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2023-01-23撰文谢敏振

求贤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十大强国战略

撰文/谢敏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等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论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人才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发展工作的战略指向,也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对人才工作、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领导,这既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使得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人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创新成绩单愈发亮丽、人才国际竞争优势稳步增强,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奏响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对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有着明确要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1]因此,在新征程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是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2]这一重要要求的提出,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2020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提出,近年来,城市而非国家正逐步承担起全球人才中心功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可以通过做强人才集聚发展地标和一流创新平台,打造中心城市人才发展“能量核”和“增长极”,以人才发展极点、支点上爆发式效应带动国家整体层面上的大发展。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重大命题提出以来,中央坚持统筹谋划,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政策举措落实落地,一批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创新平台开始涌现。在国家层面,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逐渐实现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互补化协作,探索形成雁阵模式人才支撑机制。在地方层面,南京、苏州、青岛、武汉等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正通过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完善“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深入实施各类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动态评价体系等举措,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国家级人才平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支点和雁阵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办好中国的事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结底靠人才,尤其是作为“科学帅才”的高层次战略人才。“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败敌者,众也。”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3]这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方面,要坚持实践标准、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另一方面,要围绕国家重点领域和产业需求,发挥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建立“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人才调配机制,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加强人才国际交流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自我隔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人才对外开放是双向的,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全球视野、加大开放力度、把握人才规律、创新方式方法,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推动人才国际交流合作,这使得各类人才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成为我国与全球加速互动的重要纽带。一方面,面对国内各类人才,采取国家公派、海外访学、出国进修、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互惠共享的人才交流,使得人才“走出去”步伐加快,对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面向国家急需紧缺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专门人才,采取发放工作许可证件、增设“人才签证”类别、实行外国人分类管理等措施,建立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的外国人才管理体制,使得人才回国、来华更加便利。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既使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也揭示了新时代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的实践路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4]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格外重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二十大强国战略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学习强国”礼赞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