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创新特区先行先试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2023-01-18文/黄

军工文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特区专家资源

文/黄 鑫

↑创新特区某重点项目团队

为加快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全面激发航空科技创新动能,作为承担飞机“大脑”和“中枢神经”研制的重点科研单位,航空工业上电所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党组创新决定30条精神,深刻把握前沿技术管理特点和规律,针对航电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自2020年初起积极开辟“创新特区”试验田,将一批重大战略前沿创新项目纳入其中管理,通过赋予创新活动先行先试的权限,针对重大创新活动实施差异化管理,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管理维度开展多角度的管理创新并持续改进,向着管理卓越、技术领先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

健全创新组织 保障研发智力资源

为有效统筹创新资源,上电所设立创新特区管理领导小组,由研究所所长亲自担任组长,对创新机制、重大创新管理活动、创新特区运行项目清单进行决策。下设创新特区管理办公室,围绕资源组织、目标管理、薪酬激励等多维度实施统筹策划,持续加强创新特区的日常项目管控,不断提升管理综合效益。依照“智力集中、机制开放、坚守诚信、效率优先”的原则,创新特区坚持自组织、自管理、自激励、自驱动的创新理念,实施全职+兼职的创新特区混合团队组织形式,从而有效保障创新研发的智力资源。通过设立创新特区实体组织,将核心资源纳入其中,形成“小而精”全职团队,并通过IPT形式配备结构完备的项目整体研发团队,确保重大创新活动资源精准、充沛。同时实行“可进可出”的特区人才流动政策,一方面强化项目负责人对“拳头团队”的组建话语权,另一方面强化员工的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持续优化智力资源的运用,不断加强复合人才培养,激发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

完善激励机制 强化创新价值体现

创新特区为核心团队打造以“里程碑奖金+特区津贴”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每年初根据纳入创新特区管理的成员清单以及承担的创新任务,建立每位员工的个性化薪酬模型,设立极具行业竞争力的团队薪酬总额。在日常管理中坚持绩效价值导向,围绕形成能力实施基于里程碑的工作包价值评估,设立工作包奖金。强化绩效结果的运用,由各包长提出分配建议,由项目负责人实施分配,充分尊重成员创造的智力价值,及时分配奖金有效缩短了价值回报周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先劳先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坚持成果价值导向,按照上电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兑现研发成果转化激励,在激发团队活力的同时,加快研发成果“沿途下蛋”,持续赋能型号研发。

同时,为强化特区“有进有出”的人才管理政策,吸引人才向重大创新倾斜,创新特区设立专项津贴,面向特区项目全职人员按月发放。通过拓宽创新价值体现的形式,引导科研骨干人才向重大创新项目流动,进一步发挥了强项目管理作用。“OKR+KPI”目标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OKR模式构建敏捷高效创新价值流,针对特区核心团队实施扁平化管理,强调共同策划目标、显性协同过程、敏捷迭代交付物、实施公正公开评价,运用看板端、移动端等工具实施项目敏捷研发,确保创新需求池始终处于充溢活跃的状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了创新品质与团队氛围,团队工作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任务项的完成质量也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通过KPI模式对边界清晰的具体目标实施三级计划管理,明确与所内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协同关系,逐级落实责任主体、逐项落实节点计划,实施过程中强调项目业计财的融合与强跟踪,确保任务目标高水平按期达成。

凸显专家作用 护航创新活动落实

为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创新特区形成了“所外高级专家+所内技术专家”的专家组织协同运用机制,优化了专家研究员分级岗位设置。推进领域专家、外聘客座专家分类管理,实

分类目标管理 实现敏捷高效研发

↑创新特区“OKR+KPI”目标管理现场

针对重大创新“探索与工程并行、开放与收敛并重”的特点,创新特区积极探索实践施跨领域、跨组织的特殊专业技术专家“双聘”机制,在重点创新研发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高水平专家的智力支持,实现了首席专家把方向、领域专家管需求、技术专家保落实。推进专家分层分级负责机制,为各类专家在创新对象与方法等创新活动中提供工作便利,赋予团队核心成员对所负责技术领域实施考核目标设定、技术路线规划、实施方案选取等技术权限。“将技术判断交给专家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技术路线合理,宽容技术探索中的失败,为广泛吸纳社会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优化创新流程 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针对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规律,创新特区针对不同创新主体、不同项目类型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打造技术专家分级负责制、经费分级负责制,构建了“一站式”审批流程,采取高级专家“附议制”的方式将需求评议过程与审批过程进行融合实施。一方面,针对重大技术判断实施所级决策,另一方面,赋予创新特区项目负责人充分权限,赋予专家体系中各层级专家对应权限,推动技术协作敏捷高效运行。优化创新特区供应商管理,对物资采购进行统筹策划,改进采购流程,开通重大创新项目物资采购绿色通道,形成与敏捷创新研发相匹配的快速响应手段,尽可能使研发人员聚焦技术活动,隐形管理活动,努力使科研人员摆脱流程困境。题设立“挑战工作包”机制,鼓励青年技术骨干“揭榜挂帅”,通过风险共担、利益绑定,打通责任链和赋能链,最大程度地挖掘所内智力潜能。在加快技术难题攻关的同时,积极培养能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针对项目团队技术视野不能覆盖所有“从0到1”科研难题的现状,通过建立企业级揭榜挂帅管理机制,广泛拓展企业内外部资源,并进行精准匹配,持续提升创新资源的发现与整合能力。目前,该举措已在上电所内部进行试点实施,后续将探索向航空工业机载座舱系统事业部和社会层面进行推广。

为进一步吸纳外部优势资源,创新特区积极搭建开放式竞赛平台,针对智能空战、座舱设计两个研究方向,采用办赛方式丰富科研创新组织形式,吸引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参与其中。智能空战方向收获超过10种有效算法模型,开展有效技术合作5项,座舱设计方向收到近80件设计作品,开展有效技术合作2项,有力地促进了重大创新项目的推进,相关赛事品牌也为提升企业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坚守廉洁诚信 保障特区健康运行

挖掘优质资源 赋能持续创新提升

围绕创新活动中前沿技术的探索性与协同研发的社会性要求,为有效甄别先进理念、商业技术与准成果,搭建创新活动与社会资源的多种桥梁,创新特区构建了面向先进能力快速筛选的“小微合同”机制。为发掘优秀创新人才与团队,利用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

为保障创新特区管理创新机制合规有效运行,打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创新特区针对主要研发人员、重点干系人等责任主体实施廉洁承诺制度,相关人员在履行权限前签署《创新特区科研诚信廉洁承诺书》,围绕职业规章、学术行为、科研过程、科研数据、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承诺,并作为直接责任人首先承担相应责任,有效保证了项目成功、人才成长。

航空工业上电所科技创新特区运行两年半以来,充分发挥管理探索先行先试的权限,管理团队不断发现问题、随时优化改良并固化形成制度,确保了纳入创新特区的重大创新项目得以高效推进。同时为员工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创新平台,打造形成了上电所独具特色的“自组织、自管理”创新社区文化。未来,上电所还将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以管理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力,为建设航空工业能力强大、自主完整、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领先创新力量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特区专家资源
致谢审稿专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DC炫特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