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怀化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2023-01-22皮向红钱炬炬朱校奇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皮向红,钱炬炬,朱校奇,贺 艺,刘 军*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3.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

“十三五”时期,怀化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1],为全市“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发展现状

1.1 发展基础

1.1.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怀化市新建高标准农田5.542万hm2,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174 hm2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加固55座,有序推进大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7个;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880万hm2,总产量196.55万t;油料11.670万hm2,总产量18.41万t;道地中药材、精品水果、优质稻、种子种苗、油茶、茶叶、新晃黄牛、芷江鸭、竹产业、用材林等10大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基本成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26亿元,居全省第9位;第一产业增加值260.37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精细农业架构逐步成型。怀化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农业机械总动力471.39万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2%,其中水稻和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9.90%、52.86%;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80.90亿元;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6.8亿元;全市获得“两品一标”认证产品235个;碣滩茶、黔阳冰糖橙评为湖南省“一县一特”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全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另有黔阳冰糖橙、新晃黄牛、怀化碣滩茶、靖州杨梅获得“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荣誉称号;湖南靖州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洪江市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黔阳冰糖橙)优势区,麻阳成功入列全国柑橘产业集群基地县,培育了一批乡土特色品牌。

1.1.3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怀化市先后实施了“千村示范”工程、“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建设了一大批美丽宜居的现代化乡村。全市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建设国家森林乡村34个、省级绿色村庄(森林乡村)2 094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开展农房新建翻建改建,完成改造农村危房2.05万户;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速,农民生活和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全市88%的行政村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90%;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1.6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超过8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2],秸秆综合利用率84.50%,农田残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超过80%。

1.1.4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怀化市建成儿童之家的行政村覆盖率达80%,乡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90.50%,公立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总体实现;全市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应急广播建设实现全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一场两台”等体育设施建设,农村文娱活动进一步丰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达标率100%、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5%,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全市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稳步推进,全市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参保,稳步实现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全市大病保险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1.1.5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十四五”期间,怀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7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87∶1 缩小到2.53∶1,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怀化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48.71%。高素质农民逐渐增多,已成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率达到85%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地区(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062元,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13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1 0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7.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39万人,提前2年完成“十三五”搬迁安置任务,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州”。

1.2 主要制约因素一是三产融合程度不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低,土地集中度不高,规模经营主体少而弱,带动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仓储保鲜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融合程度不深,生产效益不高。二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在土地、人口、产业、技术、金融、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短期内农村难以跟上城市,造成城乡发展水平不一致,加剧了教育、医疗、人才和其他要素等的外流。三是部分地区乡村治理低效。基层党建不强、农村信仰意识淡薄、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乡村法治建设薄弱等。四是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劳动力老龄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远离乡村,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五是农业农村发展压力大。怀化位于武陵山片区,原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由于贫困面广程度深,尽管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总任务,但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发展质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返贫的风险;全市除鹤城区和中方县外,其余县(市、区)均为限制开发区,提升国土开发强度难度较大,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制约较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任重道远。

2 发展思路

2.1 战略定位

2.1.1武陵山片区山地精细农业引领区。“十四五”期间怀化市大力推进精简农业发展,聚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破解丘陵山区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的难题;大力实施山地精细农业提升行动,率先建成武陵山片区山地精细农业引领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一是发展精简农业。大力推行“小型农机+精简农业技术”相结合的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模式。积极研发并大力推广适合丘陵山区产业发展需求的轻便、灵活、易操作、性价比高的小农机;集成并大力推广适合怀化丘陵山区特点的精简农业技术,全面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者数量,在解决“谁来种地”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和劳务人工投入,率先在丘陵山区实现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二是发展山地精细农业。根据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布局与区域特点,结合粮食、油菜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划定和建设,进一步调优调精调特农业产业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带动力强的精细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全面对接《湖南省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规划(2017—2022年)》要求,着力建设以山地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树立精细农业示范样板。

2.1.2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依托怀化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将“生态+”“低碳”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加快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倾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与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种业创新高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等四大高地,率先破解在丘陵山区尤其是武陵山片区高效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难题,率先在武陵山片区完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而高质量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把全市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丘陵山区生态文明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先行区,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树立示范样板。

