳源对戊糖片球菌的发酵影响试验中,分别用蔗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配制发酵培养基,根据发酵活菌数确定最佳的碳源。

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最佳碳源,分别设置浓度梯度为10、20、40、60、80和100 g/L。挑取单菌落经37 ℃、200 r/min活化24 h,按5%的接种量接种至上述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中,37 ℃、180 r/min培养18 h,然后分别按“1.2.5”的稀释涂布法测定不同浓度碳源下的发酵活菌数,确定最佳的碳源浓度。

1.2.7不同氮源及其添加量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1.2.6”中确定的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碳源及其添加量,在该条件下配制初始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 g、蛋白胨1 g、MgSO4·7H2O 0.05 g、MnSO4·H2O 0.02 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取50 mL分装至250 mL锥形瓶中,121 ℃高温灭菌20 min)。初始发酵培养基的氮源为蛋白胨,在测定不同氮源对戊糖片球菌的发酵影响试验中,分别用酵母粉、豆粕、麸皮替代蛋白胨作为氮源配制发酵培养基,根据发酵活菌数确定最佳的氮源。

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最佳氮源,设置浓度梯度为10、20、30、40和50 g/L。挑取单菌落经37 ℃、200 r/min活化24 h,按5%的接种量接种至上述不同浓度氮源的培养基中,37 ℃、180 r/min培养18 h,然后分别按“1.2.5”的稀释涂布法测定不同浓度氮源下的发酵活菌数,确定最佳的氮源浓度。

1.2.8不同无机盐离子及其添加量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1.2.6”和“1.2.7”确定的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氮源及其浓度,对无机盐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继续进行优化。在无机盐离子成分优化中,选择单一离子进行试验,即培养基中只含Mg2+或Mn2+,在此条件配制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 g、酵母粉4 g、MgSO4·7H2O 0.05 g(或MnSO4·H2O 0.02 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取50 mL分装至250 mL锥形瓶中,121 ℃高温灭菌20 min],根据发酵活菌数确定最佳的无机盐离子。

在无机盐离子浓度梯度优化中,分别设置梯度为0.1、0.3、0.5、1.0、1.5、2.0和2.5 g/L。挑取单菌落经37 ℃、200 r/min 活化24 h,按5%的接种量接种至上述不同浓度无机盐离子的培养基中,37 ℃、180 r/min培养18 h,然后分别按“1.2.5”的稀释涂布法测定不同浓度无机盐离子下的发酵活菌数,确定最佳的无机盐离子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的鉴定

2.1.1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该研究筛选到潜在的Pediococcuspentosaceus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球形,在MRS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呈圆形,乳白色,中央凸起、边缘齐整,光滑湿润不透明,与汪祥燕等[17]报道的高抗氧化活性戊糖片球菌菌落形态较为一致。

将该菌株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的方法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发酵葡萄糖、果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山梨醇、甘露醇、木糖及糊精,不还原硝酸盐,接触酶阴性,无运动性,在25和50 ℃下生长较好,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均与戊糖片球菌的指标一致。

2.1.216S rRNA测序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16S rRNA、18S rRNA及ITS测序技术已经成为微生物鉴定最可靠、最常用的分子鉴定手段。将分离出的目标菌株,利用27F和1492R通用引物克隆出了部分16S rRNA片段,并进行了测序分析,将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用ClustalX 2.0和Mega 6.0软件绘制该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 rRNA与PediococcuspentosaceusLE1-1菌株的相似度达到99.9%,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可以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因此将其命名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也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戊糖片球菌原始土著菌种。同时,由于它来源于本地的青贮饲料,可能具有更大地适应豫西南地区天然环境的潜能。

图1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NY001菌株的系统发育树Fig.1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NY001 strain

2.2 生长曲线的测定根据“1.2.3”方法测定戊糖片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如图2所示,依此确定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的发酵稳定期。由图2可知,由于在一定营养物质的密闭空间内发酵,营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溶液酸碱度变化等均是影响发酵后期吸光度的因素[18],当培养到18 h时,菌体的浓度基本趋于稳定,此时戊糖片球菌的生长处在稳定期;超过18 h后,菌体的浓度不会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反地,活菌数目可能还有一定的降低。因此,在该研究中对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的发酵培养初步选定18 h为所考察的培养时间。

图2 戊糖片球菌生长曲线Fig.2 Growth curve of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2.3 发酵条件的优化

