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漆艺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续与发展

2023-01-24杨力智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天工 2022年31期
关键词:漆艺创作传统

杨力智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一、漆艺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一)与时代内涵的吻合

当下,文化繁荣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活动的向好发展,更多的是它所承载的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需求。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艺术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人们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有所提升的重要条件。

漆艺文化在我国自出现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逐渐实现了与音乐文化、建筑文化以及书画文化的相互融合。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创新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文化重塑的重要推动力,漆艺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包容且观念新颖,无论是空间设计,还是环保意识的觉醒、艺术哲思的考量,漆艺文化都能迅速找准目标与定位,逐渐契合时代发展并跑出“加速度”。

(二)传统与当代的衔接

漆艺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离不开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主要门类之一的漆艺文化,在提升作品精神高度、增强艺术表现力、阐发当代精神气韵、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漆艺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枢纽。漆艺文化不仅承载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史,同时也是我国当代艺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漆艺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它既是一种文化自觉,又是文化自信的自然体现。因此,无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对当今文化的发展,漆艺文化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漆艺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重视程度的欠缺

目前,漆艺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对于主要从事漆艺创作的民间漆器工厂来说,在产品造型上只是一味地模仿传统造型,没有创新意识。产品质量以及形式完全与市场脱节,对国内漆艺文化的发展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漆艺作品的相关展览来看,展览的频率还相对较低,导致漆艺文化的传播与漆艺艺术家的相互交流相对较少,社会公众对漆艺文化的认知度也因此较低。

(二)工业生产的冲击

如今,传统漆艺生产很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加之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其快节奏、高效率、大批量的属性和特征与传统漆艺文化的慢节奏、低效率、高成本特点完全相悖,使得传统漆器手工艺品的创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漆艺文化的传播呈现出持续萎靡之态。同时,缺乏个性的批量化生产的工业制品大量涌现,这些产品看似既体现着当代艺术的新颖特色,又呈现着传统文化的艺术光辉,实则是披着传统的外衣,打着文化自信的旗号,充当艺术的伪装者而已,真正的文化底蕴无从体现。

(三)课程设计的缺失

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力量及重要环节,在漆艺这门传统文化功课的设计上略有不足。其一,全国开设漆艺课程的高校屈指可数,且有些学生对漆艺文化的起源有所误解,最终导致其在漆艺文化的认识上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其二,能够进入高校从事漆艺教学的教师也是极为匮乏,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被新时代的文化形式所掩盖。其三,漆艺课程的类属不分明。全国各高校将漆艺专业归入不同专业体系,在有些高校被归为工艺美术系,也有一些高校将其列入公共美术系,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模式。除此之外,漆艺界的工艺师还是以老一辈漆艺家为主,青年工艺师极少,而在一些高校甚至没有设置漆艺课程,漆艺在高校处于边缘化甚至缺失的状态。

(四)就业前景的限制

漆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职业艺术家在漆艺界难以长久立足,若将漆艺作为谋生的技艺那可谓难上加难。一方面,漆艺的发展尚未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社会对漆艺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极少,导致绝大多数毕业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漆艺专业的学习,转而选择其他专业领域来谋生。另一方面,目前漆艺的发展暂且不能为生存带来利好,职业漆艺家也就相对较少。目前,对于绝大多数职业漆艺家来说,付出成本与收入极不协调,导致其生存压力极大,很多漆艺工作室面临着解散的困境。

三、漆艺文化的“续”与“造”

(一)萃取古今,深入表达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如何让漆艺文化再“续前缘”、再“造新血”?绝不是简单复制传统,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把握时代需求,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漆艺源于群众,也要回归群众,既需要大力弘扬漆艺文化,鼓励漆艺发展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也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漆艺作品的创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比如,我们可以让科技智能助力漆艺文化发展,在相关网络平台上推送漆艺术的介绍、制作流程、作品展示,从而让漆艺走进大众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进而创作出更加富有时代精神、个人情感的漆艺作品,增加大众对漆艺文化的认知,引领大众的漆艺审美。

此外,许多漆艺文化者在挖掘与弘扬漆艺文化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并着手编写漆艺文化类的相关教材,开发漆艺文化产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继承与发展漆艺文化的有效方式,应当受到鼓励并给予高度认可。

以笔者作品《仞》系列为例,作品采用脱胎漆器的形式,以大漆材质的独特性来彰显儒家“自然天道”思想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脱胎漆器制作时经历的由柔韧的夏布向坚硬的漆器的蜕变过程,代表着天道运行生生不息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状态。作品器型上以周朝礼器“鼎”“牙璋”等为设计雏形,“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礼器之一,在古代祭祀仪式中以鼎来烹煮祭祀食物,是人与神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由于周礼中对鼎有着重要的规制,因此“鼎”也被赋予着王权、一统天下的象征意义。将象征战争、讨伐、出征的“牙璋”通过艺术设计手法去除了两侧的锯齿,不仅体现出对战争的反思与“止戈”之意,还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威仪之美。以中国传统儒家审美思想为基本理念,将传统礼器造型语言与当代审美元素相融合,创作出符合当今审美风尚、具有当下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是对传统漆艺的传承与发展。

