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作怎能少了它

2023-02-03曹梦恬

中国收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牧牛斗笠耕牛

曹梦恬

春天万物复苏,久居城市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装,邀上三五好友踏青、郊游。而对于生活在乡间的农人来说,经过一个冬天漫长的閑暇时光,正式迎来了大忙的春耕时节。

作为重要的劳动生产力,牛在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旧时民俗“鞭春牛”,就是农人以聚会的形式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并规劝农事,开启春耕。

由于耕作和蚕织是古代农人的主要农事工作,因此经过文人骚客对这类行为的描绘,演变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耕织题材。其中,由于牛的形象频繁出现,耕牛、牧牛的动作被反复总结描摹,由此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绘画风格,也出现了许多以牛为主体的名作。

宋代李迪的《风雨牧归图》便是其中之一。画作表现的是暴风雨来临,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逆风驱牛回家的场景。画面中岸边的柳枝、芦苇以及杂树在大风中剧烈飘摇。前面的牧童跨坐在牛背上,弯腰低头,一手扶住牛背,一手拼命按住斗笠不让它掉下。后面的牧童反向蹲坐在牛背上,似乎在寻找什么,大概是斗笠被狂风刮跑发出了呼叫,声音惊动了前面的耕牛,使得它在赶路的同时也回头张望。画家用高超的技艺,将这突发的瞬间定格在画面上,使得画面极具张力,生动无比。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不仅在山水画上有新的风貌,同时也尤工画牛,创作了大量耕牛、牧童题材的画作。其中右页中的这幅《牧牛图》尤为有趣。不知大家有没有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身材娇小的牧童在无鞍无蹬的情况下是如何骑上比他们身量高出许多的牛背上的?通过这幅《牧牛图》我们似乎就找到了答案。画面十分简练地刻画出了一牛一人,幼小的童子,两手扶着牛角,一脚踩上牛脸,寥寥数笔把“蹬鼻子上脸”的动作刻画得极具故事情节,不仅解了大家的困惑,也让观者会心一笑。

到了近现代,由于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牛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很多深入农村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牛、描摹牛,涌现出了很多画牛的艺术精品。王震的《牧牛图》用水墨皴擦的方式画牛,体现出了牛敦实的形态结构和形象。画面中,一位放牧的孩童坐在牛背上,横吹竹笛,体现了在劳动的间隙悠然自得的闲趣。

李可染也有很多以牛为主题的精彩画作。从《杨柳青放风筝》作品来看,他画的牛纯以水墨的形式表现,少用线勾勒,颜色也以重墨为主,整只牛在他的笔法下显得水墨淋漓。一个放牛娃随意坐在牛背上,背着草帽,一手牵着牛的缰绳,一手拉着长长的风筝线,风筝随风已经飞得很高。整个画面干净利落、用笔简练纯粹,刻画出了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生动情景。这是艺术家长期深入生活的积累和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牛早已不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力,但是牛的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依然被我们所赞颂。那在田边悠然行走、犁地耕作的场景虽然逐渐消失,但却被永恒地印刻在了艺术作品中。

猜你喜欢

牧牛斗笠耕牛
耕牛和农民
斗笠
全真道圆明老人所述修性《十马图》试论
牧牛图:禅宗“渐悟”的教科书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买头耕牛
耕牛“猝死症”防制
大足石刻《牧牛图》艺术的美与宗教义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