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以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联合创新计划为例

2023-02-14赵璐陆瑾

华东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计划

文/赵璐,陆瑾

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联合创新计划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导向,任务为牵引,通过政府引导与支持,统筹规划投入资金,调动高校技术创新源头的力量,依托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科研平台,根据企业的技术路线图设立项目任务,合力攻关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领域的前沿技术问题,属于典型的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构建“政府投入+企业运作”的协同创新模式,由企业主导实施全周期项目管理,在产业关键问题中实现技术突破,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企业、高校与政府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实现共赢。

一、引言

目前主要的产学研行为主导类型分为企业主导、高校主导及科研院所主导,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可以直接面向产业需求,能够在研发资金、行业资源与先进设备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联合创新计划是典型的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了“企业主导+需求导向+任务牵引”的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各种创新要素集聚、贯通与融合,推进不同合作主体间开展协同创新。

二、联合创新计划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模式

上海市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联合创新中心(United Innovation Center,以下简称UIC)是企业主导下形成的产学研政联合创新平台,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商发”)依托中国航空研究院上海分院(以下简称“上海分院”),与高校共建UIC,依托联合创新计划,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围绕航空发动机研制的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技术攻关。联合创新计划积极探索组织合作、利益协同与管理运营等方面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了新型科研组织形式与管理机制。

(一)组织合作模式

联合创新计划的组织合作模式不是松散的产学研政协同模式,而是通过签订框架结构,设立权责分明的组织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各方共同投入,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保障,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1.签订框架协议,建立合作机制

中国航发商发与政府部门协商签订框架协议,实施联合创新计划。协议中明确在协同创新、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目的,以及共建平台、研发任务与政策保障上的合作内容,确定了在管理组织架构、专项经费支持、知识产权分配上的合作框架。在框架协议的指导下,各方积极开展协同合作,依照协议要求在建设期内完成合作任务。

2.构建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联合创新计划依托的合作平台有两个层级,包括由中国航发商发、上海分院与合作高校共建的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总平台,以及与各合作高校分别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UIC)分平台(图1)。

图1 联合创新计划合作平台架构

联合创新计划内建立三级管理机构,其中最高管理机构是管理委员会,负责批准基本制度规划、经费预算,协调重大问题,审核年度工作等;设立执行委员会,负责联合创新计划具体运行的监督与协调工作;执行委员会下设执委会办公室,由企业相关部门成员组成,负责上海市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联合创新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3.设立专项资金,共同出资支持

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支持联合创新计划项目,中国航发商发与政府部门在协议规定的建设期内,分别设立专项资金对联合创新计划支持,规定参与方每年度最低投入金额。UIC 按照政府与企业设立的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进行预算申报、预算调整、经费执行,项目经费拨付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执委会办公室对项目进行年度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会作为下年度经费支持额度拨付的依据。

(二)利益协同机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利益驱动,各主体间的利益诉求与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的发展增益要能够相切合,才能发挥产学研创新体系1+1>2的协同效果[2]。联合创新计划通过创新资源共享、专业人才共育、知识产权共有等协同机制,激发各方内生动力。

1.创新资源共享

提供企业现场办公环境。企业为合作单位提供企业办公场所与公寓,方便联合攻关团队在现场办公,增强联合项目团队凝聚力,提高沟通效率。

支持试验资源共享。高校搭建的试验平台与设备与企业共用,项目中的试验数据与技术支持与企业共享。企业推动各UIC单位试验资源使用等方面的协同和开发,制定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预研实验室规划方案,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产业领域试验能力的统一布局。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论坛活动,邀请高校学者共同参与,展示创新思想,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与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平台。

2.专业人才共育

利用项目合作,加强对外沟通,企业通过支持短期学术交流、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对学生阶段就参与商发项目研究的学生积极引入等措施,实现人才共育共享。

按照“企业为主体、智力为基础、需求为核心、实效为根本”的原则,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为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创造人才发展环境。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组织与高校UIC 的多种类型的技术交流及评审活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关阶段工作成果,促进企业与高校、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

