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视角下音乐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2023-02-14李欣颍郁唐莹

大众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段课标课程标准

李欣颍 郁唐莹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体现的是教育领域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风向标。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标准以构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综合一体的学科课程体系为目标,对新时代学校音乐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新课标变化的具体内容、变化原因以及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值得我们深入讨论和探究。

一、新课标变化在哪

(一)文本

1.变化之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修订课标中,课程理念为五大点,分别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1]2022年新修订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变成了三点,分别是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2]

2.变化之总目标:2011年修订课标中,课程总目标为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而在2022年新修订课标中,总目标部分将原来的三维目标具体到更加细节的小目标,并且相较于2011年版的目标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表现能力的提升,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

3.变化之核心素养:2011年修订课标中,核心素养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3]。2022年新修订课标中,核心素养部分新增加了创意实践板块,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现阶段国家的用人需求[4]。新版课标中的四点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协同育人。

4.变化之学段划分:2011年修订课标中,将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是一至二年级、三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2022年新修订课标中,将义务教育阶段重新划分整合,分为了全新的四个学段,分别是一至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至七年级、八至九年级。新划分的学段中,将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七年级的整合为了一个学段,能够更好地将小学音乐课程与初中音乐课程架起稳固的衔接桥梁,同时也能够助力于小升初的同学们为初中阶段音乐课程的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5.变化之低年龄段上课类型:2011年修订课标中,对一至二年级的学段的上课要求为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5]并没有明确标明上课的类型。2022年新修订课标中,将一至二年级学段的上课类型明确为“唱游课”,让学生在音乐游戏律动等实践活动中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能够让音乐学习更立体形象,注重对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激发低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6]

6.变化之学段科目融合:2011年修订课标中,音乐作为单独的一个科目有着独立的课程标准。而到了2022年,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与其他艺术学科课程标准相融合,共同适用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比如三至五年级和六至七年级音乐课程和美术课程共同成为艺术课程,到了八至九年级,又新增了舞蹈、戏剧(含戏曲)以及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三门艺术课程。

(二)内在课程观

2011年修订课标中,注重于音乐的审美功能,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的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体会音乐审美与音乐文化,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音乐层面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和学习,除此之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考虑到了由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带来的音乐课程的不同。2022年新修订艺术课程标准中,对2011年修订课标进行了培养目标的完善、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及实施要求的细化,并注重了评价机制,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过程中,内在课程观的变化以及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重视教育新改革,引领教育新风向,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标准内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指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如下图所示。

二、新课标变化原因

(一)社会经济

在2011年至2022年十一年的变化发展中,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在这十一年中,我国的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发展变化,到了2021年,我国人均GDP高达壹万美元,是我国正式进入中高端收入国家行列的标志。

2011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下:在这一年中,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前景。据数据资料统计,当年的GDP实现了历史性五十万亿元的大飞跃,高达五十一万八千三百零二亿元。本年度内的生产总值净增额持续创造历史新纪录,完成八万五千五百六十五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近两成。

2021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下:在2011年的十年后,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的水平的超越。中国经济规模高达一百一十万亿元,达到了一百一十四点四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八万元,达到八万零九百七十六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来换算高达一万两千五百五十一美元,超越了世界人均国家生产总值水平。

教育和经济相辅相成,经济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也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西部计划”志愿者已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一股重要源泉。人才匮乏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部计划”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力举措之一,该计划能够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基层输送大量教育、卫生、农技等专业对口人才,从而不断推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发展也在一方面促进着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硬件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经费资源的不断投入、条件保障的逐步落实,都使音乐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例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增进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便于学生的抽象理解,得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STEAM教学的日渐推进,让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直观发散思维能力和融合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借助新的教学工具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知识;VR技术的不断普及让音乐教育的课堂更加直观生动,为学生提供沉浸式音乐学习体验……

同样,我们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发展同经济发展也息息相关。正是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推动了我国各个学科教育者创新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标准的更改意味着我们国家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艺术在中小学课堂中愈发重要,教育者们认识到了艺术的重要性,在课内和课外对中小学生紧抓美育,在艺术课堂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依旧能够发现美和寻找美,向着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目标不断靠近。

(二)社会文化

在2011年至2022年十一年的变化发展中,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十一年中,我国的社会文化不断进步,教育领域的课程标准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革。马克思曾说道:“人们的历史由人们自己创造,但是他们并不随心所欲,也不在他们所认为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历史遗留下的情境中的现实特定条件下创造。”

在这十一年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一共开了两次,分别是十八大和十九大,今年,二十大也将胜利召开。社会文化也在这些会议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传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意味着我们国家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在领导体制的确立、动力机制的保障、保障制度的实现、育人观念的更新、目标内容的确定、培养方式的实践等方面,我国的教育领域愈发突出和显示出更加明显的特征。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在北京顺利召开。这为新时代中两次重大会议提出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教育改革前进的方向。就在今年的下半年,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在本次会议中,我们相信中国就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一定会给出人民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

除此之外,2016年,在我国杭州举行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即G20峰会),在不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外文化融会贯通,对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样,今年刚刚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均体现了我国社会文化深厚的底蕴和蓬勃的发展。只有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是不行的,因为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但借鉴也不能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我国的两届奥运会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样,我们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发展也与社会文化的进步息息相关。正是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推动了我国人民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实践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也必然会持续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科目课程标准的变化正彰显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二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三、新课标变化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以及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7]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式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教育改革本身是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维持鲜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个体本身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任何外在的压力都无法长期抑制。[8]音乐课程标准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就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它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对立统一规律中不断前行和发展,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基本的教学遵循。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音乐课程标准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体现的正是人们利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改造原本“落后”的旧的音乐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同学们认识音乐世界和改造音乐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和方法,正是在不断地革新中,人们才能不断进步,教师和学生才能不断习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为音乐教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2001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22年的课程标准第二次修订就是实践证明:2001年,我国发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各个课程的首份关于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往后十年间的实践中,直到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将实验稿中的课程标准完全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中去。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案,准备教学设计并上课,完成教学评价,在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精进教学水平,努力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中打造更完美的音乐课堂。但是,在这十年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实验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漏洞与不足,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了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同样往后的十余年中,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国教育部又在今年的四月下旬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课程的教育者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能够让学习者全面发展,能够塑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相信在往后的无数个十年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让我国的教育事业愈发灿烂辉煌。

结语

2011年至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以及根本方法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真实体现。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相信未来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课程标准会更符合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实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学段课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