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短缩-再延长技术序贯治疗Gustio ⅢC型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2023-02-04赵星汉梁海东宋文吉徐明军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右小腿保肢固定架

赵星汉,梁海东,宋文吉,徐明军,苑 博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辽宁 大连 116023

工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升级,肢体高能量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对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为骨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成熟,保肢成活率逐步提升。Gustio ⅢC型骨折患者在保肢治疗过程中,常需要桥接血管甚至一期行Flow-through皮瓣移植,在恢复患肢血运同时,覆盖创面,治疗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对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肢体短缩-再延长技术序贯治疗Gustio Ⅲ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例小腿Gustio Ⅲ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3.7±2.1)岁;受伤部位:右小腿4例,左小腿3例;受伤机制:重物砸伤3例,车祸伤2例,机器绞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50~6.50 h,伤后至手术平均时间(3.35±0.50)h ;术前依据下肢毁损肢体严重性(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评分5~8 分[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肢体短缩-再延长序贯治疗。术前准备:创口止血,开放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完善术前检查,配血,备血。术中操作:彻底清创及冲洗后,探查血管、神经,依据软组织损伤情况决定肢体短缩长度。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断端,腓骨骨折可暂不处理。寻及胫前、胫后动静脉断端,显微镜下对血管断端清创,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去除管腔内附壁血栓后进行显微吻合,保持吻合血管张力适中,确认吻合血管通畅,修复损伤神经、肌肉组织,尽可能使软组织覆盖神经、血管走行区。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防治感染、抗凝、抗痉挛、止痛、补液治疗,监测血色素、肝功、肾功、电解质等指标,警惕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并监测患肢血运变化。二期手术后7 d开始骨延长,延长速度为1 mm/d,分3~4次牵拉。牵拉过程中观察血运变化,根据患者疼痛度及时调整牵拉速度。加强外固定针道护理,避免感染。术后定期复查X线,早期患肢在增高鞋垫辅助下行走,促进足部感觉恢复。患者肢体成活后1.5~3.0个月,行患肢远端胫前、胫后动脉超声检查,确保血管通畅后,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行胫骨截骨延长术,恢复患肢长度。选用臧建成等[2]依据国人体质及病情研制的胫骨与跟腱同步弹性Ilizarov外固定架。术中根据胫骨远、近端骨的长度,调整Ilizarov外固定架各环的间距。胫骨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下2 cm,在截骨线上方的胫骨放置两环。采用垫高小腿的方法,使小腿位居环的中央位置并调整小腿力线,依次应用克氏针固定,每个外固定环至少应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两针夹角保持45°~60°,骨牵引环可加用半螺纹针固定,注意避免神经、血管损伤。Ilizarov外固定架安装后,于胫骨近端做纵行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剥离骨膜,显露胫骨骨干,点式截骨器截骨,骨刀充分凿开胫骨截骨端,C臂下确认截骨成功,缝合切口并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预后情况。末次随访时,依据Kofoed功能评定标准[3]评价患者患肢功能:优,总分数85~100分;良,总分数75~84分;可,总分数70~74分;差,总分数<70分。

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7例患者均保肢成功,且二期均通过Ilizarov骨延长治疗,达到双下肢基本等长的治疗目的。所有患者延长段骨矿化良好,骨折端及骨延长段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4.5±1.5)个月。1例患者因胫骨前后成角,再次行胫骨力线矫正治疗。1例患者因骨折端骨痂生长欠佳,改用钢板内固定加压治疗。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中,优3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71.43%(5/7)。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8岁,以“重物砸伤至右小腿疼痛、流血、不全离断2.5 h”主诉入院。查体:右小腿畸形明显,小腿中段可见环形创口,仅后外侧约4 cm皮肤相连,创缘皮肤碾挫严重,创口内可见泥沙样物质残留,可见肌肉外露、骨外露,右足各趾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完善术前检查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右小腿短缩固定术、神经吻合术、血管吻合术、肌肉及肌腱缝合术、下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中见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伴有胫前、后动静脉断裂及长段挫伤,胫骨短缩 10 cm后,克氏针及外固定架固定,吻合胫前、胫后动静脉及大隐静脉(图1)。患肢成活后2个月,行右小腿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术后7 d开始骨延长治疗,3~4次/d,延长约1.0 mm/d。由于局部疼痛,延长速度降至0.5 mm/d。骨延长4个月后,复查X线,患肢基本恢复到健侧长度,但骨折断端骨痂形成欠佳。因患者要求去除Ilizarov外固定架,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后改用钛板固定。术后随访17个月,双下肢等长,患肢延长后行走功能正常(图2)。