2.2 发展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农业农村的重要思想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支撑,以高质高效加工业贯通一三产,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怀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三城一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聚焦“三农”工作重心,优化农业农村布局,构建“一核三带”产业布局框架,重点建设六大百亿产业,大力发展山地精细农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等“四大”行动,科学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开创怀化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局面,树立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示范样板。

2.3 发展目标合理构建“一核三带”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乡村“三生”功能分区;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强化,农业持续增长活力逐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山地生态精细型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一县一特”逐步向“一特一片”集聚;农业品牌体系基本构成,“怀”字号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六大强农行动等“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基本建成六大百亿产业,农业高质高效大幅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入;优势资源逐步向农村高效、有序流动,农村资源实现高效利用;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融合步伐明显加快,区域发展差距与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宜居宜业条件更加美好。高素质农民占比明显提升,农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高涨,农民内生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联农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农民富裕富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间,怀化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成丘陵山区尤其是武陵山片区的战略高地,基本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丘陵山区生态文明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先行区,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树立示范样板。

3 主要发展路径

3.1 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深入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人才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围绕培育怀化优势特色“百亿”产业集群,提升“怀”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推动怀化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3.1.1品牌强农。

(1)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以“黔阳冰糖橙”“麻阳柑橘”为基础,整合全市柑橘品牌,积极打造“怀橙”区域公用品牌;以黄精、茯苓、天麻、山银花和虫白蜡等5个优势中药材品种为核心,着力打造“怀五味”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挖掘深化“碣滩茶”“大唐茶妃”“无射山”等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碣滩茶”区域公用品牌。

(2)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一县一特一品牌”“一片一品牌”思路,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着力打造怀化特色地方农业名片。加大对特色水果靖州杨梅、怀化高山刺葡萄、黔阳金秋梨、麻阳黄桃等品牌培育;对特色蔬菜会同竹笋、会同魔芋、托口生姜等地标产品的商标保护和品牌推介;对特色畜禽水产新晃黄牛、芷江鸭、雪峰乌骨鸡、溆浦鹅、辰溪稻花鱼、五强溪鱼、金背鲤的品牌建设支持力度。

(3)打造农业企业品牌。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品牌建设“内动力”,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名牌,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等。支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粮油营养知识宣传、区域特色粮油产品品牌推介,着力打造“侗藏红米”“金珠米业”“米米梦工厂” “小籽茶油”等知名品牌。

3.1.2特色强农。

(1)培育优势特色“百亿”产业集群。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坚持知名农业品牌引领,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粮油、水果、中药材、茶叶、畜牧水产、蔬菜六大“百亿”产业集群。

(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柑橘、中药材、蔬菜等“一特两辅”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按照“园区化、 农场化、合作化”经营理念,大力创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强劲,基础设施完善,产品优质安全,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

(3)建设特色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劲、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发展的产业强镇,推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以产兴镇、以镇促产、产镇融合。

(4)培育农业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文化为底蕴,保持原真性、生态性,打造一批集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宜居的“农字号”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茶叶特色小镇、杨梅特色小镇、茯苓特色小镇、葡萄特色小镇等。

3.1.3融合强农。

(1)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工程。依托怀化独特的山地富硒有机绿色资源与农业物产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粮油、水果、中药材、茶叶、畜牧水产、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优质粮油精深加工项目、优质果蔬加工项目、中药材产品加工及开发项目、优质茶叶加工项目、畜牧水产加工能力提升项目等。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推进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打造一批涵盖生产加工、科技服务、文旅休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水平,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造一批民宿集聚村、精品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和农事节庆文化活动[3],积极创建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等。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生活型服务业和电商服务业等乡村新型服务业。“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中方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靖州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及中国新晃黄精城。

3.1.4科技强农。“十四五”期间,怀化市重点建设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武陵中药材种植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一县一特”“一特两辅”“百亿”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推动龙头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实现农产品加工能力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新工艺、新产品。加强农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等,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骨干科技人才;推广农艺农机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提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和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3.1.5人才强农。“十四五”期间,怀化市实施高端农业人才引进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一是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训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高素质农民、获得资格认定的新型职业农业、就业一体化的新生代农民工。二是培育一批培育农村经济带头人,培育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培育乡土文化传承人,农村非遗传承人,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法治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养。三是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依托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激励各类人才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创业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青年、新乡贤等。四是培育基层农技人才,对全市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培育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五是强化市院合作,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围绕怀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实施重点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广项目。

