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路径研究

2023-01-23郭岩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育人

郭岩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促进整体育人体系优化,必须要结合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际,理清“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新背景下“三全育人”的现实难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践路径,对于推动工作创新,助力“双高计划”,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随着“双高时代”的到来,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历史飞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建立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凸显“高”、彰显“强”、体现“特”,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是“双高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奋力构建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体现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战略要求。深入认识和推进“双高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三全育人”,顺应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同时契合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1]。

二、“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实难题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各高职院校都在深入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注重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坚持育人和育才统一发展,极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职院校处在新的发展背景和机遇下,离“三全育人”实际目标仍有差距,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2]。

(一)全员育人角色缺位,协同性不足

想要“三全育人”能够更好地落地实施,构建全员参与、职责清晰、良性互动的育人体系必不可少。但目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岛化”现象,育人主体“角色缺位”,部门合力“条块分割”,导致育人边界模糊,极易形成单打独斗的局面,育人协同性不足。育人主体“角色缺位”方面,由于育人队伍对立德树人认识参差不齐,淡化了“立德树人”的共同追求,“育智不育德”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团组织、教科研部门、学工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对于部门合力“条块分割”的情况,主要存在各职能部门合力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比如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和信息沟通,会出现活动方案主题重复,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最终难以达到应有的活动目的和教育效果。

(二)全过程育人衔接脱位,契合度不够

自“双高计划”建设启动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加速推进,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这对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通过德技双修和工学结合的育人体系,契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再到就业,从专业理论课程到实训实践各个环节,做到育人工作全覆盖,将学生培养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由于受到历史惯性带来的传统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课程思政建设不到位、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单一。同时基于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全过程育人牵扯面广,头绪繁多,导致育人过程的宏观设计缺少系统性,各育人环节衔接脱节,契合度不够,难以形成育人合力[3]。

(三)全方位育人联动失位,融合度不高

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育人资源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联动,从而实现育人效果最佳化。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校外不同领域的育人资源在互相联动方面存在“失位”,资源整合方面融合度不高,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体制存在障碍,教学教辅、学工、行政、后勤等各职能部门难以顺利实现育人资源的高效调配。虽然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实施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但各职能部门往往是针对自身育人工作的目标设置来实施各自的育人举措,对其他职能部门的育人工作缺乏有效沟通,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从而无法产生本职能部门之间的互补效应。对于校外领域而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作为“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独特载体。这一独特的育人载体并没有充分发挥最大化的育人成效,原因在于校企双方在顶岗实习、职业技能考核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缺乏完善且稳定的育人体制,从而导致育人资源的协调和融合缺乏制度保障,难以发挥联动效应。在产教协同育人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价值导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明晰的教育内容涉及和管理考核办法,导致在育人过程中更多侧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职业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还有所欠缺,“重技能,轻素养”的情况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与“双高计划”建设中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

进入“双高”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迎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时机,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高职院校需整合“三全育人”的优势资源,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

(一)全员合力,共筑育人“同心圆”

基于“双高计划”的实施要求和目标实现需要,要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必须要确保有一支强有力的育人队伍,营造“人人育人”的良好育人生态,凝聚全员育人合力。在校内打造三支育人队伍,一是打造“融合体”思政队伍,首先,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中坚力量,这两支队伍作为思政工作重要主力军,是“三全育人”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效激发两支队伍的积极性,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围绕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制订专项制度,对思政课老师在教学成果评价、绩效奖励等层面给予特殊政策,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促进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彼此相互赋能,通过“课上课下”相互协同,打造德育共同体,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实现协同育人效果最大化。其次,发挥专业课教师队伍创新力量,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力量,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二是打造“四有型”教师队伍,落实新时代教师标准,强化德技兼修,引导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把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三是打造“服务型”管理队伍。打造一支为育人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人员队伍,从思想上强化“立德树人”意识,从行动上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办事效率。

另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优势,校企合作深入融合,彼此赋能,让企业深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商共讨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对接,构建学校与企业间嵌入式、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目的,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企业端需求出发,促进人才培养信息对称、供需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高职院校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促进校内外双向发力,强化和学生家长、社会组织的育人合作,密切家校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渠道,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增强育人工作的应变性和针对性,共同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打造一支校外社会组织育人队伍,让一批优秀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杰出校友走进校园,助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育人工作当中,发挥育人合力,共筑育人“同心圆”。

(二)全程接力,打造育人“培养链”

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整体而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育人环节出现断点,都会影响育人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根据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分阶段、有重点、全过程地打造育人“培育链”,促进育人质量的提高。

大一年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必须打破“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错误观念,树立学生的职业教育认同感和自豪感。职业理想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瞄准职业定位,明确职业目标的关键所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期待。大二年级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以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推动课赛融通综合育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锻炼,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大三年级突出职业实践教育。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发挥校外顶岗实习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强化学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通过全程接力,各项育人措施循序渐进、打造完整的育人“培养链”。

(三)全方位发力,挖掘育人“突破点”

从“大思政”视野出发,以“十育人”质量体系提升为抓手,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构建成效显著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一是提升课程育人功能,充分提炼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推动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育德和育才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二是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健全产教融合的科研育人协同机制,将育人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三是聚焦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实践作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育人优势,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四是拓展文化育人功能,搭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载体和平台,打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凝练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图谱,引导学生传承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涵养德技并修的人文情怀。五是创新网络育人功能,提升网络育人工作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根据高职学生的行为特点,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习惯。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培育骨干队伍,充实网络思政育人力量。六是落实心理育人功能,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构建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实践活动、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相结合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实施全程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全员心理保健意识,营造全校心理教育氛围,促进心理育人工作专业化、深入化、精细化发展。七是推进管理育人功能。构建领导负责、制度约束、检查激励和物质保障制度体系,在不断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升育人效果。八是深化服务育人功能。着眼学生“关心什么”、聚焦学生“需要什么”、最终帮助学生“解决什么”,切实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联动。九是完善资助育人功能,要树立高职院校联动企业、家长和社会组织等共建协同资助育人教育理念,通过进课堂、进实训室、进宿舍、深度了解困难生的思想动态、成长困惑、发展需求,靶向驱动困难生成长成才。十是优化组织育人功能,将育人贯穿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等建设之中,明确相关组织育人职责,围绕育人开展系列党团活动、学生活动,推进组织育人。

四、总结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实现育人目标,必须要认识到目前在三全育人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不足进行讨论,分析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实践体系构建思路和对策,为高职院校新时期的育人改革和创新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对于高职院校结合三全育人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育人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