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红色文本英译问题与策略

2023-02-17陈柯陆辛园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红色旅游

陈柯 陆辛园

摘 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但漏洞百出的英译文本,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外国游客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且阻碍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西安事变纪念馆英译文本为例探讨了西安红色旅游翻译现状, 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了改善的策略和方法, 旨在提高红色旅游文本翻译质量, 促进西安红色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

关键词:红色旅游;翻译问题;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1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时代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能够更好地为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凝神聚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魂固本。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蕴含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其对外传播事关我国文化形象和价值理念,也是中国表达文化自信、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构建权力话语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作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城市,其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红色文化建设格局中彰显着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和地位。这不仅是新时期形成、完善、塑造西安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有力支撑,更是西安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基地和国际化大都市伟大战略目标的现实所需。

1 文本特征

红色文化的文本主要突出革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都有详细介绍。首先文本内容多为真实历史的记载,以传递信息为主,叙事性强,其次红色文本主要讲述中国革命历史,语言以客观、简洁、说服力为主。但同时也会出现中文惯用的四字格结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者红色文本中人名、地名、历史事件、部队番号等专有名词和术语出现频率较高,最后红色文化不仅仅只是讲述历史或人物事迹,其中更包含着革命先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红色文化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2 失误类型

2.1 语言失误

语言错误是最低层次的错误,含拼写和语法错误,大部分归因于译者或制作人员的疏忽。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国外游客对中国红色文化的理解, 同时也阻碍了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经实地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发现该馆展板解说词英译文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拼写错误。

例1:原文:54年的幽禁,使他由年轻少帅变成白发老翁。

译文:54 yars of confinement, he become a white-hair old man from the young handsome marshal.

分析:此处译文中的 “yars”应该修改为 “years”

(2)语法错误。

例2:原文:他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译文:He strong opposed Chiang Kai-shek’s policy of “domestic peace keeps away foreign aggression”.

分析:此处译文中的 “strong”应改成 “strongly”. 副词修饰动词。

例3:原文:杨虎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译文:Yang lived in semi-colonial semi-feudal old China.

分析:此处缺少连词 “and”, 应改成 “Yang lived in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old China.”

例4:原文:张学良先生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敬仰。

译文:Mr. Zhang Xueliang outstanding meritorious and patriotic behavior has gained great respect from people both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分析: 首先應是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其次谓语动词不应是单数,再者meritorious是形容词。此处的翻译省去了“彪炳青史”未翻,不仅避免了句子冗长,同时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有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故此句可改译为:Mr. Zhang Xueliang’s outstanding meritorious service and patriotic behavior have gained great respect from people both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这些错误对游客了解内容影响不大,然而,这些低级错误可能会严重影响我国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应当极力避免。

2.2 文化失误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没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经历,若不把隐含的文化信息译出来,则会使外国游客感到困惑和不解,无法达到对外传播的目的。文化性翻译失误主要体现在源语中的文化和信息被翻译到目的语中无法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影响源语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红色文化内容翻译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红色景区的宣传和红色精神的弘扬效果,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进行文本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其文化属性,确保有效传递文本信息,将革命先辈的伟大革命精神展现给世界。

例5:原文:张学良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

译文:Zhang Xueliang is the eldest son of Manchurian warlord Zhang Zuolin.

分析:经查阅资料可知,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若翻译时不对奉系做出解释,无此背景知识的游客可能会觉得费解。

例6:原文:杨虎城投身革命后,积极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译文:After joined in the revolution, h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campaign on protecting the country and enforcing the law.

分析: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护法运动护卫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译文中并没有对此多加解释,仅简单的译成 “the campaign on protecting the country and enforcing the law”. 外国游客若没有这方 面知识背景可能会不知所云。

例7:原文: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安。

译文:Zhang Xueliang (1901-2001), styled himself Hanqing.

分析:古代人的名字与现代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年幼时,由父母命名,以便供长辈称呼。字是在男子20岁加冠礼时所取,用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表达尊重之意,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对“字”“号”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的难点,译文中仅仅将“字”译成 “style name”, 会给外国游客造成误解,且没有正确传播中国文化。

2.3 交际失误

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主要是指除了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转换之外,把侧重点放在语言的交际层面,更加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有没有真正意义上得以翻译出来或者有效体现。我们不能为了实现不同语言间语言形式的统一,而忽视其本身的含义。对于译文读者没有太大必要或者重复的信息,译者可将其删除或者简化,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这样才能够实现翻译活动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例8:原文:年方弱冠,即叱咤疆场;不满而立之年,主政东北,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兴办教育,竭力建设新东北;改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促成国家统一。

例9:原文:怀沙屈子千秋烈,为国捐躯一世豪。

分析:中文讲究声韵和谐、辞藻华丽, 大量使用四字结构、诗歌、修饰性词语和烘托性的语言,使所述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与大量使用描述性语言的中文旅游文本不同,英语旅游文本更趋向于使用简洁准确的词汇,更注重行文的逻辑性、语言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准确性,目的是将景点的相关信息准确传达给游客。所以在英译的过程中若将四字格或诗句一一对应翻译出来,反而会造成重复或句式冗长,不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和习惯,可能会对外国游客的理解造成障碍,不能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3 翻译策略和方法

3.1 对重复内容的翻译

减译法是指从全文出发,根据逻辑、句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删减一些不必要的语言单位的方法。减译并不是简单的删掉原文的某些内容,而是为了避免内容重复和文字累赘,使译文更加简练,更符合汉语的习惯。所以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译者可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使译文既能准确传达信息也能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

例10:原文:主政东北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

译文:During the time when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Northeast army, he vigorously advo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

分析:比如这句话,译文将“主政东北期间”译成 “During the time when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Northeast army.” 逐字翻譯现象过于明显, “during the time” 和 “when…” 在语义上构成了重复,若删去重复部分,则会使译文更加简练,同时在这个句子中还存在一个语法错误,economic, cultural皆为形容词,不能与名词education并列,所以此句可改译为“When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Northeast army, he vigorously advo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3.2 对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汉语中某些文化词语在英语中根本就没有对等词。在这种情况下,最常见的是采用加注法来弥补空缺,加注可以用来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典故意义、文化内涵等相关信息,以帮助外国游客准确理解原文含义。

例11:原文:张学良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

译文:Zhang Xueliang is the eldest son of Manchurian warlord Zhang Zuolin.

