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管理中科技评价标准化管理改革

2023-01-15董文博

机械制造 2022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体系

□ 董文博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 上海 201303

1 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下滑极大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供给和需求的匹配落差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这一问题的重点是需求端与供给端失衡,供给端大于需求端。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很关键,需要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端力度,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社会生产力才能有效得以提升。

社会生产力的推进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转型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核心焦点。科研作为科技发展的抓手和依托点,需要科学标准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当具备良好的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以说,在科研管理中,科研评价的标准化管理改革势在必行,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目前,我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制定了国家战略,目标是在科技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方面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梦。科技管理需要在科技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科学更加规范,我国目前制定的科技标准以GB/T 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为主,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作为专业的标准制定机构,始终对科研管理标准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更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开发和推广,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目前,我国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科学且标准的科技评价语言欠缺,科研成果和项目的评价缺乏全面性,评价流程中参杂了较多的人为因素。其次是科研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层次较低,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化和精细化,经验判断占一定比例,由此阻碍了科研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以上问题看,构建科技标准评价体系,要以一定的计量标准和工具为载体,根据科技原理和方法来评价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科研人员、科研团队、科研机构。对此,笔者研究科研管理中科技评价的标准化管理改革。

2 科技评价标准对科研管理的影响

科技评价标准对科研管理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标准化的科技评价语言、对项目或成果的科技化评价标准、对科研人员的标准化评价、对企业的标准化评价等。

2.1 规范科技评价语言

对于科技评价语言,在国内采用的是自然而粗放的语言评价方式,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如项目结构比较合理、选题准确恰当、内容合理、创新点突出等自然语言。这些评价语言对项目进行了描述,但是概念模糊,清晰度不够,读者由于理解力的差异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结果。借鉴美国标准评价体系可以看出,为了避免表述失误造成评价错误,应当采用标准化的精准评价语言。我国在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化评价语言体系,在借鉴其它国家科技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特点来完善这套标准化评价语言体系。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参考美国科技标准化评价体系,结合我国国家标准,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的科技标准化评价语言体系。在这套科技标准化评价语言体系中,设计了人与计算机都能理解的标准科技语言,称为科技普通话,可以广泛应用于与科研相关的各行各业。这套科技标准化评价语言体系采用高速宽带信息通道,有效提升不同行业之间的科技沟通效率。这套科技标准化评价语言体系的最大优势是表述内容精准,科技项目及信息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得以有效改善,不同行业之间科技项目成果认知或理解上的分歧得以有效降低。例如,硬件技术创新水平代表了技术、制造、市场的成熟度,诠释了技术创新的全过程,项目立项、签订合同、评估风险、管理成本和技术状态、商业化和产业化等都是以此为基础而实现的,换言之,硬件技术创新水平对项目创新进行了标准化的科学计量、评价、管理。

2.2 构建可量化可追溯评价模型

系统模型可量化、可考核、可追溯,能够实现科技成果科学规范的管理目标,也能够将科技活动和过程数据动态化呈现出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较为直观地反映成果的研究过程、变化状况,以及结构调整和效益等,这样可以为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同时为企业投资、融资及成果的市场转化提供依据。科技成果的最终目标是转化为市场成果,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在市场化中的评价,反向促进科技成果的继续改进和更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根据GB/T 22900—2009的规定,科技项目或成果的标准化评价需要经历不断的市场化评价检验,在市场化评价检验后才能转化为成果奖励标准。具体标准化评价包括评价报告、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专利评价、股权投资项目标准化评价,这些标准化评价是成果转化的根据和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目前,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始终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完成技术项目或成果标准化评价体系,实现了市场用户认可的目标。

2.3 科研人员评价标准化

人才是科研进步的关键,科研项目的标准化评价固然重要,科研人员的标准化评价更为关键。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环节,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是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利器。传统意义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评价标准早已过时,并且深深阻碍了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员工如果努力工作而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和评价,那么内在的工作动力就会丧失,积极工作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最终有可能会跳槽,使企业损失宝贵的人力资源。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绩效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十分重要。以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的工资分配和奖金分配,并使分配制度透明化,由此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极大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本质上,绩效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是科技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量化员工的工作成绩。就企业而言,标准化管理改革要基于科技评价标准化体系来展开,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提升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

3 相关策略

在科技时代,科研创新是关键,人才更是关键,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近年来在科研改革大背景下不断努力的目标。

一项研究报告就我国人才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人才绩效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核心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科技评价的标准化管理。这一核心借助于科技报表来量化人才的工作成果,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人才在企业中工作动力和潜力的发挥与挖掘。

2014年,我国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成为了科技时代最火热的名词。大众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在这一过程中问题也有所显露,最突出的就是管理问题。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并能够持久发展,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密不可分。科技标准化评价体系能够为新创企业和已经生存的企业带来曙光。企业在科技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正常运转,产生营收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科技标准化评价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卓越成绩,帮助企业赢得了市场化成果转化机会,包括从战略上规划企业管理的方法、在战略上进行企业管理的指引、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模板、构建企业数字化标准化管理指标体系。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以创新驱动为主,设计企业的可行性发展方案,包括人力资源激励和约束机制方案、顶层设计方案、按劳分配和中长期激励制度方案、年度绩效计划方案及考核办法等。这些方案和办法有利于企业提升管理理念,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市场。

4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科研管理及创新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也在不断调整,主要目的是扩大需求,使需求端和供应端的失衡现象得以缓解,提升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这同时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核心焦点。由此可见,科研管理中科技评价标准化管理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创新科研管理和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体系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