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来帮帮我
——小学生焦虑泛化干预个案报告

2023-02-05王颢兰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深圳518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辅导情绪内容

◎王颢兰(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深圳 518000)

一、基本信息

(一)个案概况

刘秋鹏(化名),11 岁,四年级学生,独生子,性格稍内向,学习成绩中上,与同学关系融洽,与父母同住,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宽松,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在语文周记中,刘秋鹏写道:“我又开始不开心了!可是我又不知道我是因为什么而不开心和焦虑。我在暑假里看了一些恐怖视频,而导致长期待在水深火热中……如果谁有能力,就帮帮我吧!”刘秋鹏的周记引起了班主任的关注,随后将其转介给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

根据刘秋鹏妈妈反映,他在暑假和朋友一起看了SCP 的视频,之后感到非常害怕,洗澡不敢自己洗,睡觉也不敢自己睡,变得非常焦虑,妈妈一直告诉他这是假的,不用害怕,在一段时间的安抚和安慰之后稍微好了一些。但过了一段时间,刘秋鹏就开始说总是感觉很害怕,在学校、在家里都感觉焦虑,但具体焦虑什么也不知道,并多次向妈妈表达想要看心理医生。

(二)背景信息

引起刘秋鹏惊恐焦虑的内容全称为“SCP 基金会(special containment procedures foundation)”,是一个超自然、恐怖科幻类的协同写作小说网站,SCP 基金会的网站上标榜这个组织“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授权与委托,运作时不受司法管辖权干预”,组织的目标是“控制、收容、保护”世界上的超自然事物。网站有档案编号、安保人员、会员等级划分,看上去非常认真严谨,由于网站打着“不为常人所知”“不受管辖控制”的幌子,对辨别能力尚弱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导致其分不清真假。

由于SCP 组织具有神秘色彩,视频内容具有强烈冲击性,SCP 基金会在学生中有很强的传播力。在后续了解中发现,其他学校也出现了观看SCP 视频后引起不良反应的个案。2021 年3 月,SCP 内容被定义为儿童邪典内容,网站已被关停,但目前国内一些视频网站仍然可以搜索到非常多相关内容。

二、分析与评估

(一)个案分析

刘秋鹏具有强烈求助意愿和动机,父母开明,容易开展工作。SCP 内容打破了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容易让学生信以为真,刘秋鹏分辨能力不足,在暑假看SCP 内容受到惊吓后,情绪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害怕和焦虑的情绪泛化到生活中。而父母、同学对他的害怕未足够重视,给了他“我害怕是不对的”暗示,导致其觉得“我不应该害怕”“担心好不了”而更焦虑。

(二)问题评估

由于刘秋鹏在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表现良好,思维清晰连贯,排除器质性病变和精神性疾病,初步判断为由突发事件引起应激反应,因应激性焦虑持续而引起泛化性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

三、辅导方案

(一)理论依据

泛化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又称广泛性焦虑障碍,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的特征。

具体化技术(specific technology),是指咨询师听当事人叙述时,若发现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咨询师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协助当事人更清楚、更具体地描绘其问题。

(二)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帮助其清晰焦虑与害怕的来源,阻止焦虑继续泛化;

(2)接纳害怕恐惧的情绪,缓解焦虑程度,帮助其逐步重获安全感;

(3)改变“感到害怕就是胆小鬼”的不良认知,降低其因为害怕而产生的自责、内疚和羞耻感。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1)强化其遇到问题寻求帮助的行为;

(2)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勇气。

四、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建立辅导关系,接纳焦虑情绪

1.收集基本信息,建立辅导关系

刘秋鹏由班主任带到咨询室,最开始表现得比较紧张,他不时四处张望,同时眼神较为闪烁。心理教师带他简单参观了咨询室,并带他到一个两面靠墙、相对比较封闭的单人椅坐下,坐下后,心理教师拉上隔断屏风,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空间,刘秋鹏紧张焦虑的状态稍微缓解了一些。在简单介绍了辅导原则后,收集了刘秋鹏的基本信息,初步建立了辅导关系。

2.明确问题,阻止焦虑继续泛化

刘秋鹏主诉:我最近感到非常紧张不安,暑假的时候我在同学王博(化名)家看了恐怖视频感到很害怕,后来妈妈告诉我是假的,稍微好了些,但是开学后有一次放学没和王博一起走被妈妈批评了,我又开始焦虑起来,而且不知道自己在焦虑什么,我希望快点好起来。

