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增材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27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庞雨花陈丽华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增材课程体系校企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庞雨花 陈丽华

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了增材制造作为新兴行业,所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融合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校企共建可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方法,全方位培养教师职业素养、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途径,校企深度融合的方法,为高职院校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尤其是在国家提出“科技兴国”、“智能强国”的背景下,社会需要大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兴产业岗位。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6月公布了一批新增专业目录,其中,“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被列入其中。

1 高职院校增材制造人才培养现状

现阶段,增材制造已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大领域,如军事领域、医疗领域、机械制造领域等。因此,增材制造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现阶段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缺口巨大。其中,以技术应用技能为主、设计为辅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尤为欠缺。

针对目前这个现状,增材制造复合型应用人才输出的主体—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与课程,重点培养能够从事3D逆向创新设计、3D打印设计、3D打印服务与设备操作等相关工作岗位的人才。但由于增材制造人才培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原有相近专业基础上开设,人才培养规模偏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够协调,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有一定脱节。此外,增材制造种类繁多,若要建立一个完备的实验实训室,需要投入金额巨大的软硬件设施,这对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实验室条件有限,直接导致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科技兴国”、“智能强国”的大背景下,增材制造作为新兴专业,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任的专业教师都是从相近专业转过来的,普遍存在专业领域内与社会行业进步脱节、教科研经验不足、实践技能水平偏弱、教学理论与方法偏陈旧的问题,这些都导致学校教学水平无法适应增材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

(3)校企合作有待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本校也在各个专业都积极实行了校企合作。因此,在建增材制造专业之初,学校领导极其重视,与相关教师积极探访寻求相关企业的合作。但是由于增材制造技术范围较广,设备种类繁多,一时间无法一一接触,同时由于增材制造设备对环境等各方面条件要求较高,导致校企合作一直流于表面,亟待深入。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案与策略

要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满足社会与企业对增材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增材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输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的本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需要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要包含本专业专家与教授,还应包括企业资深工程师、行业领域专家等,一起讨论并制定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增材制造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课程体系。鉴于增材制造对专业教学设备需求比较高的特殊性,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根据社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置分别偏重于理论和偏重于实践的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增材制造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能有基于不同岗位需求的技能,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同时,为了让增材制造专业与技能发挥至极致,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只有把创新放在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才能打造出一支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学生特点,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国家级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赛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用,继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水平与实践技能。

(2)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结合增材制造整体发展现状与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全面提升教师技能。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理实兼备的专任师资队伍,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增材制造作为新兴行业,教师往往也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指导,需要不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校、行业、企业组织的相关培训,增强理论素养,加强自身学术造诣,同时多加走访各类型的增材制造企业,了解各种各类增材制造的特点,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此外,多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与广度。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深度进入企业脱产培训,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以便更好的掌握企业相关技能,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并将需求转化到日常教学中,让教师在增材制造专业的点和面上均得到提升。

(3)校企深度融合.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无论校内教师如何努力的教学,也很难将企业实际需求带入到校园,这就要求学校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聘请具有深厚工作经验的企业一线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并参与到日常教学中。邀请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共同编撰相关教材、开发课件、建设实验实训室,为增材制造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兼职教师不定期带领师生走入企业,近距离接触企业实际案例,了解企业生产规范,掌握企业生产技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多方位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最后,学校严格落实派送专任教师脱产去企业实践的制度,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累积设计与生产经验,以此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3 结语

增材制造作为一项新兴的、先进的制造生产技术,已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随着增材制造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在依托本校实验实训室、教学资源、专任教师的同时,将企业兼职教师引入学校,将专任教师派入企业,将学生带进企业学习实践,让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更好的培养具备优秀职业素养、深度理论知识,高超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增材课程体系校企
石材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激光增材制造仿真过程分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种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机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