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深度阅读

2023-02-23张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张静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优化阅读教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给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帮助学生提炼阅读重点,为学生拓宽阅读视野,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1-0045-03

思维导图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绘制而成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语文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需要,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围绕阅读主题构建图示化阅读主线,整合语言知识点,让学生边“看”边“读”,契合小学生形象化思维的特点。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对阅读材料进行综合处理,运用不同颜色、符号进行组合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巧用思维导图,指明阅读方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应着重从字词、语段的解析入手,指引学生读懂文本内容,了解和梳理篇章结构,把握语言表达手法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基于字词架构思维导图

识字、写字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字词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为学生提供新颖的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对某一字词的学习,由目标字词展开架构,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进行二级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多视角认识汉字,体会生字的识、写、读、用方法。对不同字词进行归类时,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如同音字、同义字、同结构字、同偏旁字的归类等。

(二)基于篇章逻辑架构思维导图

在语篇阅读中,对篇章结构的梳理,可以引入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主要内容。例如,从文本的主题出发,延伸出具体的描写分支或内容,让学生辨析主题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文本语言的表达逻辑,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如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三)基于目标应用架构思维导图

围绕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思维导图,对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进行归纳,能够帮助学生逐层把握文本主题。比如,一些文本需要学生转述、复述,一些文本需要学生背诵,一些文本需要理清写作思路……从阅读目标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巧用思维导图,提炼阅读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素材、资料的整合,为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条件。但对于课文解读、知识的拓展,学生仍感无所适从。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筛选和优化。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从课文内容中提取重难点,能够帮助学生沿着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与应用能力。

(一)理清文章脉络,助力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文本的文脉转换为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难点展开阅读。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属于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与纳米技术相关的概念、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生活、科技领域的运用情况,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认识科学、热爱科学。粗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思维导图(见图1)。

课文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出发,分别从“重要性”“应用领域”“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重要性”方面,介绍了纳米以及纳米技术的概念;在“应用领域”方面,主要从生活、健康两个方向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在相关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检测技术、纳米机器人、纳米缓释技术等。课文最后,对纳米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不仅了解了与纳米技术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理清了整篇课文的架构与布局,而且明晰了纳米技术的作用与发展前景。思维导图的运用让课文阅读更加简洁、明了,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把握也更加凝练、准确。

(二)概括文本特点,促进深度品析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抓住重点,体会文本所蕴藏的思想情感。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桦》一文是一首抒情诗,从不同视角描写了白桦的美,进而歌颂拥有白桦品质的人。对该文的阅读,重点要提炼诗歌的主题内容。其中的字词意义以及所展现的情境画面,都是为了凸显白桦的崇高形象,对白桦的歌颂是为了让学生领悟到白桦美丽、高洁、挺拔的品质。除了关注课文的重点字词,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见图2),指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特点。

教师以“白桦的美”为核心,请学生对照课文内容,找出与白桦的美相关的关键词。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导:“课文从哪些角度來描写白桦的美?这些描写刻画了白桦怎样的品质?由此延伸,哪些植物拥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这首诗分别描写了白桦的色彩美、动态美、寓意美。在色彩方面,重点词语有“银色”“洁白”“流苏如画”“银色光华”;在动态方面,有“玉立于金晖里闪雪花”“徜徉着朝霞抹光华”;在寓意方面,有“高洁”“挺拔”,学生由此想到了“气质高雅”“人格高尚”等品质。从作者对白桦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由此,利用思维导图来助读,学生更真切、生动、直观地体会到白桦的美好形象。

(三)突破难点,读懂课文关键点

在课文阅读中,对于难点、关键点的把握,教师单纯性的讲解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属于科普文,作者根据恐龙的演化过程,由假说展开证据的推演,并从古生物研究领域,为学生揭示了恐龙飞向蓝天的科学性。在阅读理解方面,很多学生误以为恐龙是庞大的,根本无法飞向蓝天。而课文开篇却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一种动物历经漫长演化,最终由恐龙进化为凌空飞翔的鸟儿。课文题目“飞向蓝天的恐龙”,打破了人们对恐龙的固有印象,由此引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重点内容。而结合古生物学家的发现,鸟类骨骼与恐龙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文中提出“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对假说的论证就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教师可通过查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设计思维导图(见图3)。

结合思维导图中的两种推测与分析,学生可以得出,通过演化,一些小型恐龙转移到树上生活,具备滑翔能力;一些带羽毛的恐龙,逐渐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由此,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借助查找关键词的方式,探究出恐龙飞向蓝天的两种可能情况。

三、巧用思维导图,拓宽视野

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以直观的方式拓展课外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参与兴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一)由此及彼,拓宽学生阅读面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可布置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朗诵、表演,从中感知诗歌的独特魅力。

以《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可从现代诗歌的阅读中教给学生诗歌学习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作者方面,《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是现代诗人,属于新月派代表人物,其作品主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在诗歌的写作特点方面,《再别康桥》体现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特色。在写作背景方面,作者故地重游,抒写了淡淡的离别情绪。在写作内容方面,诗歌首先在开头部分,写了三个“轻轻的”,体现了朦胧美;接着,写了“美好的回忆”“情愿做水草”“沉浸在梦幻里”“离别之情”等;最后与开头相呼应。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鉴赏诗歌,教给学生现代诗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现代诗的乐趣。

(二)比较阅读,激活学生深度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对具有相似性的文本展开比照阅读,分析其相似点、不同点,能够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猫》一课,通过对猫的古怪、满月小猫的特点的描写,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老舍先生是如何写“猫”的?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归结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猫的古怪性格,如猫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猫有时温柔、不出声,有时胆小又勇猛。第二部分,主要写满月小猫的可爱。那么,其他人又是如何描写猫的呢?在课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去阅读夏丏尊和周而复笔下的猫,让学生去比较不同作家笔下猫的特点。在思维导图绘制上,以“不同作家笔下的猫”为主题进行延伸:老舍笔下的猫,重点抓住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淘气来描写;周而复对猫的描写,主要从外形、神态、动作入手,如颜色是“黑白相间”,眼睛是“灯泡似的”,尾巴是“摇摆”着,白胡须是“动着”;夏丏尊主要从一家人对猫的态度写起,如有人夸猫时,妻子很得意,孩子逗猫时很快乐,作者对猫也生出无限遐想。不同作家笔下的猫,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由此,运用思维导图来对比阅读,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感受到不同的写作手法,丰富了语言积累,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自主建构语言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正根.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20(12):38-39.

[2] 李向紅.基于单元主题阅读模式的思维优化手段[J].语文建设,2021(17):73-75.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戴着镣铐起舞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