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新年文化对比研究

2023-02-24邓可昕吉林外国语大学

文化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泰泰国人泼水

邓可昕 吉林外国语大学

中泰两国历来关系密切,两国文化随时代发展不断融合渗透。新年文化是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了解两国新年文化能推动中泰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现通过文献考证和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从中泰新年文化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饮食文化、节日禁忌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并展开分析,发现中泰新年文化中既有相互交流与影响,又在传统民俗方面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通过认识中泰两国的新年文化,了解中国春节与泰国宋干节(泼水节)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为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提供理论依据。

泰国是中国在东南亚的友好邻邦。随着中泰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泰文化交流也日益活跃。春节和宋干节不仅是中泰两国各自特有的重要节日,还是中泰两国重要的文化纽带。在当下探究中泰传统文化将对两国文化彼此交融与相互影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无论是国内学界还是国外学界,对中国春节与泰国春节(宋干节)在文化对比方面的研究仍相对有限。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加深读者对两国传统文化异同的了解,促进中泰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交流。

中泰新年文化历史起源及对比分析

中国春节的历史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春节与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关于春节起源于何时,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认为其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腊祭”。“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2]也有史籍记载,年终祭祀习俗源自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主要内容是年头岁尾之际,人们用他们收获的农、猎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感谢众神上一年的赐予,同时会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愿,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这种活动每年都会如期举行,长期延续发展,逐渐发展为春节,后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野兽,它的头上长有尖角,常年住在深山里,每年除夕都会到村子里去破坏庄稼,伤害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为了吓跑“年”,村里的人们会提前张贴红纸,点好红烛,在院外长桌上摆满猪头、猪蹄以及雄黄酒等物吸引“年”来,等它一来,村民们便会立刻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把“年”吓得落荒而逃。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泰国宋干节的历史起源

泰国的新年叫“宋干节”,“宋干”一词来自梵语,意思是“轮转,迈进”,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3]。宋干节既是泰国的新年,也是泰国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每年自公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举行,因正值热季和暑假,泰国人会举行泼水活动来庆祝新年,所以宋干节又称“泼水节”。宋干节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礼节庆典,婆罗门教徒每年都会在规定的日子到河边洗礼,洗去身上的污秽、邪念和罪恶。若因年老体迈或身体残疾无法到河边沐浴者,则由亲属挑水回来为他们泼水洗罪。这一仪式传到泰国后,人们不再去河边沐浴,也不取河水撒泼,而是用僧侣念过经的“圣水”来代替,表示对长辈的祝福和辞旧迎新[4]。关于宋干节还有一个传说:在每年宋干节的前几天,帝释天大神会降临人间,他来时手上会持不同的法器,有时是武器,有时是火把,有时是银水壶,人们凭借这些法器来预测国家来年的运势。武器预兆战乱,火把预兆饥荒,银水壶预兆风调雨顺。当婆罗门主宣布国运预测结果后,人们便开始相互洒水,表示祈祷上天降雨,造福人民。

中泰新年文化历史起源的对比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种植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其将“年”与农耕文化相结合。在春节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祀等多种形式祈祷来年粮食丰收,表达其对粮食的渴望以及强烈的需求。历史上婆罗门教信仰一直是泰民族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婆罗门教是印度的主流文化,但对泰民族的礼仪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宋干节得以一直传承到现在[5]。泰国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在于泰国也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耕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被誉为“东南亚粮仓”,所以泰国人在宋干节也会祈祷农事顺利,不过其更加注重新的一年里通过泼水洗脱罪孽。

中泰新年传统习俗及对比分析

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中国的春节常蕴含有“热闹”“喜庆”“欢乐”的情感,说到“喜庆”便不得不提到红色,其有吉祥、辟邪的意思,红色更是作为春节的主流颜色遍布大街小巷。春节最不可错过的一项活动是“贴春联”,人们用黑色毛笔将带有祝福寓意的话语写在红色的纸上,再贴于门上,有时大家还会倒着贴上各式各样的“福”字,寓意“福到了”。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还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提到新年,中国的“红包文化”源远流长,“红包”也称“压岁钱”,是孩子们过年最期待的新年礼物,它表达了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美好期望。在民间习俗中,除夕夜应通宵不寐,又称“守岁”[6]。守岁是除夕最重要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看“春晚”。“春晚”是大年三十晚上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一项综艺晚会节目,人们在旧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在零点到来时,人们会点燃烟花爆竹,彻夜不断的鞭炮声会将大年三十的气氛推向高潮。

泰国宋干节的传统习俗

泰国人对水有着极强的崇拜心理,甚至将水视为生命的象征。因为泰国人认为水不仅可以洗去身上的罪恶,还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泰国最重要的宋干节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宋干节这一天,泰国人最喜欢的一个活动是“浴佛”。浴佛仪式是一项神圣的宗教庆典,人们会携带放有花瓣和香水的小盘淋洒在佛像身上,表达对佛的景仰和崇拜。除此之外,家里的长辈还会对晚辈举行“滴水礼”,晚辈将混合了香水和鲜花花瓣的清水滴入长辈的手中,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则用滴过水的手抚摸晚辈的头,向他们赐福[7]。宋干节最热闹的活动还数“泼水”,所以宋干节又称“泼水节”。宋干节的水是圣洁的,人们通过互相泼水送出祝福。无论是城镇还是村寨,无处不在泼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中泰新年传统习俗的对比