3.1.6开放强农。

(1)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建设中药材、名优茶、油茶、蔬菜等为主导的出口示范基地,打造大湘西农产品出口加工集散中心;积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不断拓展怀化名优特新农产品;积极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组织参与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品牌评选和各种农产品专业会展活动,加大品牌创建、推介和营销力度,推动怀化农产品走向世界。

(2)鼓励农业生产要素“引进来”。引进一批先进装备、一批高层次海外农业人才;精心组织好麻阳县、洪江市柑橘节、靖州县杨梅节、中方县葡萄节、辰溪县稻花鱼节等特色节会,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参与怀化现代化农业建设;积极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

(3)强化东西合作。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承接粮、肉、果、蔬、油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和茶叶、中药材、竹木、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转移;积极与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三角主要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加强东西部紧密合作。

3.2 持续推进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行动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机制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品牌为引领、基地为支撑的农产品供应链和质量安全保障链,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3.2.1优质粮油供应基地。 “十四五”期间,全市加大粮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优质稻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广“一季稻+再生稻”生产种植模式,建设100万亩(6.7万hm2)以上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选育推广一批“一适三高”油菜优良品种,重点支持建设“品质优良化、种植区域化、环境优良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绿色化、产销订单化”的“六化”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万亩(3.3万hm2)以上。引进栽培“三华”系列品种,加大油茶采穗圃建设和老油茶林的“品改低改”力度;推进以“怀化油茶”为核心的油茶品牌建设,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油茶示范基地,打造绿色特色健康养生产品“小籽茶油”。

3.2.2优质肉食供应基地。“十四五”期间,全市优化畜禽养殖品种结构,加大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推广力度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新晃黄牛”“芷江鸭”“洪江雪峰乌骨鸡”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积极整合资源,引进培育龙头,完善并延长产业链,加大特色养殖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畜禽的屠宰及深加工力度,提高优质食品开发力度。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连片池塘10 hm2以上规模化养殖基地、五强溪库区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示范推广“稻鱼”“稻鸭”“稻虾”等共生模式。重点建设和认定粤港澳大湾区畜禽养殖示范基地250个,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家以上、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家以上。

3.2.3优质水果供应基地。“十四五”期间,全市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果产业品种结构,提高特色时鲜小水果的比重,构建柑橘产业、杨梅产业链、刺葡萄产业链等三大水果产业链,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和“两品一标”认证,在溆浦县、辰溪县、麻阳县、洪江市、芷江县等县市新建或柑橘品改、低改一批优质柑橘示范供应基地5.2万hm2;在靖州县、洪江市、中方县等县建设1万hm2优质杨梅供应基地;在中方县、芷江县、麻阳县等县建设8 000 hm2刺葡萄供应基地。

3.2.4优质蔬菜供应基地。 “十四五”期间,怀化市以城区蔬菜绿色保障和外销高效蔬菜基地建设为主,加强蔬菜园区、基地建设力度,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比例和 “一菌(食用菌)两茄(紫红长茄、特色番茄)三瓜(黑皮冬瓜、节瓜、黄瓜)”特色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全市在辰溪、洪江市、芷江等县市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3万hm2、“一菌两茄三瓜”标准化绿色生产核心基地667 hm2、示范基地8 000 hm2。

3.2.5优质茶叶供应基地。“十四五”期间,怀化市积极改造老茶园,加大标准化茶园建设、加大茶旅融合开发力度,建设宜产宜游基地,在沅陵、会同等县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1.3万hm2,打造沅陵库区万亩(667 hm2)优质茶走廊和库区生态休闲、观光茶园产业带,会同宝田有机茶园等。

3.2.6优质中药材供应基地。“十四五”期间,怀化市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加大药食同源性品种开发力度,发展茯苓、黄精、山银花、天麻、五倍子、虫白蜡、黄柏、杜仲、百合、玉竹、枳壳、木姜叶柯、钩藤等怀化特色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面积约5万hm2,林下抚育和开发野生中药材1.7万hm2;对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实施现代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3.3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支撑能力行动重点围绕实施现代农业种业提升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增强现代农业支撑能力。

3.3.1现代农业种业提升工程。围绕“一县一特”“一特两辅”和“百亿”产业完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重点提升优势产业良种保障能力。新建(改扩)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种养新品种;根据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4]。

