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马路需要“减负”

2023-01-21讲述田培庆整理张岱恩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历史风貌商铺风貌

讲述/田培庆 整理/韩 俊 张岱恩

近年来,镌刻着历史年轮的老马路在“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下,矛盾逐步凸显。本市在理性地思考历史风貌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后,陆续颁布和修订了《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此后,市政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本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精心修缮与保护,形成了一批极具活力的文化商业中心。其中,以武康路、安福路为代表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简称“衡复风貌区”)充满了情调和故事。曾经与文人政客有着密切联系的老马路,如今吸引大量年轻市民与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游览,成了大众心中“网红打卡点”。这里拥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每条老马路都有它的独特意义。今年,我所在的人大代表工作小组对该区域开展了历时半年的实地调研走访。

以“安福路”为例,这条从东走到西不过800余米的小马路上聚集了103家店铺,其中数量排名前三的业态为服饰店、餐饮店和家居店,分别为30家、16家和8家。工作小组采用“分组+轮番+地毯式”调研方式,对营业时间较晚的店铺进行了二次“夜访”。重点锁定了66家商铺(其中包含2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分析网络展示内容数据、绘制商铺及弄堂分布简图、分析商铺更替情况、拍摄店铺照片、开展行人和游客问卷调查、随机访问周边居民等方式,尽力将沉疴宿疾挖掘出来。

在归纳整理了“衡复风貌区”存在问题后,工作小组认为如何尽快为超负荷的老马路“减负”是管理的首要任务。老马路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城市的管理既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管理综合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地区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幸福质量。

“住改商”不能太随意。风貌区存在将“居住”属性的房屋当作商铺使用的历史顽疾,在流量经济下更日渐增多,不仅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而且原住房用途的建筑在超负荷使用下显现弊端。因此,除了在街区内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再次进行摸底排查,重新划分可开店区域和严禁开店区域,还要将原“住改商”门头安全拆除。

“乱搭建”不能存侥幸。乱搭乱建不仅破坏了城市建筑保护风貌,更存在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发现商户违章私搭乱建问题,应要求立即恢复擅自改动的建筑结构、规整商店门前的设施、修复破损围墙,同时给沿街店面、店招在保留其特色的基础上提供指导性建议。

这种“日常烟火”要不得。老马路上的百年老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街区路面狭窄,地下管网空间紧张,商业人流量剧增时会不堪负荷,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老宅消防隐患更加要发挥政府监管力度,让物业和商户按照“一户一策”“一栋一策”的方案,切实履行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

盘活良性经营生态。老马路上遍地开花着新业态、新模式,其中隐藏的无证经营极易引发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的问题,逐步使街区业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必须规范管理,倡导新老商户“亮证经营”,对于街区内商户的经营范围给予合理业态导向建议,避免同质化业态竞争导致恶性循环。

共同守护城市文脉。有些网红店铺经营者夜间组织顾客在居民区聚众喧嚣、饮酒狂欢,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导致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老马路的社会美誉度降低。建议多部门应急队伍和多部门联合监管团队,设立投诉举报通道,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防控机制。

衡复风貌区的总体定位是“全球城市衡复样本”,全力打造“历史风貌的全球样本、人居遗产的时代标杆、保护更新的中国示范”。作为上海老马路的典型代表,政府应当更科学、前瞻性地予以规划、统筹和管理,为其保驾护航,真正实现“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寓精细管理于精准服务中,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让老马路的风采再续,永不消失……

(田培庆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四季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历史风貌商铺风貌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交通品质提升研究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高邮古城空间演化、现状及特色研究
三家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