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3-01-27福州工商学院陆宝林汪陈榕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工作

◇福州工商学院 陈 希 陆宝林 汪陈榕

教育是我国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实验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实施的载体,该内容的管理水平与质量,可以推动高校教育发展,提升学校实验教育质量。本文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实验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高校专业教育中,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以实验的方式开展,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与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更好的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与功能,提升高校整体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校实验室中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责任制度有待完善

通过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发现存在责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比较重视大,由不同的职能机关与学院一同承担,每个部门负责的内容与工作都不同。如学校教育处负责实验室的管理、设备管理处负责实验室的设备问题[1]。实验室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导致各个参与管理的部门无法很据自身的工作职能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虽然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参与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但是因为责任制度的不完善,无法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理想状态,真正的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1.2 设备有待更新

学校教育资金有限,为了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与质量,会将学习内部的资金投放在科研领域,忽略对实验室设备的更新与完善。通过对当前教育实验室情况的分析,主要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实验室的布局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一般学校的实验楼都是经过房屋用途调整后才成为实验教学楼。通过对教学楼的简单处理,使该房屋变成实验楼。由于实验室内各种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真正的展示出实验室的功能,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实施与开展。第二,实验室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校教学中,需要的实验试剂与设备较多,同时还需要管理者开设独立的仓库存放有危险性的试剂与设备,以此保证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实施。但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忽略实验设备的摆放与安全管理,最终造成安全问题。

1.3 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专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若是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则及时提出建议或者整改方法,以此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2]。但是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实施自身的监督职能,对这一工作进行动态的监管。由于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工作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并整改,影响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

1.4 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促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与优化的核心。若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到位,则无法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作出贡献。通过对当前工作人员的综合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培训工作不到位。科学的培训活动,能够提升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安全使用意识,能够保证实验安全管理效果。但是学校并没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教职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忽略这一内容的教育。第二,安全技能未灵活运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根据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以此提升安全管理效果。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安全技能,影响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这一工作开展的意义,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管理制度[3]。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学校实际工作情况为主,根据当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管理小组的建设,明确实验室管理中主要的负责人,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利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能力与职能,以此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建立责任机制。该制度的建立,可以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与职能,落实安全管理内容。若是在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则查找相关的负责人,并要求其进行整改。第三,加强对设备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根据此进行使用。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使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关使用、采购,以此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安全管理效果。

2.2 加强投入,更新设备

为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提升实验操作的安全,学校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经营模式,提升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增加资金的投入,提升实验场地、设备的安全,为学校师生学习构建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以此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应对提升对实验废物排放的重视,加强这部分内容的管理,减少实验废物对空气、土地的影响。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讲,专门的负责人可以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监督,利用专人负责的方式,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促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4]。为了提升学校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降低实验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可以对师生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其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意识,并要求教师以轮岗的方式担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员,丰富安全管理队伍,促使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3 引入信息技术,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效果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管理工作效果,促使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实验设备的维修、实验仪器的更新与采购、安全实验规则制度的建立[5]。信息技术的引入,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使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实验室综合情况,并利用自身的专业对相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不仅提升内部工作质量,同时可以促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在高校实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线上管理平台,将此与实验室工作有机结合,对实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的监管,提升工作质量,促使实验室工作顺利实施。

2.4 加强人员培养,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活动,是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与管理意识的重要举措。实际工作中,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利用多样化安全培训活动,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这一活动主要是针对学校师生,通过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正确使用安全室设备、仪器,培养其安全意识[6]。学校实验室管理者可以与教师合作,编写安全教育手册,利用互联网或者宣传栏,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使学校师生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升工作质量。第二,建立考核制度,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专项考核,以此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考核制度的建立,就是解决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问题,使其了解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并做好相关的完善,对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人员支持。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促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对学校师生、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可以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效果,发挥实验室教育工作价值,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与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导致该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引入及人员素质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实验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安全的开展,为优秀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工作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