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球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实验”创新改进

2023-01-17山东省平原县龙门小学吴振玲王亚群

发明与创新 2023年3期
关键词:坑洞铁质玻璃球

山东省平原县龙门小学 吴振玲 王亚群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登上月球》中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如图1 所示,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的高度落到沙子上,观察石子撞出的“环形山”的不同,再让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玻璃球撞出的“环形山”的不同。

图1 教材实验图

一、发现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实验存在以下问题:

(一)用沙子模拟月面,沙子的颗粒和颜色对实验影响较大,如沙堆不够疏松,在遭受撞击后形成的坑洞不够明显。

(二)用石子和玻璃球模拟撞击物,我们一般是用镊子或手从沙堆中取出石子和玻璃球后观察坑洞,而这样取出撞击物很容易使被撞击后的坑洞大小、形状受到影响,如图2 所示。

图2 用手取出撞击物会影响坑洞的大小和形状

二、实验创新

我们在实验选材和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这样能减小外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一)实验材料

沙土、面粉、大小不同的铁质球、条形磁铁、水槽,如图3 所示。

图3 实验材料

我们更换模拟月球表面的材料,将沙子换成沙土和面粉的混合物。

教材实验用沙子模拟月面时,因为撞击物的初始高度低、初始速度慢、质量小,撞击后形成的坑洞太浅,实验效果不明显。如果只用面粉模拟月面,由于面粉太疏松,撞击后形成的坑洞周壁过直过深,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因此,我们选择用沙土和面粉的混合物来模拟月面,沙土颗粒比沙子小,质地均匀,且具有一定的疏松度,这样撞击形成的坑洞的大小、深浅、边缘等都易于观察。

我们又改换模拟撞击物的材料。撞击物一般为流星体,因此,我们将石子、玻璃球改为大小不同的铁质球,其外形和质地等方面更接近陨石。

(二)实验步骤

1.将沙土和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到水槽内(沙土所占的比例大于面粉),轻轻晃动,使其表面平整。

2.从相同的高度投放大小不同的铁质球,用条形磁铁取出,观察坑洞的形状。

3.从不同的高度投放大小相同的铁质球,用条形磁铁取出,观察坑洞的形状。

我们改变撞击物的取出方式,把用镊子或手直接取出撞击物改为用条形磁铁竖直靠近铁质球,靠磁力吸出铁质球。这样,能减小外力对坑洞的影响,几乎可以做到使坑洞的形状不变,如图4 所示。

图4 用磁铁吸出铁质球

三、总结

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明显,适合小学所有学段的学生操作,实验误差小。

图5 从相同的高度投放大小不同的铁质球后的实验效果

图6 从不同的高度投放大小相同的铁质球后的实验效果

实验材料要求不高,其中沙土和面粉的混合物中沙土所占比例在55%~70%,可变范围大。所用磁铁的形状不限,条形和蹄形均可。所用铁质球为实验室常备材料。

实验操作几乎无耗材,实验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实验可以重复进行。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坑洞铁质玻璃球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出土铁质文物的现场保护探究
弹玻璃球
中国女排:一支超越世代的队伍
一颦一笑
玻璃球大搜寻
巧分玻璃球
落入坑洞的猎人
落入坑洞的猎人
甜甜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