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化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

2023-02-10边智浩

学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制数字化法律

边智浩

(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正在深刻地影响、改变和塑造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社交和生活。与此同时,数字化为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构建有效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也提出了新要求。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视域下也迫切需要做出革新和改变。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法制教育,激活法制教育动力,改革和优化法制教育方式,以此提高法制教育的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是现阶段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并给出对策的现实问题。

一、数字化视域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普及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进入新时代,为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国颁布和修订更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专业化表述的法条文本,即便是大学生,若不经过专门和细致深入的学习也很难理解与应用。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所掌握和熟悉的法律知识还相对匮乏,比如很多大学生分不清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的区别。近年来,因大学生缺少基本的法律常识而触碰法律红线的例子屡见不鲜,突出地反映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法制教育是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大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补充必要的法律知识,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的现实需要

只有信仰法律,才会遵守法律;只有人人信仰法律,全民守法的愿景才能成为现实。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1]。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阶段,“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法律意识愈发强烈。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佼佼者[2],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崇高的法律修养、坚定的法律信仰。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要通过有效的法制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和法律权威、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使他们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最终将法律信仰植根于他们的内心。

二、数字化视域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不足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法制教学是由讲授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担任,这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将侧重点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学习,对法律知识只作最基础性的讲解,这使得法制教育活动难以走向精深。另外,由于“两课”教学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相对来说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兴的教学方式的学习和掌握中。另外,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与时俱进的意识不足也是制约数字化时代法制教育发挥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高校教师对数字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并不是十分了解,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法制教育的意识不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书本里的知识,能应付考试和毕业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字化的教学途径。因此,他们对数字化教育形式不感兴趣,很少使用数字化的教学设备,很多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形同虚设,造成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浪费。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设备的确对高校教师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化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网络知识相对不足、数字智能技术使用生疏,对运用数字资源授课和教学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敬而远之。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着多年传统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以往教学几乎不使用课件,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加之学习能力和意愿下降,他们抵触和排斥更新已有的教学手段,数字化的教学趋势也让他们无从适应与应对。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形式单一

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法律知识的教学本身就是严肃的,如果教学过程缺少新颖性和吸引力,课堂氛围沉闷单调,便不宜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获得。按照国家要求和教育规划,为提高学生的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教学方式往往比较枯燥,仅停留在对教学内容作简单基础的讲解,缺少深入细致的解读,而且多采取“灌输式”的授课形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师生之间缺少探讨和交流,这不仅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且对法制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不强。

此外,法制教育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必要的实践教学也不容忽视。然而多年来,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学形式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讲课甚至成为法制教育的唯一形式,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只是一味地记,法制教育被演化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的过程[3]。当下我国高校未能给大学生创造必要的法制知识实践应用和体验的机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这与法制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校内缺少数字化的法制教育基础设施和平台

当下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从中小学到大学,法制教育都被放在重要位置。在数字化浪潮深刻改变和塑造着我国教育模式的背景下,要想让师生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就需要让各种数字化资源在校园和课堂触手可及。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校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均不足,直接影响到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部分高校不仅缺少统一的法制教育与学习平台,也缺少相关的软硬件教学设施设备,导致现有的法制教育设施、技术、平台等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法制学习的基本需求。此外,部分高校丰富数字化资源的途径仅仅依赖购买的形式,忽视自我开发等渠道,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均有所欠缺。

三、数字化视域下对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构想

(一)教师树立数字化的法制教育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只有从事法制教育的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对于法制教育的优势与意义,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使用数字化的设备和技术。因此,高校应通过培训、会议、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转变思想,提高对法制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数字化的教学趋势无可避免,只有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才能在新时代胜任“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使命。高校应根据教师的网络素养和技能定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实操训练来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各类备课授课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直播软件、视频会议等。同时,高校还可以辅之以物质或精神激励,调动教师应用数字资源的积极性,如通过业务考核、能力比拼等手段倒逼和督促教师学习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并将考核结果和成绩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高校还应加大专业人才的选拔,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依据上文,目前我国高校内从事法制教学的老师大多由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兼任,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专业并非法学,意味着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法学教育,对法制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和到位。对此,我国高校应坚持“专人专用”,聘请或引进法学专业毕业的人士作为法制教育教师,依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提高高校的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拓宽数字化法制教育的方式和渠道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其实,法制理论知识的学习本就是枯燥的,相较于某一专门法律的研究和学习,法制教育更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广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教学模式,但是在网络环境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均有待提升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完全抛却线下传统课堂形式的法律知识学习途径。而且相较于非接触式的线上教学,“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更具直观性、启发性和互动性,能够为法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为此,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媒体化、网络化、智慧化的教学方法和设备来丰富课堂学习体验。事实上,数字化教育模式极大拓展了法制教育的边界和空间,能够集课程内容于文、图、音、视于一体,综合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高校的法制教育增添艺术性和趣味性,进而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欲望[4]。因此,在线下授课时,教师需以网络和多媒体作为法制教育的新载体和好帮手,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法制知识学习情境,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使学生在获取法制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富足。

除此以外,法制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之上,还需要应用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法制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开展暑期调研、参观实习、社区普法、模拟法庭等活动,不仅可以与本校其他学院开展合作,还可以与校外的大学协同联动。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推进和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三)搭建数字化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平台

首先,高校应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学习平台,如慕课、腾讯课堂、钉钉、CCtalk等,充分整合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各类法制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丰富、共享的法制教育基础媒介,使大学生在平台上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学习。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平台管理制度,实行实名制认证登记,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避免出现隐私泄露、信息盗用等网络不安全问题。

其次,提供在线法制教育课程。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自主研发和向外获取高品质的线上课程,打破时空和物理的限制,使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直播在线听课,还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录播课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收听到来自本校教师的授课,更可以共享各个名校、专家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宽学习途径和学术视野。同时,还可以在线邀请学生提问或作答,建立论坛小组,实现线上讨论与切磋。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线上图书馆和阅览室,建立试题库、资料库,方便学生在线自测学习情况和效果,便于师生随时查找和下载学习文献和资料。

最后,加强对数字化法制教育资源和平台的宣传和普及,这是提高数字化法制教育平台使用率的前提。高校可以利用师生喜闻乐见的社交软件建立法制教育公众号等等。一方面,定时推送例如新法解读、法理争鸣、案例解析等文章,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法制知识;另一方面,宣传和普及学校的各种数字化法制学习资源,告知学生具体内容、获取方式、如何使用等等,让学生知晓这些数字化的学习资料并主动获取。

数字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教育的数字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今后,数字化技术将会覆盖更多校园,更多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推高等教育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和使命。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的法律意识的树立以及法律常识、法律知识的掌握,影响到国家公民法律素养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5]。因此有效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加强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数字化素养,不断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猜你喜欢

法制数字化法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