中国春节历史悠久,象征着团结与兴旺,不仅是寄托新一年希望的佳节,更是全家一起庆祝的特殊时刻。春节习俗更是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各项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实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传承传统美德的功能[8]。泰国地处热带,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境内多河流,泰国人旧时多临水而居,以便生产、生活,因此“水文化”与泰国文化密不可分。宋干节是泰国最重要的节日,水作为他们寄托和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所以人们通过泼水仪式,表达祝福,祈求平安[9]。泰国人还非常注重礼仪和尊卑长幼,在重要的节日也要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与孝顺,并与“水”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仪式。中泰两国的新年习俗都受到了历史的深刻影响,随着中国年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传到泰国并被接纳,而泰国新年的泼水仪式也影响到了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后来泼水节也成了我国傣族、德昂族的经典节日。

中泰饮食文化及对比分析

中国春节的饮食文化

在春节吃年夜饭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年夜饭,又叫团圆饭,每年除夕之夜,远在他乡生活或工作的人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围坐成一桌,品尝美味佳肴。在除夕和新年交替之际,大家会吃“更岁饺子”。饺子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饺子的“饺”字与“交”谐音,故“更岁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表示除旧迎新。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放糖果,有的放花生,还有的放硬币,吃到不同的馅可以获得不同的祝福,吃到糖果馅即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馅有健康长寿之意,吃到硬币馅预兆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大吉大利。新年还要吃年糕,谐音“年高”,寓意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无论是什么食物,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泰国宋干节的饮食文化

比起中国的餐桌文化,泰国更讲究祭祀文明。在泰国宋干节,绝大多数泰国人会早起准备食物带去寺庙,还会携带水果、鲜花、甜食、香水或花圈,并将这些东西供奉给僧侣,待僧侣用完餐之后,人们会将所有僧侣吃的剩食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吃。在泰国人眼中,这些剩食有吉祥之意[10]。有些泰国人还会准备许多美食和贡品祭拜祖先神灵,祭拜完后会将这些祭品作为年夜饭的主要菜肴,希望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泰国富有的人家还会制作大量的糖糕分发给邻居。

中泰新年饮食文化的对比

中国人注重节日仪式感,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饮食文化更是传承了千年之久,历久弥新。中国人的年菜每一道菜都有它本身蕴含的吉祥、祝福之意,历史悠久。泰国人则不太讲究年菜,但注重供奉寺庙和祭祀。泰国是佛教国家,因此泰国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很高。直至今日,华人在泰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已达百分之十以上,华人的流入将中国文化带入泰国,使得中泰新年文化得以融合发展。泰国华人在庆祝泰国宋干节的同时,依然会保留中国春节中的一些传统文化,例如,节日的早晨他们会准备许多美食和贡品去寺庙行布施礼,完成重要的祭拜仪式,下午则在家准备年夜饭,阖家团圆,不仅庆祝节日本身,还寄托了对祖国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年的商业化特征逐渐显现出来,这使得中国春节文化走出泰国华人的家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中泰节日禁忌及对比分析

中国春节的节日禁忌

春节是重要的年度转换时段,人们赋予春节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营造出欢乐的氛围,同时人们遵奉诸多禁忌,以此来构建维护春节生活秩序。春节更是新年之始,禁忌较多,而规矩越多,越能体现其重要性。禁忌规定人们在节日这一天要对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避免不当行为带来晦气,破坏节日氛围,其本质就是趋吉避凶[12]。比如春节期间忌说不吉利的话,以免对神仙不敬,同时也忌打碎东西,如果真的打碎了,不能直接说“碎了”,而是要说“岁岁平安”,因为“碎”与“岁”谐音,便可化凶为吉。有的地方初一忌扫地,是为了免于钱财外流,招致霉运等。

泰国宋干节的节日禁忌

宋干节给泰国民众带来欢乐氛围的同时也有一些禁忌。例如,在宋干节来临时不允许骂人或说坏话,因为泰国人认为新年是一年初始,如果有一个吉祥如意的开局,好事就会随之而来。反之,如果说话做事不得体,坏事也会伴随人们一整年,同时还要避免与他人发生争吵,减少在新一年里产生的担忧,让新一年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开端。泰国人还十分注重做功德,在宋干节会避免屠宰动物,同时会放生鱼、鸟等动物,为自己积德。在节日当天,泰国人会尽量不醉酒,以免造成事故和损失,同时注重减轻负担和压力,不过度工作,因为泰国人认为上一年的忙碌结束以后会身心疲惫,趁着节日要好好休息。

中泰新年禁忌文化的对比

禁忌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都十分重要,通过了解中泰两国春节文化中的禁忌文化,可以避免在文化交流中因忽视禁忌文化而产生矛盾冲突。中国人认为一个人在春节所做的事情会影响来年的运势,所以有了消磨晦气的特殊处理方式,禁忌也就成了春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泰国与中国同样注重良好的言行举止,以便为新一年积攒福气和运气,而在此基础上,泰国在禁忌文化中又突显出自身的传统特色,其中“做功德”对于泰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泰国人认为做功德可以为自己积福积德,使生活更加美好,并且功德做得多,人去世后会去往天堂。禁忌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因此也有相应的禁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尊重各国文化,并避免违反禁忌。

综上,通过对中泰新年文化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饮食文化、节日禁忌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因两国的历史、文化、信仰不同,中泰两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中国和泰国的新年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但两者的主要内容都是辞旧迎新,宣扬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朝气蓬勃的思想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两国人民真诚善良、不辞艰辛、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笔者希望通过对中泰两国新年文化的对比研究,加深读者对两国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中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同时也希望借此文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传播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中泰泰国人泼水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泼水成冰,“冻”感十足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泰警方呼吁民众理性泼水
中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途径研究
泼水咯
泼水狂欢
肖凤桐会长在中泰工程咨询企业合作交流会议上的致辞
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中泰铁路的波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