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建盏与茶文化的关系*

2023-01-14谢小宝

陶瓷 2022年8期
关键词:建盏神农百草

谢小宝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圣盏堂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 南平 354200)

中国的茶文化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文化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茶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有关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中国在古代,饮茶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种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的东西,还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的内涵。

中国饮茶有起源于三国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源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则认为起源于王肃提倡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起源于达摩禅定说。

我国对茶是最有发言权的,全中国无论老幼妇孺恐怕没有人觉得自己不了解茶。古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简单明了地彰显着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在古代,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妙用、最早种植茶叶和栽培茶树的民族;而且在现代,茶和瓷器、丝绸一样都是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一张极具区别度的名片;英国王室所享用的红茶,便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祁门红茶。

与酒的起源比起来,茶的起源更早,我国饭桌上“以茶代酒”的习俗,也体现了茶比酒在民间更具有普及性;关于茶的传说,也因为与我国农业的始祖神农氏有关,而显得可信度更高一些。

传说神农氏常常在深山野林采集草药给人们治病,偶然尝到一种有毒的植物,疼痛难忍,慌乱之中随手摘了身边另一株植物的叶子放在嘴巴里嚼碎并吞下,疼痛感居然神奇地减轻了。然而这片叶子就是茶。此后,神农尝遍百草,身边都有茶相伴,如若中毒,就立刻以茶来解毒。

1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贯穿5 000 年的发展历史中,在历史上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所以中国历史上究竟从哪朝哪代开始喝茶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茶起源于西汉时期,因为东汉时期的葛玄已经开始种植茶圃了;而起于秦汉、南北朝、的说法也都有。除此之外,也有人较为谨慎地认为茶的起源始于三国,因为在这时的史料记载中,对茶的文字描述多了起来;亦有人称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因为《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说神农尝百草时,一日遇到七十二毒之后,得茶而解。

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各家说法不一。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茶”在人们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2 宋代建盏与茶文化的渊源

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喝茶这件事一直很重视,从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摘、筛选,茶具的选择,水质的甄别,水温的控制,就连茶水入口的方式都有很多讲究,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称作茶道。

建盏是一种黑釉的茶杯。建盏是瓷器,而非陶器。胎土里含铁量高,胎体呈现黑(灰、褐)色,釉面肥厚且有不规则窑变斑纹的一种瓷器。建盏的胎里含铁量较高且胎骨坚硬,俗称“铁胎”。

建盏烧造的方式是正烧,且属于高温釉(1 300℃),因此在烧造的过程中釉水向下流淌,容易形成“釉泪”。常见施半釉,如果全釉很容易粘连。

建盏的釉选取建窑当地的矿料,加上草木灰调配而成。釉里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铁等矿物质,在高温1 300℃的温度和窑内气氛下,窑变而成,矿物晶体析出而呈现出瑰丽的花纹。

俗话所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出什么样的花纹不确定性较大,很难控制。

建盏的釉色花纹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曜变、油滴、鹧鸪斑、兔毫、乌金釉等,其中以曜变最为珍贵,很难烧制出。

而宋代的书画作品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画中的人们喝茶的地点是五花八门,在选择上极多。市集上飘扬着印有“茶”的旗布,文人骚客到松间水边去烹茶饮茶,贵族子弟静坐等待侍女奉茶。这些画中涉及锦衣贵族也有卑微百姓,可见茶风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了宋朝的朝堂与民间,在历史上也公认这是个全民爱茶的时代。

宋代的茶艺精致素雅,注重讲究茶的品类质量、烹煮所用水等,对于选用的茶器,要求也很高。当时一种点茶法风靡全国,使用到了一种由竹子切割成精密竹穗制作而成的烹茶工具——茶筅,可在点茶时通过旋转拂击茶盏中的茶汤形成浮沫,茶沫的洁白浓密程度也是判断茶艺水平的方式之一。

以雪涛般的茶沫作为点茶的最高成就,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建盏的巅峰。建盏以青黑厚釉来映衬莹莹白沫之皎洁浓密,呈现了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建盏在宋朝,是出入皇家与高门大院的宝物,同时也是普及使用率非常高的日用品茶盏,在满足高级阶层的收藏爱好之外,也顺应了百姓的寻常需要。建盏的包容弹性极大,被接受的程度也很高,可以说是宋朝的专属茶器。建盏的繁盛借鉴茶文化发展迅速的东风,也反作用地推动加速了这项运动。茶道的兴起也丰富了日常生活,提高了民众的精神生活质量。

建盏符合了点茶法的器具需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就连高贵矜持的帝王也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疯狂宠爱。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里,直指斗茶当用建盏,凭借对茶道的了解结合皇帝的身份为建盏做了极具影响力的推崇。

建盏的巅峰,离不开窑工对制瓷技艺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建盏所施的厚釉、独特的黑色釉料,其中都涉及到了对釉质材料及烧制工艺的研究探索,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瓷器的发展所需,同时也是一个朝代所推崇的。在黑暗中探索,在静默中发奋、浮躁与喧嚣也都在脑后,心境安逸平和,身边的世界仿佛都充满了诗意。

宋代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这只黑色的朴实厚道的茶盏一样,简单素雅、别有风情。不似大唐般的绚丽夺目、华丽艳媚,宋是低调的、沉静的,像一朵开在边角里的淡黄色花朵,朴实无华里是一种昂贵的令人难以忽视的奢华。

宋的茶事是雅致精美的,宋的诗画是柔软中又有硬骨,整个大宋的整体面貌也是如此这般内敛独特。而建盏作为这个朝代独具风骨、姿色超俗的产物,蕴涵文化意趣,极具文化品位,生动地向世人展示着高级高尚的美,随着朝代更迭又以器物的方式一代代向后人传承开来,影响了近千年的美学色彩。

3 结语

建盏流传千年,工艺并不似某些传统文化般渐渐消亡于时间的长河中,而在时代的潮流中伫立不倒,在保持兴盛势头之外也包容吸收了新的文化。当代的建窑建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一个新的文化高度之上。

当代的建盏的制作工艺被列入非遗产传统文化传承的名单中,其文化价值已经被世界肯定,散发着深层的艺术魅力。其所存在的意义也跨越了流水的光阴,从宋代到现代,建盏一直是一只有内涵有深度的茶盏,在沉默的黑色中,带给人璀璨与惊喜。

古有昭君出塞给大漠内陆带去盛唐的产物;宋朝有惊艳日本僧人的建盏,远渡大洋在另一个国家被尊为无上至宝。在经历漫长而沉寂的岁月之后,建盏终于大方从容地站到了全球眼前。

饮茶习惯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漫长的茶叶历史中有一件不可遗漏的茶具,它也是中国陶瓷史上惟一的专用茶具的建盏。要了解建盏,还是先要从茶叶说起。茶叶的饮用方法有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期的茶是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中出现的,《神农尝百草》里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茶当时作为药物出现,并一直延续。那么饮茶的茶具也是相当重要的。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亦是如此,若是想要品上一盏好茶,茶器非常重要。很多经常喝茶的朋友都明白,品茶之时讲究,察色、嗅香、品味和观形,要想要完成这些,就必须选对合适的茶器。建盏——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的单纯与窑变的纷繁形成对比,其背后蕴藏的是一种和谐自然、朴素玄妙的审美情趣,是雅与俗、巧与拙双重艺术性的成功表现。建盏这种简素古朴之美与生俱来就和禅意的境界有着一种天生的默契,更和追求古朴自然,清新飘逸的茶文化息息相关。茶文化孕育了建盏的繁荣昌盛,建盏的传承,诠释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建盏神农百草
神农尝百草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神农尝百草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