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井支护方案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研究

2023-01-26王经纬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11期
关键词:煤柱锚索顶板

王经纬

(山西长治经坊庄子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

我国煤矿煤层埋深较深,开采常常采用留设煤柱开采形式,传统的留设煤柱开采会在煤柱上部位置形成一定的应力集中区域,使得周边巷道出现较大变形及冒顶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提升煤矿采出率,降低煤炭资源的浪费情况,提出无煤柱开采技术,无煤柱开采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煤矿开采的回收率,同时能够避免煤矿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是我国煤炭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1-2]。在无煤柱开采技术使用过程中,由于顶板难以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使得巷道顶板极易出现失稳情况,同时复合顶板造成的冒顶事故同样是造成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加顶板支护稳定性,提升矿井开采的安全性,对巷道支护进行研究十分重要[3]。但考虑到不同地质矿井支护无法一概而论,所以本文以某矿为研究背景,对矿井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保障。

1 数值模拟分析

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较大,需要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的支护方案。首先进行模型的建立,模拟软件选择UDEC 进行模拟分析,模型的尺寸设计为长×宽为200 m×60 m,设计巷道模型为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4.55 m×2.2 m,设定采空区尺寸为150 m×2.2 m。对模型进行模型划分,完成模型划分后对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设定,约束模型左右及下部约束,限制模型X、Y 方向的位移。在模型上部施加均布荷载,根据覆岩高度115 m计算可得均布荷载大小为2.76 MPa。对模型进行物理参数设定,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设定,完成模型的初始建立。

给出四种不同的支护方案:方案一选择尺寸20 mm×2 400 mm 的锚杆,锚杆间排距设定为900 mm、900 mm,每支锚杆选用3 支K2335 的树脂药卷,设定锚固力为50 kN。锚索采用尺寸21.8 mm×8 000 mm的钢绞线,锚索间排距为2 000 mm、2 400 mm,锚索采用3 支K2850 树脂药卷锚固,预应力为120 kN,同时在走向位置布置W 钢带,钢带尺寸为5 400 mm×245 mm。为了提升整体稳定性,选用恒阻锚索进行补强支护,锚索尺寸为21.8 mm×8 000 mm,恒阻器尺寸为65 mm×500 mm。方案二将方案一的锚索支护参数改为锚索位于巷道中心,布置排距为2 400 mm,预应力为120 kN,托盘尺寸300 mm×300 mm×12 mm,对比方案一少了一根煤壁侧锚索。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将锚索长度变为6 000 mm,布置排距设定为2 400 mm,同时锚索布置于回风巷顶板中心,预应力120 kN。方案四锚索长度变为7 000 mm,布置排距2 400 mm,锚索位于回风巷顶板中心,预应力120 kN。对四种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模拟,本文仅展示方案二下的巷道垂直应力及位移云图,如图1 所示。

从图1 中可以看出,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巷道煤壁帮,最大应力约为3 MPa;从垂直位移云图可以看出,方案二的切缝线发育较好,能够切断采空区顶板由于垮落造成的巷道顶板变形,巷道顶板下沉量较小,留巷较为成功。

图1 方案二

对四种方案下顶板下沉量进行汇总,绘制直方图如下页图2 所示。

图2 四种方案下顶板下沉量

通过在巷道的顶板布置监测线,用于监测巷道顶板下沉情况,根据顶板最大下沉量可以看出,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巷道顶板的最大下沉量分别为220 mm、230 mm,两种方案下顶板下沉量相差不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顶板的最大下沉量分别为285 mm、263 mm,两种方案与方案一和方案二相差较大,所以相对不利于巷道的稳定和控制。综合对比方案二与方案一支护参数可知,方案二较方案一每排少一根锚索,但两者的支护效果相差不大,所以从经济性角度出发,支护方案二较优。

2 支护方案设计及应用

为了保证切顶能够顺利进行,保护巷道和抵挡矸石入侵,对巷道进行动压加强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DZ25-25/100 型配合π 型钢梁棚,架设3 排,1 梁4 柱布置,柱距0.9 m;整体支护设计方案如图3 所示。

图3 整体支护设计图(单位:mm)

为了对巷道的表面位移进行检查,在回风巷的顶底板布置位移测站。从开切眼位置每50 m 布置一个位移测站,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变形量的监测,得到巷道围岩变形量曲线如图4 所示。

图4 巷道围岩变形量曲线

从图4 优化支护参数后巷道围岩变形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此时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同时巷道两帮移近量同样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但增长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滞后工作面70 m 以内时,此时增长速度较慢;第二阶段滞后工作面70~100 m 时,此时的增长速度最快,巷道整体变形在此阶段最为明显;当滞后工作面距离达到100 m 时,此时围岩变形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210 mm,两帮移近量的最大值为180 mm,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变形,整体支护设计较为成功。

3 结论

1)通过对支护方案模拟发现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巷道煤壁帮,最大应力约为3 MPa,切缝线发育较好,能够切断采空区顶板由于垮落造成的巷道顶板变形。

2)综合对比四种支护方案下的支护参数及支护效果,从经济性角度出发,支护方案二较优。

3)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此时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增大的趋势逐步减缓,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变形,整体支护设计较为成功。

猜你喜欢

煤柱锚索顶板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巷道合理留设煤柱宽度分析及支护设计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初次来压期间不同顶板对工作面片帮影响研究
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对嵌固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