3.知识产权共有

联合创新计划在框架协议中明确,项目中新产生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课题参与方共有,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单方转让或披露。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企业定制专用合同条款,针对联合创新计划项目特点,调整《技术开发合同》中关于知识条款的约定为“知识产权共有”,最大限度平衡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制定《联合创新中心项目专用条款使用指导书》,明确操作细则,提高合同拟定和签署的效率。

(三)管理运营机制

联合创新计划的管理运营机制从管理办法到管理细则,以企业为管理运行主体,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路径,保障项目按规划实施,降低项目执行风险,提高协同创新效率。

1.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专项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办法由企业牵头制定,经由执行委员会讨论确定,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执行。管理办法分别从目的和依据、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沟通管理等方面对联合创新计划中的项目进行规范,项目管理中涵盖了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年度审核、项目终止、项目验收及计划验收等内容,经费管理中定义了计划经费构成、项目经费构成、管理方式、经费执行、监督管理等内容,是联合创新计划开展过程中各协同单位的核心指导文件。

2.细化项目管理规则,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路径

根据管理办法细化管理规则。在企业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规定管理机构的运行细则与执行过程中的操作细则。在联合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细则中,将管理程序分为:编制和发布指南、申请和评审、实施与管理、结题验收、成果推广与应用,对课题指南、会议决议、专家意见表、会议纪要模板、实施情况报告模板、年度工作考核表等过程化管理中需要的各类表单和模板进行规范。

实现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路径。通过组建并行开发团队、项目流程信息化管控、项目成本把控、畅通信息沟通等操作,从需求-立项-实施-验收-成果应用与转化全流程开展管理。从实践路径上讲,企业按照产业需求,联合UIC 构建跨部门跨学科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团队进行任务分工,进行里程碑节点管控。项目纳入线上项目看板,企业可以实施跟踪线上管理。通过项目计划管理,细分任务及承担人,明确各项任务时间节点、阶段性交付成果与项目计划执行逻辑路径,线上系统发布审核后的计划,利用挣值管理等项目管理技术,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发现偏差及时预警。根据项目操作细则与检查要点开展阶段性评估,按照质量管理程序对项目完成情况、技术水平与应用进行项目验收,结题后在产学研平台内部推广应用,编制成果应用报告。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制度固化,加强规范化操作执行。

3.创新项目管理制度,探索规范高效管理模式

产学研合作中,充分沟通才能更好了解各方需求。企业与各UIC 间建立多维度与多层级的沟通交流与问题报告机制,通过管理细则打造项目沟通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在单个项目层面,企业项目负责人与UIC 课题负责人按周召开例会,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梳理项目进展与不能够协调解决阶段性问题;在集合项目层面,企业每月组织与UIC 的月度检查会,跟进项目工作进度与经费使用情况,避免工作内容偏离实际需求,及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并督办后续行动事项;在联合创新计划整体层面,召开企业研发技术委员会与UIC 的的年度总结会,梳理年度科研工作进展、组织建设与发展规划,总结运行中的经验与不足,讨论决策后续具体措施,同时每半年发布工作进展报告,每年发布年度总结报告。除定期的沟通机制外,还会按需召集合作单位开展专题研讨沟通,建立起规范与灵活的沟通体系。

三、联合创新计划产学研政协同创新特点

联合创新计划充分发挥企业的顶层创新主体地位,有效调动高校资源,以市场化的手段统筹各类创新要素开展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任务为牵引合力实现前沿科学技术攻关。

