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2023-02-01汤俊波张英锋

考试与招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奇霍兰德选科

□汤俊波 张英锋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的一种强大动力。“3+1+2”新高考选科离不开兴趣的激励。那么如何去发现兴趣呢?有的同学兴趣鲜明,比较容易做出选择,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兴趣不明显,在选科时无从下手。本文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探索学生的职业兴趣,及时引导学生确立“3+1+2”新高考选科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解析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将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类型归纳为六种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如图1)

但是,这六种兴趣类型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邻职业兴趣类型的相关度最大,相隔职业兴趣类型的相关度次之,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最小,而且每一种类型又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情况如表1。

表1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情况表

二、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1.从“岛屿”计划中探索选科的方法

生涯规划老师可以将六种类型的职业兴趣创设情境放到六个岛屿上(见表2)。在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放松心情,畅想如果自己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旅游的机会,他们有机会可以到下列6个岛屿中的一个,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验生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仅凭兴趣挑选出自己最想去的岛屿。同一岛屿的人交流想法,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看看大家都有哪些共同的兴趣爱好。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结合霍兰德兴趣类型与职业匹配情况表,查看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

表2 探索岛屿计划表

以高一学生小高为例:他喜欢前往天文馆、科技馆、图书馆的岛屿,喜欢与科学家、化学家进行沟通交流。在后续的沟通中也发现,小高同学沉稳冷静,说话有条理,善于思考,擅长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热衷于参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喜欢从事化学、生物、医药、程序设计等需要动脑的研究工作。从这些职业的性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职业与理科专业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选科的过程中,小高同学可以专注于理科专业,结合他的强项物理、化学,推荐选择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

2.从兴趣测试中探索选科的方法

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对高一的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对于兴趣代码一致性较高的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查看职业类型,根据不同的职业性质确定自己的选科;测试过程中也会发现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代码一致性得分较低,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高一年级小奇为例:

小奇同学在研究型(I)和企业型(E)的得分比较高,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小奇同学既可能对“研究型”的职业很关注,也可能对“企业型”的职业感兴趣,看起来像是搞研究的工程师成了董事长,相差甚远,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两者并不矛盾。比如当下很多搞技术、科研的研究者最终也成为了管理者。通过与小奇的交流可以发现,小奇同学对物理、化学两门学科很感兴趣,且这两门学科的成绩也非常好,政治学科也是他比较感兴趣的,只是成绩不如物理和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三门则成绩平平。小奇对自己要求非常高,自己的作业、错题本、试卷分门别类,梳理清晰,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同时又善于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帮助老师解决同学的疑难问题,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所以,小奇同学在接下来的选科中可以考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在未来专业选择上可以考虑一些财经、企业管理、政法等相关的专业。

三、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启示

1.学生自我兴趣的生成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

高中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随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兴趣培养、兴趣固化等兴趣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选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根据自我兴趣、自我能力、自我需求的提升,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高考科目选择意向。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学科兴趣不是很明显,无法选择,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兴趣的职业角度出发,看看未来职业的选择都需要哪些学科素养来支撑,进而确定自己的高考选科组合。

2.有助于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

霍兰德职业测评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相对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兴趣与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同时为学生“3+1+2”选科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辅导教师通过“岛屿”计划进行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感悟反思,提升生涯教育教学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互动等方式,给学生更为生动、个性化的辅导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反观和判断,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寻找兴趣点,有助于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

3.有助于高中学段学生“3+1+2”文理选科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职业兴趣影响学生“3+1+2”选科。当学生所选的科目与职业类型匹配度高时,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潜力会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成绩普遍较好。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可以帮助高中生从兴趣出发,及早认识自我,适时选科,从整体上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高中学段学习生活过程中,及早探索职业兴趣,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应用到高一“3+1+2”选科中,通过“岛屿”计划、职业兴趣测试、沟通与交流等方式较为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强化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将职业兴趣、自主选科、未来专业相联系,快速突破选科带来的迷茫和困惑。

猜你喜欢

小奇霍兰德选科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得到滑冰鞋
玩具总动员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看,我的石头
荷兰“家畜养老院”
被纵容的天才
狗熊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