图1 肢体短缩治疗右小腿Gustio Ⅲ C型骨折大体照片及X线:(a~b.右小腿Gustio Ⅲ C型骨折术前照片;c~d.短缩治疗术后右小腿照片)

图2 肢体成活后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治疗后大体照片及X线(a.右小腿Ilizarov外固定架安装术后照片;b.右小腿骨延长4个月后,双下肢基本等长,延长段骨矿化良好,但骨折端骨痂形成不良;c.右小腿骨延长后,双下肢大体照片;d.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改用钛板内固定后照片)

4 讨论

Gustio ⅢC型骨折属于肢体不全离断伤[4]。Gregory等[5]将同一肢体的皮肤、血管、神经、骨骼4种组织中存在3种及以上的损伤定义为肢体毁损伤综合征。Gustio ⅢC型骨折具有伤情重、病情复杂、需急诊手术处理等特点,需要短时间内制定包括截肢、保肢及保肢方式等合理的治疗方案[6-13]。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血管桥接、异位寄养等方式先后应用于断肢再植的治疗中,提高了再植成活率、扩大了适应证[14-15]。对于Gustio ⅢC型骨折,可通过Flow-through皮瓣移植在恢复下肢血供的同时,解决下肢创面覆盖的问题[16-17]。Ilizarov技术的理念为“张力-应力”法则,强调“缓慢、持续、有效”的牵拉[18-19],逐渐牵拉刺激组织生长并达到骨延长的目的。罗旭超等[20]对7例儿童小腿离断患者应用短缩-延长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Jiang等[21]对小腿离断的患者同样采用了一期短缩再植、二期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的治疗,达到了双下肢等长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7例患者均保肢成功,且通过Ilizarov骨延长治疗,达到双下肢基本等长的目的。所有患者延长段骨矿化良好,骨折端及骨延长段均达到骨性愈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中,优3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71.43%(5/7)。以上结果表明,无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接受肢体短缩-再延长技术序贯治疗后,患肢在恢复患肢长度的同时,患肢功能未受到较大影响,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及恢复。在肢体短缩-再延长技术序贯治疗Gustio ⅢC型骨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22]。第一,急诊手术时要做到彻底清创,清除创面内污染、变性组织,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彻底清创是保肢成功的基础。第二,要结合血管损伤情况及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决定骨折端短缩长度。第三,尽量保证吻合的血管处于无张力状态,神经、肌腱需要一期修复。第四,评估神经、血管吻合后吻合口周围软组织遗留及存活情况,依据软组织条件设计肌瓣或转移瓣覆盖神经、血管走行区,尽量避免骨外露。第五,选择适当的二期骨延长治疗的手术时间。第六,根据肢体短缩长度选择适宜的骨延长速度及频率,并根据患者牵拉过程中的感受及时调整。刘敏等[23]认为,血管吻合口的形态结构在吻合后30 d趋于正常,在肢体成活后至少1.5个月进行骨延长,可避免牵拉过程中出现血管危象。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Ilizarov外固定架安装1周后进行骨延长治疗,牵拉速度为1 mm/d,每天进行3~4次。牵拉过程中出现患肢软组织疼痛、患足不适、钉道红肿、渗出等情况时,给予暂缓牵拉速度,加强针道护理等对症处置,同时在牵拉过程中观察患肢血运的变化。

综上所述,肢体短缩-再延长序贯治疗Gustio ⅢC型骨折疗效满意,既提高了保肢成活率,又降低了保肢难度,达到双下肢基本等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右小腿保肢固定架
手足毁损伤的保肢治疗
追风逐日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无天于上2035(一)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假体重建肘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下肢毁损伤保肢的综合治疗体会
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