3.3.2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典型小流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整县提升、旱作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等项目,对全市酸性土地进行改良与地力提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内的受污染耕地,推广“六改”农艺措施和坚持“三个一批”破瓶颈;对全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种植污染、村域生活污水与地表径流实施净化工程;针对秸秆收储运短板,重点支持培育秸秆收储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规模养殖场及专业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及雨污分流改造、节水设备升级;对农田废弃秧盘和农药、肥料、种子等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进行回收处置;以规模养殖场和第三方企业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施肥机械设备购置为重点,支持建设密闭贮存和处理设施建设,推行机械化施肥。

3.3.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1)农业企业培育工程。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农业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以推动专精特新发展为重要路径,引导支持小微农业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进而培育成为市级龙头企业;以做强产业链为重要路径,引导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由市级龙头企业培育成省级龙头企业或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以构建聚集发展核心产业集群为重要路径,引导支持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的省级龙头企业,培育成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或达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标准。

(2)农民合作社培育工程。根据生产条件和环境探索适宜的专业合作社发展路径,人均耕地较多的地区、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在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性服务环节培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均耕地较小、农业生产薄弱的地方,可以组建生产型合作社或者培育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同时,结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品牌营销、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生产组织、农资统购、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好合作社 “一头连农户、 一头连龙头” 的桥梁纽带作用[5]。

(3)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出台全市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让更多家庭农场主加入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粮油、中药材、水果、茶叶、蔬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去,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资金项目实施,使家庭农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如探索利用“三变”改革资金入股家庭农场的有效实现形式,既丰富农村“三变”改革内涵,又切实解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达到发展壮大一个家庭农场,带动四方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增收渠道拓宽的双赢效果[5]。

3.3.4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工程。围绕怀化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着重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农产品进城入户和工业品出城进村“最后一公里”,构建高效畅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6],一是加快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重点建设佳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怀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县级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等。二是发展农村电商,构建市(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位一体的县、乡、村3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县、镇、村3级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机制,打造高效、畅通、便捷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培育基地+电商(微商)、网红直播+电商带货、县长+主播等现代营销模式[7],实现产品提升、品牌升级、渠道拓展。

3.4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3.4.1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乡村生态规划应延续乡村独特的空间地域文化特色和社会组织体系,应因地制宜、一村一制[8]。认真落实《怀化市村庄规划和村民建房管理条例》,以县、区为主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执行落实村庄规划,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突出怀化市山水人文特点,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村庄建筑布局。

3.4.2强化县域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全市乡镇公共服务中心能级水平,推动县域内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二是加快县域农村就业、社保、文化等城乡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3.4.3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改善农村水、电、气、房、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在往村覆盖、向户延伸上下足功夫,同时要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进行查漏补缺。二是运用互联网、数字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共享。

3.5 深入实施巩固拓展衔接行动坚守底线、完善政策,拒绝规模性返贫。重点从机制、产业、政策、人才队伍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支持怀化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3.5.1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1)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及时做好帮扶政策延续、优化、调整工作,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9]。

(2)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标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关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新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实施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3)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全覆盖,构建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等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基本住房安全。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拓展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4)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欠发达地区和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安置地就业产业、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政策和工作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以持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二十条措施”为切入点,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强化后续产业就业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促进社会融入。

(5)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十八大以来各级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县乡村3级扶贫项目资产分类管理台账,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建立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3级档案清单等“四张清单”,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5.2健全农村常态化帮扶机制。

(1)积极开展对口帮扶与协作。围绕经济协作、园区共建、医疗、教育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全市加强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对口协作帮扶。加强与省内发达地区党政干部的挂职交流。完善社会力量帮扶机制,广泛拓宽社会帮扶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积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个人、华侨以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困难群众。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

(2)积极推进重点帮扶与示范创建。大力实施省级重点帮扶村-省级示范村-区级示范村和示范区创建活动,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规划期内,推动芷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支持沅陵、溆浦、麻阳等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继续巩固和拓展27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建设成果,全力打造212个省级示范创建村。

3.5.3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1)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在保持全市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在保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出的基础上,稳步向培育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积极争取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投向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

(2)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持续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并提高小额信贷支持额度,扶持有发展意愿、缺少发展资金的脱贫户发展产业。推行“政银担”合作模式,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形成了政府、银行、担保“三位一体”协同支农机制。加大保险投入力度,试点实施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10]。

(3)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即将编制的怀化市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安排不少于10%新增建设用地专项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需求。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