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百戏非遗传承人章志峰:从古籍中复活失传茶技

2023-02-22

东方企业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百戏志峰茶汤

正演示茶百戏的章志峰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制茶、品茶时,各个地区的人们将本地的文化融入其中。除了在此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外,还有一些中华独有的富于艺术性的非遗项目也颇引人注目,茶百戏就是其中之一。

将热水注入装有研膏茶粉的碗中,调成糊状,再次注入热水,用点茶专用的茶筅搅拌茶汤,形成丰富而细腻的沫饽,用透明的清水就能使茶汤变幻出白色的图案,这种“以清水在茶汤上作画”的方法——“茶百戏”,是中华独有艺术,和咖啡拉花相比更为精妙古老。茶百戏于宋代兴盛,后却几近失传,让它从古籍中再度复活的人,正是福建省非遗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

章志峰所作茶百戏:松鹤延年

茶百戏,似魔术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始见于唐,宋代时在闽北茶区较为流行。在宋代,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茶百戏可以使点茶形成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花鸟鱼虫。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中,“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就描绘了茶百戏表现的效果。到了宋代,茶百戏因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们的推崇而发展到了顶峰。陆游就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绘了自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休闲生活。

章志峰与茶百戏结缘要从1983年说起,当时他还是一名福建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茶学专业的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北宋陶谷《荈茗录》的记载时,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对于茶我们认知都是停留如何喝、如何品上面”,但古籍中茶百戏的介绍,“通过‘下汤运匕’就会幻变出花鸟鱼虫。古人并未提及更为详细的操作,只是描绘了是用透明的热水(汤)变幻出的图案,我当时以为这是一种魔术”。他咨询了老师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障眼法,而是真实存在过的一种点茶技艺。顿时,章志峰对这神奇的“视觉”效果燃起了浓浓的兴趣,由此便开启了研究恢复茶百戏的漫长之途。1984年毕业后,章志峰先后到农业局、经济作物局从事茶叶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工作之余,他依然抱着浓厚的兴趣搜集有关茶百戏的资料。“当时背景下,普遍认为研究恢复茶百戏不如做点科研、技术等实在的东西,毕竟不知道能不能恢复,也不知道恢复了有没有用。”

为了探寻点茶法,1997年,章志峰通过福建省对外友好协会选拔和考核,公派赴日本研修农业管理,有幸亲眼见识了日本抹茶道。2004年,他受外交部派遣,作为中国首位茶学专业的国际交流员到日本讲授中国茶文化。再度来到日本的章志峰决心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以期通过探寻日本当年从中国学习的点茶法来解开“茶百戏”之谜。他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竹筅等点茶工具中受到启发,试图通过研膏茶加工入手恢复茶百戏。2005年回国后他首先恢复研膏茶技艺,以研膏茶为原料进行点茶实践,历经几百次的失败后,2008年终于可以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出白色的图案。原来,茶百戏作画的原理是利用茶汤中气体微粒(沫饽)作画。章志峰说,茶百戏的原料为研膏茶,作画的介质是茶汤悬浮液,由固体茶粉、水和气泡构成,是研膏茶碾细为粉加水击拂形成的。虽然茶百戏的原料与日本抹茶不一样,但中国点茶的核心特征在日本茶道中保留得很好,为点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08年恢复了用清水使茶汤沫饽幻变图案的方法后,他又开始对比认证。在多位茶学前辈的指导下,对这一技艺和古籍中茶百戏在原料、工具、方法、特征、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反复对比认证。“证实了我所恢复的茶百戏与古籍中的描述核心特征完全一致,大家认为茶百戏恢复成功。”他无比骄傲地说。