在询问具体害怕什么时,刘秋鹏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害怕什么,就是感觉很紧张。见刘秋鹏不太愿意提及焦虑原因,无法厘清具体焦虑对象,我采用具体化技术,让刘秋鹏感受一下并给出他一天各种场景下的焦虑值(0~10 分,10 分最焦虑),按着时间线逐步梳理引导,得出主要的几个焦虑场景和对应焦虑分数。见表1。

表1 焦虑场景及对应的焦虑分数

心理教师:老师发现你感到焦虑的场景好像都是独处的情景。

鹏:是的,旁边有人我会感觉好一点儿,只有我一个人,我就感觉特别紧张。

心理教师:你能不能跟老师具体说一说,那个场景你的情绪变化,比如说,你自己睡的时候是最害怕焦虑的,你那时候在做什么呢,是一进房间就感觉焦虑紧张吗?还是躺下就开始害怕?会想到什么吗?

在进一步具体化引导刘秋鹏回忆情境中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后,刘秋鹏说出了内心害怕和焦虑的源头:害怕SCP 基金会里的怪物。

3.宣泄情绪,缓解焦虑

让刘秋鹏充分表达以宣泄害怕情绪,缓解焦虑,通过积极倾听让刘秋鹏感受到他的害怕情绪是被接纳的。

心理教师:SCP 基金会是什么啊?老师都没听说过呢。

在听到问出这个让他害怕的词汇后,刘秋鹏的话匣子就像被打开了,跟我仔细介绍起来:他最害怕的是SCP-096,一个约2.38 米高的人形生物,几乎没有肌肉,手臂和身体严重不成比例,大部分皮肤完全透明,全身没有毛发,它被收容在一个钢制气密立方体中,由于它被高度看管,人们对它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它是极度危险的。而且最可怕的是,如果有谁看到它的脸,他们会在两分钟之内遭受攻击。如果看到它的照片,它还是会认为你看到了它的脸,它会找到你,并杀了你。因此,基金会将它严格看管,必须确保周围也没有它的照片……还有一个SCP-173,它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当你和它接触的时候,必须保持和它的眼神持续接触,如果你因为眨眼和它的视线中断接触了,你就会马上被它扭断脖子……

整个过程中我尽量不打断他,让他能充分表达,从他滔滔不绝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平时应该并没有太多机会跟别人讲述,当他说到一些比较恐怖的地方,我也故意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他看到我感到害怕,反而更兴奋地说起来。

4.降低因害怕而产生的羞耻感、自卑感和焦虑感

在得以充分表达这些充满信息量、对他有强烈冲击的内容后,刘秋鹏看到老师并没有耻笑他的害怕,甚至老师比他还怕,刘秋鹏更愿意去梳理他“没有原因的焦虑”产生的原因了。在进一步引导他回溯整个事情过程后,从他的表述中发现,刘秋鹏一直认为这个SCP 基金会是真的,后来妈妈告诉他是假的,他感觉稍微好了一点,但是仍然不太确信真假,爸爸一直让他要勇敢一些,但是他不能控制还是会感到害怕,也因此感到丢脸和自卑。王博经常在班里说SCP 的事,所以他不想和王博待在一起,后来妈妈因为他们放学没在一起玩(妈妈觉得找个伴儿不容易)而批评了他,他开始感到莫名的焦虑。他说:“我不想感到害怕,我怕被同学嘲笑,已经这么久了,我还是感觉害怕,我怕自己会一直这样害怕下去,我希望快点好起来。”

至此,刘秋鹏泛化性焦虑产生的全过程已经比较清晰了,由于害怕的情绪没有得到接纳,他一方面在想到SCP 内容时感到害怕;一方面又为自己的害怕感到羞耻、自责,还担心会一直这样害怕下去,多种思绪纠缠一起导致了焦虑对象的泛化: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焦虑来自害怕SCP,同时也焦虑自己的焦虑。

在逐渐理清刘秋鹏泛化性焦虑形成的原因后,我向刘秋鹏传递了两个信息:害怕是正常的,害怕不是你的错,以此降低他对自己害怕焦虑的自责、焦虑情绪:“你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别说你,老师都特别害怕,要是我看了恐怖片,我也要有一两个月特别怕一个人待着。有些内容就是不适合小朋友看的,你感到害怕再正常不过了,这是我们网络内容分级机制还不够健全的问题,不是你的错。”

刘秋鹏发现他害怕的情绪被允许、被接纳之后,“想要立即好起来”的焦虑情绪明显缓和。老师指出,看了超出年龄范围的内容需要一段时间平复,近一段时间不能再去看这种不适合小孩看的内容,哪怕感到好奇也不可以。同时,让刘秋鹏回家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尽量避免独处的情景,告知他老师也会让父母尽量陪着他,一段时间后再来找老师,根据他感到焦虑的情况继续调整,从害怕的状态恢复到平静需要一段时间,不要着急。