经查阅资料可知,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若翻译时不对奉系做出解释,无此背景知识的游客可能会觉得费解。

改译:Zhang Xueliang is the eldest son of Zhang Zuolin, a warlord of Feng Faction. (Zhang Zuolin is from Fengtian, Fengtian Province is Liaoning Province now).

例12:原文:杨虎城投身革命后,积极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译文:After joined in the revolution, h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campaign on protecting the country and enforcing the law.

分析:護法运动护卫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若不做说明,无历史背景的外国游客可能会困惑。

改译:After joined in the revolution, h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campaign on protecting the country and enforcing the law (law here refers to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3.3 对四字格的翻译

对四字格的翻译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并列关系的四字格。

并列关系的四字格是指两组词语概念意义或内涵意义相近,翻译时前后两个词语可分别译成相应的英语译文,并且中间能用并列连词“and”连接,一般用来强调某种含义或者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但若使用两组概念意义或内涵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四字并列结构,以强调某种含义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可以只译出其中一词的概念意义或内涵意义, 可将其中一个词语省略。对于并列结构的四字格,通常采用直译法或意译法。直译可以清楚传达文本的交际目的,意译法通过考虑文化语境因素来传达原文意思。例如西安事变纪念馆中说张学良将军“改旗易帜”。“改旗”和“易帜”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若将其全部译出,则会使译文不够简练,可直接译成“change his military flag”.又如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中有这样一句话:“杨虎城从小目睹了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和列强的压迫欺凌。”这句中的“昏庸腐败”“压迫欺凌”为了避免冗长,可直接译成 “Mediocre corruption” “Oppressive bullying” 更符合译入语读者习惯。

(2)动宾结构的翻译。

汉语动宾结构根据它在句中成分的不同有不同的译法。如果动宾结构中的动词和名词若在句子中分别作谓语、宾语,则仍译为动宾结构。比如说张学良将军“叱咤疆场”可译成 “Smash the battlefield”; “坚守西安”可译为“stick to Xi’an”;“蛰居陕北”可译成“seclude in Northern Shannxi”。

3.4 对诗歌的翻译

汉语词汇丰富,语调铿锵,文人们为实现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通常使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不时还会引用诗句等,来加强文字传递情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然而,英汉互译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相差甚大的思维习惯与表达方式,英译时很难用英语表达出汉语想要表达出的意蕴和境界。如果完全进行直译,可能会造成译文意思重复和语言冗长的问题,则会导致与外国游客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相悖,无法准确传达意思,无法达到对外传播的目的。译者可在充分了解诗歌内涵的背景下,采用减译或改译的方法,改变其形式但不改变其意思。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诗歌的意思。

比如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二楼展区结束语上写的:“怀沙屈子千秋烈,为国捐躯一世豪”。“怀沙”是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杨虎城将军比作爱国诗人屈原,豪迈的英雄事迹会被人民铭记。若把这两句诗进行直译,则会造成句子冗长,外国游客可能不了解屈原,从而无法准确传达意思。故此句可译为: “Just like the patriotic poet Qu Yuan, the heroic deeds of General Yang will be remembered by the world.”但要想要创造出经典的诗歌翻译,译者必须在充分阐释和传达诗歌内涵的同时努力保持其形式。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曾说过:“我认为,译诗要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诗歌本就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注重诗歌内涵的准确表达和诗歌独特形式以及节奏韵律在译语中的再现。

3.5 对译者语言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在旅游文本英译中,译文不仅需要准确无误传达旅游景点信息,并且需要将旅游文本蕴含的历史文化准确地传达给外国游客。因此,为了改善和提高旅游文本的英译质量,首先,要增强翻译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旅游文本英译的重要意义,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语言性翻译失误。其次,应着力培养翻译人员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文化性翻译失误和功能性翻译失误。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西安事变纪念馆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现状的调研和实例搜集分析,发现英译文本仍存在语言失误,文化失误和交际失误的问题。并结合实例提出了红色纪念馆展板讲解词可根据原文特点通过增译、减译、加注和提高译者综合素质等方法来改进失误,提高旅游文本英译质量。为了准确传递原文本的信息, 传播西安红色文化。译者要选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克服不同语言、思维模式和文化造成的障碍,不断完善翻译水平, 提高自身素养。从而更好推动我国红色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娜,王绍祥.从文本功能论看革命纪念馆展板解说词翻译——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9,40(04):5260.

[2]曾衍文.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9296.

[3]徐宁.目的论下红色旅游文本翻译失误例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1):117120.

[4]方亚利.浅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陕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料英译[J].新西部,2019,(20):98+69.

[5]唐克胜.浅议汉语四字结构的翻译[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5561.

[6]蒋丽平.文化差异对旅游文本英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3):5457.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