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文言虚词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24赵君花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助词虚词连词

赵君花

《考试大纲》中对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作了明确的规定:何、乃、之、也、其、与、乎、而、以、者、则、所、且、焉、因、于、为、若。看似仅仅是18个文言虚词,数量不多,可涉及到的意义、用法却零散又复杂,记忆压力过大。同时,仅仅掌握这18 个虚词也是远远不够的,考试中往往还会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虚词。因此,引入思维导图将所涉的内容条理化、明晰化便显得十分重要,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一、利用思维导图把握文言虚词的动态流变

文言虚词尽管意义、用法繁多,看似毫无头绪,但有其本义源头。从其最初的意义和用法出发,借助思维导图将这些文言虚词的演进流变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如此一来,对于文言虚词的掌握将会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若”字。参考《说文解字》的内容可知:若,择菜也。即择捡菜蔬之意。其甲骨文状若高高举着双臂梳理长发的女子,表示柔顺、顺从之意。这也是其最初的本意。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若”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为“顺从”义可进一步引申为“与……相似、一致”义,故可将其看作动词表此义。《庄子·逍遥游》中“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便是化用了此义。在动词的基础上,“若”又被引申为连词,表“假如”义,可译为“假如……”“要是……”。在后来发展过程中“若”又当作代词使用,表示“你”“你们”,常用于“若辈”“若曹”。此皆“若”字的引申义,究其根本,其意义与最初的本义均息息相关,无外乎是在发展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与需要而进一步外延引申出来的。因此,在文言虚词的教学中,便可尝试借助思维导图将这一关联表现出来。以“顺从”原义为起点,引申为“与……相似”,再由动词引出连词和代词,借助清楚明白的图形工具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此字的渊源与演变历程,从而使得文言虚词的学习更成体系、成系统,清清楚楚。不仅是“若”字,其他重要的文言虚词均可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说文解字》了解虚词的原意与主要的意义演变,从而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并加以理解与记忆。

这样“追根溯源”的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些文言虚词的意蕴从何而来,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流变才成为了现在这看似错综复杂的样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激起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此一来,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言虚词的学习与记忆中。所以,借助思维导图学习文言虚词,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二、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文言虚词词性的分类

学习文言字词,词性无疑是绕不开的一环。掌握好词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文言虚词的词性通常情况下被划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代词等几类。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所在语境、位置等的不同,其词性也往往会发生变化,词义自然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思维导图则可以很好地将这些词性的变化、词义的改变进行细致的划分,易于学生系统地学习与把握。

以“其”字为例,词性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连词、代词、助词、副词。作为连词,“其”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是……”。在《逍遥游》一文中有所体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作为代词,根据人称的不同又有了进一步的细化,作为第一、第二人称代词,被翻译为“我(的)”“你(的)”;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被译为“他的”“它的”;“其”还可以作为指示代词,被译为“那(里)、这(里)”。作助词时,“其”并没有实际意义,不过是音节助词,翻译时可不译。至于“其”作副词时,意义主要有二,一表反问,译为“难道”,《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其孰能讥之乎”便是化用此意;二表商量语气,译为“还是”,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吾其还也,亦去也。”可见,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十分灵活,且用法颇多。若只是死记硬背,难免会造成混乱,很难准确把握每个文言虚词的词性,自然也无法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的词义。针对这一困境,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思维导图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做好文言虚词的归纳总结工作,将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尽可能完整地进行梳理,而后自行构建适宜的思维导图,使得文言虚词的词性及不同词性的词义为何,以一种清晰明了的具象化图形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分发给学生让其深入学习与掌握。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至于知识的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的绘制则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亲自动手之后对有关知识更加熟悉,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可见,利用思维导图对文言虚词的词性进行分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系统性地掌握文言虚词的结构,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借助思维导图融汇多种文言虚词学习法

对于文言虚词的学习,学习方法其实有很多。正如其词义的错综复杂一样,这些不同的学习方法也是零散、难成体系的。在此情况下,可以用思维导图对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

例如,可以将位置判断、古今异同、归纳迁移、吟诵体悟等方法用思维导图进行明晰化的体现,在图中简明扼要地表现出不同方法的技巧、作用、优势、劣势等内容。如位置判断法,便是根据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和用法也不尽相同这一点来深入学习文言虚词。通常情况下,一个文言虚词位于句首时,一般作助词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引出下文议论,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解议论主体的情感态度和语气;有时文言虚词位于句首时,还用于逻辑表达中的因果关系。而文末的文言虚词,则通常是用以表达感叹、陈述、疑问等语气,“焉”“者”“乎”等词通常会被用于句末。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可运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位于什么位置表示什么意思,发挥何种作用,哪些文言虚词通常更容易出现在哪里等,均可以在图中体现出了。这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且明确掌握这种学习方法。至于其他诸如归纳迁移、吟诵体悟等方法也可如此被纳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之中。这对于教学效率、学习效率而言均是良策。

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种教学方法融汇贯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何种方法分析文言虚词的词义,不仅大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度,同时更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升课堂效率。

综上,文言虚词作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始终是老师与学生头疼的对象,而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文言虚词的教学中则有利于大大降低文言虚词的教学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尽可能地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对文言虚词有更深入、系统化、条理化的理解的同时,能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助词虚词连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