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台海和平的“压舱石”更多更重

2023-02-09李牧野

环球时报 2023-02-09
关键词:压舱石台独经贸

李牧野

新春伊始,两岸关系出现一系列回暖迹象。在岛内各界强烈呼吁下,“小三通”春节专案正式转入常态化。大陆提出尽快恢复台胞反映较为集中的广州等16个两岸直航航点,岛内各界回应热烈。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正在率团访问大陆,成为新年后首个登陆访问的台重要政党团体,这或许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意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回暖的岛内政党和团体登陆。另一方面,2023年两岸关系或难平静。遭遇“九合一”惨败的民进党当局没有调整“抗中保台”路线的迹象,其为争取赢得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长期执政,仍有可能变换花样通过操弄两岸议题牟取政治利益。而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则有可能与外部反华势力深度勾连,再次制造重大事端“火中取栗”。

面对复杂局面,我们要对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势头有足够信心,敢于面对任何风险挑战。同时,也应积极有为,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大局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促成更多更重的“压舱石”。

一方面,应持续深化两岸经济融合,促成两岸各领域互动合作迅速回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飞速发展。尤其面对中美战略博弈、新冠疫情蔓延等诸多挑战,两岸经贸展现了巨大韧性。据海关部门统计,2022年两岸经贸规模存量巨大,金额仍有3196.78亿美元;经贸往来促成两岸人员往来频繁,带动两岸社会文化各领域全面交往,形成一个庞大的“两岸族”群体。他们是推动岛内形成强大的、要求维持两岸和平民意的社会力量。在去年8月美政、客佩联洛西合发执意声窜台时,岛内重要工商团队呼吁和平。此外,面对民进党当局的政治操弄,多位重量级商界领袖多次要求尽快恢复人员往来,加快推动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从两岸经贸的增量上看,当下的挑战显著增多。2022年两岸经贸金额同比下降2.5%,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同比下降4.6%。结合岛内相关统计数据,我们会发现,台湾海外订单的大幅下降以及台商台企加大对中国大陆之外地区的投资,是两岸经贸合作有所下滑的重要原因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更大力度深化两岸经济融合,维持并壮大两岸产业链供应链。

在国际经济环境不佳、美西方主要经济体复苏前景不明、台内外需同时萎缩的当下,继续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对台湾经济社会保持稳定意义重大。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林祖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对全球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大陆内需市场是拉抬台湾出口的关键,“两岸氛围左右台湾经贸增长”。

另一方面,应推动两岸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多交流互动,形成更坚实的维护两岸和平稳定的民意基础。过去几年,由于两岸民间互动交流受阻,加之民进党当局恶意操弄,台湾社会对大陆负面刻板印象加深,两岸舆论场一度呈现极为复杂状态。但经历过佩洛西窜台、台积电被迫赴美投资、美执意售台布雷车等重大事件后,岛内社情民意出现显著变化,“疑美”情绪大幅上升,民调显示过半民众对美不信任、对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不支持,呼吁两岸和平互动交流的氛围显著增强。春节期间,大陆优秀文化产品如《狂飙》《流浪地球2》不仅在岛内引发热潮,还在互联网上形成两岸网友温情互动的美好场景,显示出两岸共享的中华文化基因的强大生命力。即使民进党当局倾尽全力大搞“文化台独”、力推“去中国化″,仍难改变台湾的中华文化底色,以及两岸民众仍可共情相同的文化符号。我们应充分抓住有利时机,推动更多两岸社会文化交流合作,让“维护两岸和平,台湾会更好”深入人心,让“两岸一家亲,共圆复兴梦”在岛内拥有更坚实的民意基础。

当前岛内舆论普遍认为,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攸关台湾前途命运,是“避战谋和”还是跟随“台独”分裂势力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选择。期待两岸交流合作的加速升温能助推岛内“避战谋和”民意有效压制民进党. 当局“倚外谋独”动作,使两岸关系即使面临恶浪滔天,仍能稳健向前。▲(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压舱石台独经贸
斥“台独”狂人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抱紧人生“压舱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