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要点

2023-01-14方娣

建筑与装饰 2022年4期
关键词:预制件装配式构件

方娣

淮北市烈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震局) 安徽 淮北 235025

1 监督依据

为了建筑师建筑管理与发展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充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关,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保证工程质量。国务院与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标准规范与规定。国务院在2016年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6〕71号)。标准规范涵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等。各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规范标准,比如湖南地区颁布了《湖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管理技术导则》(湘建科〔2016〕196号),同时制订了《湖南省绿色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J43/T332-2018)、《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DBJ43/T301-2013)、《混凝土装配-现浇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BJ43/T301-2015)、《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结构技术规程》(DBJ43/T311-2015)、《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撑柱》(DB43T-1009-2015)等标准。这些规范标准与法律法规,保证建筑是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撑[1]。

2 监督管理基本模式

2.1 监管主体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建设工程中,政府监管主体为各级建设行政机构,对建筑活动展开统一监督。建设行政机构与相关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现场安全生产、施工质量等方面监督检查工作,就是安全施工监督组织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此类监理机构代表政府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2.2 监管范围与监管手段

在建设工程监管制度中,包括了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环节,属于全过程、全范围的监督。事前监督一般利用施工许可、规划许可以及安全生产许可等行政行为,借助市场准入制提高质量。对于事中,一般是对相关参建方实际建设行为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否满足强制性标准、法规与法律的要求。对于事后,主要是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等开展监管工作。

以监督手段角度分析,主要涵盖两种手段,首先为宏观管理的经济性与法律性手段,其次为微观控制行政手段。政府在建筑产业中承担着行政规章、法规、政策方针以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等职能。另外,基于当前的政府监督模式,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承担大量监督职责,涵盖建设过程中各个方面。比如现阶段,政府监督部门需要积极对“三到场”职责进行履行,参加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2]。

2.3 监督制度趋势

通过分析建设项目政府监督制度改革进程能够发现,政府监督工作开始由微观管理方向转变为宏观管理方向,由单一监督形式转变为多样化方式,由只注重监督效能朝着重视社会监督效能方向转变。已经从法律层面把监理制度以社会角度角色在市场中进行推广,进而借助实施监理制度,对政府监督成本价进行有效控制,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等参建方责任进行明确,以充分促进建筑事业稳定发展。上述的变化体现出建设工程的监督模式不断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对于社会性主体作用更加重视。在未来发展中,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以及政府监管是主要趋势。

3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控要点

3.1 质量行为的监督

3.1.1 建设单位。第一,需要向相关资质单位发包工程。第二,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向审查机构送审装配式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文件,若是施工图纸中含有使用功能、结构安全等方面重要变更情况,则需要递交给原审查机构对施工图重新审查。第三,需要认真开展构件生产、监理、施工总包以及设计等单位在工作配合、施工进度等方面协调工作。第四,需要按照装配式工程实际施工特点,科学确定并配备生产安全措施的费用。第五,对于建设单位,所委托监理范围需要涵盖驻厂预制件制作监督,同时编制相应委托合同,支付相应监理费用。第六,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组织相关参建方开展预制砼构件的首件测验以及现场安装作业首段验收,检验结果符合要求之后才允许批量生产以及后续施工作业。

3.1.2 设计单位。第一,需要在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中对装配式结构类型进行明确,对构件装配率、种类、部位、不同预制件之间以及预制件和主体现浇构造做法进行明确,同时针对结构设计内容编制说明报告,针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内容制定专项设计的要求,同时认真开展设计交底工作。第二,若是进行深化设计,则需要提供相应指导,对相关设计文件进行深化,进而充分提高设计质量。第三,针对首层装配式结构、下部各个现浇结构的节点连接位置验收与装配式砼分部等工程开展质量验收工作。第四,设计单位需要与施工单位对脚手架拉结、构件吊点、施工设备附墙预埋件等因素,便于构件生产与相关施工作业顺利开展,同时针对施工过程制定质量安全措施。第五,若是工程材料了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或是采用特殊结构,设计单位需要在设计环节中制定保障建筑工人安全以及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第六,涉及单位需要参与质量事故与使用功能问题、结构安全等问题、原因分析工作,同时参与技术处理计划制定工作。第七,需要认真提供现场服务,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服务工作,若是装配式建筑出现使用功能、结构安全等变更时,需要严格把关,同时通知建设单位向原审查机构送审修改文件。

3.1.3 预制件制造单位。第一,需要具备相关资质,并且质量保证体系满足要求。第二,需要结合施工图纸内容与要求设计预制件加工图纸,之后交送原设计单位进行审核确认。第三,进行预制件生产方案编制工作,涵盖制造工艺、计划、质量控制方法、模具计划、成品保护以及存放运输等内容,根据规定进行审批,满足规定要求之后即可实施。第四,需要强化预制件制造过程质量监控,同时按照规范标准,积极检验构件性能与原材料等。第五,需要针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应标识,若是不满足要求则禁止出厂。第六,需要手机质量管控资料,对于出厂构件需要提供质量证书以及其他质量证明文件[3]。

