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律师”遭抵制,行业在犹豫什么?

2023-02-21shoot

电脑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洛德法庭律师

shoot

被拦在法庭外的AI律师

艺术家、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要求语言沟通能力、观察力以及共情能力的职业曾被认为是最不易被人工智能(AI)替代的工种,而当AI设计出全新的蛋白质,实现足够自然的聊天对话、艺术创作,AI好似已经变得“无所不能”。哪些工作可以交给AI来做这一问题也再度被摆上台面。

在美国,AI律师差一点点就实现了真正的出庭辩护。近日,美国科技公司DoNotPay的创始人乔舒亚·布洛德(JoshuaBrowder)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原定于2月22日开庭的“机器人律师”(同AI律师)代理诉讼案,因为法律限制和一些来自业界的“威胁”不得不作罢。今年1月,布洛德还曾在推特上悬赏100万美元,招募愿意在法庭上帮助无形的AI律师进行辩护的律师或个人,引起不少关注。

DoNotPay是由布洛德在2015年开发的一款专注于法律服务的App,声称使用人工智能提供法律服务,是“全球首位机器人律师”,每三个月的订阅费用为36美元,目前在英国和美国可用。

简单来说,DoNotPay可以看作是一个法律服务问答平台,和我们平时碰到的AI客服类似。

最初,DoNotPay的业务范围狭窄,只能为用户提供车辆违停罚单申诉相关的法律咨询。

经过多轮融资,DoNotPay的估值在2021年末达到了2.1亿美元,服务范围也扩展到上百个具体场景中,包括保险索赔、要求各类退款、福利申请等业务。尽管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专业人士认为其建议并不够精准,但鉴于市场广大,截至2021年末,DoNotPay已经拥有超15万名付费用户,申诉或索赔信函成功率据布洛德称达到80%。

案例的积累和技术上的进步,让DoNotPay的“机器人律师”有了走向法庭的底气。

如上所述,这位“律师”只是一个人工智能运行程序,并没有实体,而据布洛德透露,原本的计划是让被告或真正的人类律师,戴上智能眼镜记录法庭过程,同时通过蓝牙耳机接收AI律师的回应,再转述到法庭。也就是说,布洛德高价寻找的不过是一个传声筒。

这一AI律师系统依赖的正是如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器ChatGPT和DaVinci。ChatGPT和DaVinci均来自同一成熟的模型底座,即GPT-3(GenerativePretrainingTransformer,生成型预训练转换模型)。工程师通过规模巨大的文本数据集来训练这一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模型,然后再在特定任务上对模型进行微调,由此诞生了自动生成文档、自动生成对话、自动生成代码等多种应用。

法律落后了吗?

尽管科技的进步令人兴奋不已,但是当AI律师真的企图走进法庭时,前方依旧阻碍重重。

AI律师进入实体法庭的拦路虎之一便是尚未追赶上来的法律条文。

美国联邦法律和各州律法虽然都没有AI辅助相关的条例,但对于能否携带电子产品却有明确的禁止条文。不止美国,大多数国家,在法庭上使用智能手机或与耳机相连的电脑都是非法的。这次DoNotPay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特定法庭遵循听力无障碍标准,可以将耳机归为助听器类别,带到法庭中。

耳机的问题解决了,录像又面临限制。美国一些州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同意进行记录才可以录像,这就排除了DoNotPay试图在法庭录像直播的可能。

另一部分阻力则来自业界。美国某州律师协会的公务人员告知布洛德,未经授权执业的律师出庭提供法律服务,在美国一些州属于刑事犯罪,轻者罚款,重者最高可判处6个月监禁。刑事指控的威胁最终让DoNotPay放弃了出庭。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律师协会的监管机构不仅可以为律师发放执业资格证,也可以通过各种限制对律师进行处分,在法律界拥有绝对的权威。对于AI律师能否出庭同样有着决定性作用。

其实AI与法律界的结合并不是新鲜事,早在1987年,美国东北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会议(ICAIL),每两年定期举行一次,直接促成了國际人工智能与法律协会(IAAIL)在1991年的成立。

不过,AI技术在法律界的应用多年来一直停留在理论与验证层面,真正落地、初步实现商业化都是近几年的事。

在国内,大数据就是法律AI的起点,2013年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开通,为法律大数据的开发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提供了公共资源。此后,建设“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成为风潮,在官方的推动下,各路人马纷纷进场,一批“智能”产品相继面世。

曾有律界人士断言AI难以参与法律实践,只能处理一些基础文件审查业务,因为法庭上有人类的千情百态,法律的规则又包含着争议和冲突,AI能理解什么是“不可抗力”、分得清各类索赔事项五花八门的表述吗?

但如今,ChatGPT已经在问答中展示了自己的“智能”程度——不仅可以读懂人类提问背后的真实意图,还能直接回答后续可能的提问;ChatGPT甚至已经通过了美国医学执照考试、沃顿商学院的MBA期末考试以及司法考试。

如果AI可以通过律考,那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它去提供法律建议或参与诉讼呢?

和美国法律界风向不同,国内对于AI进入司法程序呈现出一种相对包容的态度。去年12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其中提到,各类用户有权选择是否利用司法人工智能提供的辅助,并有权随时退出与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交互。不过该《意见》同时提出,“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水平,人工智能都不得代替法官裁判”。

还不够智能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AI如今并没有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状态,想要替代人类律师还有一段长度未知的距离。

AI律师能否走入法庭最大的阻碍其实还在于自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约书亚·本吉奥(YoshuaBengio)看来,目前AI的发展依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尽管ChatGPT的反馈令人印象深刻,但将其与人类进行比较,它仍然缺乏有意识地推理、把握和发现因果结构、良好地概括和快速适应分布等能力”。

这一点体现在司法领域里则更明显:如今的AI只擅长处理“基本法律规则”和总结论述,在更复杂的案件问题上却总是抓不住重点。这也是为什么DoNotPay选择的线下首秀案件只是一个简单的超速驾驶指控。

业界共识是,只要给予AI充足的时间、丰厚的资源,必然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法律AI亦是如此。ChatGPT比Siri更强的原因除了成熟的模型底座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有更丰富的数据库、庞大的计算网络支持模型训练以及细致的人工调整。鉴于各地数字化程度不同,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AI律师”能否获得同样的成长机会还需要多方参与。

猜你喜欢

洛德法庭律师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最爱风景的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草根艺术家
外公的节日
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