2.3.1不同碳源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按照“1.2.6”方法,考察不同碳源对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稀释涂布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所考察的4类碳源中,最适的碳源为葡萄糖。以葡萄糖为碳源时,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18 h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达2.5×107CFU/mL,显著高于其他3类碳源。这也表明该菌株利用二糖和多糖的能力较弱,可能归因于它体内相关的水解酶活性较低,难以将其他复合糖水解成葡萄糖进行利用。

图3 不同碳源培养的活菌数比较Fig.3 Comparison of viable bacteria numbers cultured from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2.3.2不同碳源浓度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图3,该研究选定葡萄糖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的最佳碳源。然后,参照“1.2.6”方法继续考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菌株发酵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过低的葡萄糖浓度不能满足菌体生长的基本需求,过高的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20 g/L的葡萄糖浓度培养的活菌数稍低于40 g/L的葡萄糖浓度培养的活菌数,但考虑到后续试验优化条件中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该研究选定40 g/L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最适的葡萄糖浓度。

图4 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的活菌数比较Fig.4 Comparison of viable bacteria numbers cultured at different glucose concentrations

2.3.3不同氮源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碳源优化的结果,该研究选定最佳的碳源为40 g/L葡萄糖,在此基础上再按照“1.2.7”方法继续考察不同氮源对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稀释涂布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在所考察的4类氮源中,最适的氮源为酵母粉。以酵母粉为氮源时,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18 h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达5.5×107CFU/mL,显著高于其他3类氮源。这可能归因于酵母粉的氮源组分与戊糖片球菌的组分更接近,因此戊糖片球菌对它的利用速率和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氮源。

图5 不同氮源培养的活菌数比较Fig.5 Comparison of viable bacteria numbers cultured from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2.3.4不同氮源浓度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图5,该研究选定酵母粉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的最佳氮源。然后,参照“1.2.7”方法继续考察不同酵母粉浓度对菌株发酵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过低的酵母粉浓度不能满足菌体生长的基本需求,过高的酵母粉浓度对菌体生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该研究选定40 g/L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最适的酵母粉浓度。

图6 不同酵母粉浓度培养的活菌数比较Fig.6 Comparison of viable bacteria numbers cultured at different yeast powder concentrations

2.3.5不同无机盐离子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碳源和氮源优化的结果,该研究选定最佳的碳源为40 g/L 葡萄糖,最佳的氮源为40 g/L酵母粉,在此基础上再按照“1.2.8”方法继续考察不同无机盐离子类型对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稀释涂布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结果发现,添加Mg2+的效果显著高于添加Mn2+的效果,在此条件下,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18 h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达1.8×109CFU/mL,约为添加Mn2+的3倍。

2.3.6不同Mg2+浓度对戊糖片球菌发酵活菌数的影响。根据“2.3.5”可知,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Mg2+时更有益于戊糖片球菌生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参照“1.2.8”方法继续考察不同Mg2+浓度对菌株发酵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过低和过高的Mg2+浓度均不利于戊糖片球菌的生长,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1.0 g/L为最适的Mg2+浓度,在此条件下,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18 h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达2.2×109CFU/mL,约为初始发酵水平(2.5×107CFU/mL)的88倍。同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19],该研究在没有使用牛肉膏、蛋白胨等昂贵氮源的前提下,经过18 h的发酵,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也能达到109CFU/mL,因此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发酵时间,具有较强的产业化生产优势和应用前景。

图7 不同Mg2+浓度培养的活菌数比较Fig.7 Comparison of viable bacteria numbers at different Mg2+ concentrations

3 结论

(1)该研究从南阳地区的青贮饲料中筛选到了一株野生型乳酸菌株,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戊糖片球菌,并将其命名为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该菌株为南阳地区原始的土著菌种,长期适应了南阳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在后续的生产应用中可能会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2)对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了优化,获得了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较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0 g/L、酵母粉40 g/L、MgSO4·7H2O 1.0 g/L。在此条件下,PediococcuspentosaceusNY001菌株的最大发酵活菌数可达到2.2×109CFU/mL,约为初始发酵水平的88倍。

(3)该研究为开发丹江口库区环境适应性强、能用于兽用益生菌的土著戊糖片球菌制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戊糖酵母粉活菌
I Helped Mum:包皓文
运用OD值法快速进行乳酸菌活菌计数的研究
饵料温度对孔雀鱼幼鱼生长影响的研究
戊糖乳杆菌制剂防治仔猪腹泻效果初探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不同非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基因的过表达对酿酒酵母木糖发酵性能的影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快速测定麦草原料中聚戊糖含量的新方法
龙须草稀酸预水解过程中糖类组分的溶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