(二)融合发展,理性应对

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背景下,漆艺文化应当回归自我,坚守本源,遵守其固有的本真与规律,尤其是不应在商品属性泛滥的当下丧失文化属性。

漆艺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在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不应一味地大批量复制,而应充分与其他传统产业文化以及国内外不同的漆工艺有效结合,不断利用新的技法与创意去形成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当代漆艺术文化。比如,我们可以将漆艺术与文创产品融合发展,让福州脱胎漆器、北京金漆镶嵌、安徽犀皮漆、贵州大方皮胎漆器等尽显地方特色,这样既不失传统,又不与时代脱轨,不断在市场竞争中释放漆艺的潜力与艺术价值。

以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为例,该系以“国际视野、交叉培养”的视角,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合作腕表设计项目,与天津鹦鹉乐器有限公司合作大漆手风琴项目以及黄道婆特色文创产品开发项目。通过与地方特色企业共同开发创新产品的过程,学生不断夯实自身设计基础,既发扬了设计创新精神,又打开了传统大漆材料新的表现形式,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充分展现出民族特色以及个人特色。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同学大漆文创产品的研发制作不仅满足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在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艺术品质、视觉感染力方面展现了全新的创造活力,这是国内高校大漆文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成功教学案例。

(三)鼓励创新,正确引导

发展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于艺术学科的建设发展,高校应对漆艺创作教学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师资的投入力度,鼓励并引导学生创新漆器造型观念,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邀请国内外知名漆艺大师前来教学,互相沟通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漆艺术的发展,开阔学生的创作眼界并唤起其创作灵感。近几年国内艺术高校在漆艺教学上的交流互动也有所增加,例如“学院手工艺展览”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艺术高校之间相继举行。

同时,高校要发扬传承与再造的教学精神,对漆艺学科的系属加以具体的分类,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漆艺文化的重视程度,但是漆艺学科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漆艺文化要完全独立,还应该在艺术性上不断探索,在尊重传统造型的前提下,吸收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达形式,建立完整的漆艺学科体系,创作有时代感的漆器造型。

以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漆艺课程构建为例,其漆艺专业发展定位是培养学生在传统文化下进行个人化的现代情感造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水准创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漆艺课程构建中的课程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注重各漆艺课程的结构关系以及课程功能性;2.把握好漆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扩展课程,考察实践课程之间的组合协调关系;3.各漆艺课程的时序性安排合理,各年级课程解决不同的阶段性问题;4.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保证课程体系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课程的灵活可变性,不断演化出新的课程功能。不仅如此,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还在漆艺课程的教师队伍、教学实验室、教学配套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完善,为国内高校漆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

(四)加速转型,重焕光彩

漆艺作品的创作过程复杂、创作成本高等因素决定了其能够在漆艺术行业立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漆艺术家拥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因此,可以通过举办更多漆艺文化类的展览,为参展者提供奖励的方式来鼓励漆艺各界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设立更多类型的专项艺术基金,为漆艺创作者提供创作资金支持。此外,从现代漆艺艺术家角度看,漆艺艺术家应该不断拓展知识层面,了解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不同艺术领域方向对漆器造型有一个新的审视思考。我国漆艺发展应向日本、韩国多学习、多交流,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漆艺发展的道路,创作出当下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展现当代漆艺家个人情感、时代精神的漆艺作品。

以“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为例,自2010年创办以来,每三年举办一届,是湖北美术馆名片式的学术展览项目。湖北美术馆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来构建当今这个时代的大漆世界,从漆语、源流、平面、造物、空间等不同维度拓展当代漆艺的创作视野,每一届国际漆艺三年展都会不断挖掘年轻创作者,给年轻创作者提供一个与国际顶尖漆艺大师同台展览、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届的展览都会根据当今漆艺的发展现状关注不同的主题,其中,“传统的材料如何对接当代审美趣味?漆艺创作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是“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始终不变的学术课题。当今漆艺的发展正是需要更多像“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这样的学术展览来搭建漆艺创作的学术交流平台,加速漆艺的当代化转型,推动漆艺重回百姓的日常生活,进入公众视野。

四、结语

漆艺在当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续与发展,是艺术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持坚定信念之使然,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最深沉的力量之必然。因此,在传承与发展的前提下,当代漆艺艺术家还应当从思维观念领域寻求突破,为漆艺文化的自然生长以及当代性转换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再话漆“语”,再创漆“绩”。

猜你喜欢

漆艺创作传统
现代漆艺首饰的趣味与创新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