2009年,茶百戏恢复成功的消息正式宣布后,引起了国内外大量茶文化爱好者关注,并组织考察团来章志峰所在的武夷山登门求学。

2012年和2017年分别经过南平市和福建省文化厅组织专家组严格考核审查,茶百戏2017年正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章志峰也被评定为茶百戏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我注册茶百戏微博,发布茶百戏相关知识和资讯。茶百戏成功复原这个消息被意大利茶协会的主席马可看到了,他通过微博联系我,表示他非常感兴趣,立刻就想找我学习。当时我只以为是客套话,没想到他真的带了四个人不远万里登门求教,我被他的求知精神感动了。但当时我只是刚刚复原茶百戏,还没办法系统地培训,马克表示即使现在学不到全套,先学习茶百戏的基础如点茶、插花也可以。我发现很多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我也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章志峰表示,自茶百戏恢复以来,欧洲很多国家的“茶友”,每年都会组团来看茶百戏,“我们也跟很多外国团体,如南非孔子学院、乌克兰孔子学院等机构传播了茶百戏等中华文化。”虽然因为疫情,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按下了暂停键,但因茶文化连接的友谊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央视《诗画中国》节目中,演员赵雅芝在福建省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前排左1)指导下学习茶百戏

文化的未来在青年

2010年完成“点茶16式”演示过程编创,2011年完成点茶、茶百戏和插花专业系统课程编写,2013年茶百戏技艺正式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并出版茶百戏专著,2017年章志峰正式开启了茶百戏的传播和专业培训,至今他已面向社会专业培训700多名茶百戏专业人才,并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农大、福建农大、武夷学院等四十多所大学举办茶百戏讲座。

除了亲自培训手艺人,章志峰还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先后参加央视新闻频道、东方卫视、天津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东南卫视等四十多次媒体节目。2014年,他为杨紫主演的电影《斗茶》提供技术指导和茶百戏技艺展现,希望培养年轻人对中华茶文化的兴趣。

“茶与时代是有紧密联系的,宋代是历史上茶文化的巅峰时期,茶百戏也受到皇帝宋徽宗和大臣、文人、道家等喜爱。宋代也是历史上首个赋予茶具人格的朝代,南宋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中对其中12件点茶工具冠以姓名和号,称之为‘十二先生’。茶筅是竹子做的,所以它姓竺。又由于它是点茶里最大的将军,又称竺副帅;茶磨叫石转运……我希望大家能通过喜欢上茶百戏之后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化。”这个美好的心愿很快实现了,2022年,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茶百戏开始为观众所熟知。

2020年,也就是电视剧《梦华录》开拍前,剧组找到了章志峰,希望他为《梦华录》进行技术指导,章志峰欣然同意,开拍前为剧组进行了点茶和茶百戏的培训,于是才有了剧中赵盼儿和胡掌柜那场精彩的斗茶场面。

“电视剧为清水幻变图案的茶百戏做了较好表现。当然剧中也有艺术化处理的地方,通常茶百戏的图案在一加入水后立即幻变形成,而电视剧的画面中,加水之后经过五秒钟左右才出现图案,这也许是为了剧情需要。”

《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表演斗茶

令章志峰始料未及的是,该剧播出后,互联网上年轻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茶百戏,有很多大学生组团找到他,希望在他这里学习。在这之前,找他学习茶百戏的人大多分布在30岁~50岁之间,有90%的学员是女性,且绝大部分学员都是茶行业从业者和教师,20多岁的年轻学员远没有现在多。

谈及茶百戏的未来发展,章志峰希望能让非遗茶百戏的灵魂和特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茶百戏恢复之后,人们逐渐知道用清水能使茶汤变白出现图案。和咖啡拉花采用颜色叠加涂画的方法不同,是一种新领域的表现手法。近年来有许多美术学院学生专程来学习,有学生表示,茶百戏拓展了他们艺术表现的领域,让我十分欣慰。茶百戏的保护和传承对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传承民族精神有非常好的作用。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希望未来茶百戏可以做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象征品牌。”

猜你喜欢

百戏志峰茶汤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femtosecond laser filament-triggered dischar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agnosing gas flow fields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芝士店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一字蚀骨
一题多变各显其彰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广厦奖”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