(一)企业主导+政府引导

根据产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布局技术攻关任务,牵头成立协同创新平台,签订项目框架协议,与政府共同投入研发资金,制定项目实施细则,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评审立项、考核评估等全周期流程管理,实行开放与专业的技术攻关战略。企业在联合创新计划中是技术需求方、合作牵头方、资金共同投入方、项目核心管理单位、评价验收单位与成果转化应用受益方,体现了在产学研政联合创新体中的主导角色。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政协同创新离产业更近,问题导向明确,更容易开展具有确定目标的复杂多层级系统集成研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学研政联合创新体;利用企业相对成熟科学的工程化项目管理机制,对各方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可以促进实现能力增强与效益提升的目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无需引入外部科技中介,成果可更快面向市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政府没有过度干涉企业与高校在项目实际运作中的具体事务,主要起引导作用。政府通过与企业、高校协作共商,推进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提供创新政策保障,在项目研发资金,配置创新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指导,营造良好协同创新环境,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协作创新模式。在政府支持引导下,能够帮助高校踏实潜心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企业增加技术储备,支撑重点工程研制,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需求为导向

技术需求来自于产业,联合创新计划围绕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重点任务开展协同攻关,技术路线图是产业技术需求落地的重要工具。中国航发商发通过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实施规划的框架内容,制定企业的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研究目标、技术难点、技术成熟度、路径、范围、里程碑节点和技术风险等。通过广泛研讨、专业评审,企业每年更新技术路线图,依托技术路线图,结合各UIC 的优势能力与发展规划,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布局不同方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任务,对任务进行细分后,有针对性的在各专业领域发布项目指南,组织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图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产业发展需要,为企业技术迭代升级提供方向,为任务分工提供依据,减少长周期科研投入中目标战略不清等风险。

(三)攻关任务为牵引

项目任务是联合创新计划运营的基础要素,也是深化创新链的重要内容。项目任务以项目立项的方式予以确认,企业对任务进行指南编制与发布,各UIC根据指南进行《项目建议书》填报,评审确认后提交《项目任务书》,通过批复立项后签订项目合同。依托项目任务开展项目管理,通过《项目章程》明确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经费使用、人力投入、项目目标与里程碑计划等内容,横贯整个项目的执行全周期。项目任务是项目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统一合作目标,降低信息壁垒,为项目过程化管理提供依据,提高协同创新效率。

四、作用与成效

联合创新计划是企业、政府、高校各方需求碰撞后产生的协同创新实践,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校创新能力为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技术创新能力、高水平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高校搭建的工程试验台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在应用技术研究领域与基础研究领域都取得关键进展,实现实验装置自主设计制造,建立合理有效的工艺制作方案与工艺参数体系,明确科学测量方法,优化工艺设计方法,解决设计加工难题,形成试验数据库,聚焦产业需求,取得系列关键技术成果,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二)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依托UIC 和企业研发基地,凝聚高校优秀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培养过程中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训练,组建了结构合理与创新协作的可持续科研攻关团队。有合作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规划中合作高校围绕发动机研发布局实验平台,发展相关预备课题组,带动学科稳步发展。也有高校UIC 按需为企业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打造行业领域内稳定的高水平人才库,提高航空发动机领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联合创新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对阶段性技术成果及时开展应用与转化,将成果转化率纳入项目年度考核标准,推动项目开展。项目产出的技术研究成果直接支撑企业工程研制项目,申请自主知识产权,也可纳入企业产品研发与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和规范,进入试验数据库,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支撑重点产品研制发挥巨大作用。

五、小结

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模式以目标为导向,研发工作成果可直接作用于工艺生产,但也容易出现组织松散、利益诉求不统一与主体间的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商用航空发动机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般以国家战略支撑开展研发,政府支持推动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调动高校基础研究资源,通过联合创新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联合创新计划通过签订框架协议,明确职责分工与共同出资支持来构建权责分明的组织机制,利用创新资源共享、专业人才共育、知识产权共有建立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以企业为管理运行主体,探索创新规范高效管理模式,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路径,克服企业主导下产学研政协同模式可能存在的弊端。建议可以持续探索产学研政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主体合作设立产业研发基金,发挥已建成的研发实体效用,规范协同合作范式与管理流程,并尝试推广应用,高效科学实现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计划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