辅导结束后,老师与刘秋鹏妈妈取得联系,简单说明了一下他的情况,告知刘秋鹏的这种害怕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他看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一个儿童能接受的范围,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不适合儿童观看的,不要说“不用怕”“这没什么可怕的”等暗示害怕是不正常的,而应该让他知道看了恐怖的内容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告诉妈妈在最近1~2周避免让他独处,不要指责他的害怕,不要贴“胆小鬼”的标签,否则没有被接纳的害怕情绪会跟自责、羞耻、担心好不了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变成更广泛的焦虑。先给他提供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一段时间后就会缓解。

第二次辅导:改变认知,重建安全感

第二次辅导时刘秋鹏焦虑的状态已经大大缓解,妈妈按照老师的要求陪伴他,洗澡、上厕所也在门口等着,刘秋鹏感觉紧张焦虑的情况已经几乎没有了,他记录的日常焦虑感受分数基本低于3分。有时候他也会跟妈妈说不用在门口,但还是会偶尔想起一些SCP 的内容。

1.再次释放和表达

老师询问刘秋鹏会想起什么SCP 内容,并用共情、接纳的方式倾听,鼓励刘秋鹏再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一次的描述中,老师发现他能主动发现那些怪物设定的不合理地方,并提出怀疑。

2.使用面质技术,帮助学生重建安全感

刘秋鹏最害怕的情景是怪物突然出现在面前把自己脖子拧断,在他描述这个担忧时,我采用面质技术帮助其区分真假:听起来这个怪物很可怕啊,能瞬间移动到这里把别人杀了……但是,这一周来你似乎也挺安全的啊。

刘秋鹏似乎有所触动,老师又接着问:如果你下周照这样学习生活,你感觉安全的可能性多大?

刘秋鹏想了想说:我应该是安全的。

心理教师:哦……那是不是代表,那些怪物其实是伤害不了你的?

刘秋鹏:我感觉应该是的,但我不确定。

心理教师:嗯……你觉得怎么能确定呢?

刘秋鹏:我觉得如果一直都没事,那就证明是无法伤害我的。

心理教师:好像是这样……我感觉不断地证明自己安全没事,我们的信心就会加强,是吗?

刘秋鹏:嗯嗯,是这样的。

心理教师:那你觉得,下周能不能尝试一两次妈妈不在门口守着,看看会不会安全?

刘秋鹏:好的,其实我之前已经有一次让妈妈不用守在门口了。

心理教师露出惊讶的表情:哇,你这么厉害,那没事吗?

刘秋鹏有些害羞地笑了:没事。如果有什么情况,我大声呼救就行。

心理教师:你真厉害,不过感到害怕还是需要时间慢慢平复的,所以你如果感觉不舒服,就要及时和妈妈说。

3.肯定主动求助精神,鼓励其帮助他人

心理教师:老师在想,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孩子看了这个感到害怕的,但是他们也许没有像你这么勇敢寻求帮助,你觉得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吗?

刘秋鹏:我可以写一封信。

心理教师:这是一个好主意,你可以写信给网站负责人,避免更多孩子看到不好的内容而像你一样感到难受。

通过告诉他有其他孩子也会害怕来进一步降低他的羞耻感、自责感,通过让他写信帮助他人,提高他解决问题的勇气来调动他积极解决问题主动性,通过赞扬他的求助精神来强化他遇到问题向老师家长求助的行为。

五、辅导效果和反思

辅导后刘秋鹏的焦虑感已经明显降低,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不再到哪都需要妈妈陪着,害怕恐惧的感觉也已经几乎消失了,并且主动要写信让其他人也不必因此害怕焦虑,辅导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有两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1.信息时代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许多视频都通过猎奇、哗众取宠的手段去吸引流量,国内对不适宜青少年接触的内容目前还没建立完善的分级机制,如近期在学生中流行的“鱿鱼游戏”,内容也是比较血腥暴力的,在接触不良内容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和暴力模仿行为,因此,心理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提高重视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及时告知学校、班主任和家长,避免更多学生接触不良内容,同时,家长要做好上网监管,不能让学生暴露在不经筛选的信息中。

2.处理学生焦虑害怕情绪时,接纳是第一步,只有允许其害怕,学生才能渐渐地不感到害怕,而一害怕就冠以“胆小鬼”的标签,学生的恐惧反而会和自责、内疚等情绪纠缠在一起,更不容易排解恐惧的负面情绪。

猜你喜欢

辅导情绪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主要内容
情绪认同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