3.1.4 施工单位。第一,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向相关专业企业分包预制件制作工程,同时审核确认预制件生产方案。第二,需要针对施工安全质量编制专项预防方案,主导开展深化设计工作,根据规定履行审批责任,对技术交底相关制度进行落实。第三,应该和监理单位共同驻厂监控预制件生产过程,对各个预制件制造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控。第四,在高处临边施工与专用操作平台设置防护措施,邀请专家论证专项方案。第五,总包单位需要对交叉施工内容,分包合同中对总包与分包的责任界限进行明确,对施工设计与方案中内容要求进行有效落实。第六,预制件进场过程中需要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相关构件的性能,同时编制检测报告。第七,需要对预制件施工环节的质量检验制度进行落实。第八,构建健全质量管控文件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3.1.5 监理单位。第一,监理单位需要对专项方案审批以及专家论证进行严格审查,同时按照专项方案进行监理实施方法的编制,对监理工作中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旁站巡视进行明确,并且需要留存相应影像资料。第二,需要对预制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方案,审批施工单位的专项方案与施组设计方案,参与预制件进场验收工作,开展后浇砼部位的浇筑作业前,需要验收隐蔽工程的质量,若是不满足规范与标准要求,应该及时处理并报告。第三,驻场监理需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认真实施材料验收以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客观编制监理评估报告。第四,明确旁站巡视的重点内容,比如施工企业开展吊装作业前的相关准备、开展吊装作业时管理人员是否全部到岗、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相关证件、监管人员是否全部到岗、临边施工防护措施等。第五,需要构建健全监理文件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3.2 预制件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

3.2.1 砼预制件。

3.2.1.1 原材料、砼。监督部门应该监督抽查以下项目。第一,外加剂、掺和料、石、砂、水泥等材料的质量证书与进场复试相关文件。第二,钢筋与连接套筒相关质量证书与进场复试文件,灌浆连接头形式的检验文件,连接套筒和工程实践中灌浆料、钢筋匹配性工艺文件。第三,砼配合比的试验检测文件。第四,拉结件、保温材料质量证书与其他质量检测文件。第五,基层、文窗框以及外装饰面层的质量检测文件。

3.2.1.2 构件成型过程。第一,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位置、数量、规格、级别、品种等。第二,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试验测试文件、搭接长度、接头质量、连接方式以及接头位置等。横向钢筋、箍筋弯折构造以及弯钩构造等。第三,预留灌浆孔、灌浆套筒位置、数量、规格等。第四,预埋吊环位置、数量、规格与预留孔位置尺寸等。第五,预埋线盒、管线固定措施、位置、数量与规格。第六,夹心外墙板保温层厚度与位置,拉结件位置、数量与规格。第七,砼试块的抗压强度检测文件。

3.2.1.3 构件成品。监督部门监督抽查以下项目。第一,砼构建尺寸与外观质量。第二,预留连接钢筋间距、长度、位置、数量、规格、级别与品种。第三,预留孔、连接套筒位置、数量与规格。第四,后浇砼连接位置键槽设置与粗糙面积。第五,预埋吊环位置、数量、规格与预留孔洞位置、尺寸。第六,门窗框固定质量与外观质量。第七,构件唯一标识。第八,构件结构性能的检验文件。

3.2.2 钢结构的预制件。①监督机构应该监督抽查以下项目。第一,防火涂料、焊接材料、钢材等应该开展全面检验。第二,对于钢材混批、板厚≥40mm同时具有Z向性能要求、进口材料、在质量方面存在异议等钢材情况,需要开展抽样复检作业,复验结果需要满足国家设计要求与产品标准。第三,焊剂、焊条等材料使用之前,需要根据规定开展存放以及烘焙处理。②钢结构制作。第一,生产单位需要具备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还有监管机构的产品许可证才允许开展生产活动。第二,生产单位应该根据深化设置图纸开展生产作业。第三,对于同一类型的构件,开展批量生产作业前,需要对首件认可制进行有效落实,相关单位对生产工艺鉴定、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之后才允许生产作业。第四,焊接工艺的评价文件。

3.3 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督

3.3.1 安装预制件。第一,现场预制件质量证书、结构实体与外观质量检验文件等。第二,首层结构与底部现浇结构的连接位置现浇结构的柱墙纵向受力钢筋外露长度、位置、数量、规格、级别、品种。第三,预制件的吊装记录与吊装就位临时固定方法。第四,后浇砼中预留连接筋锚固措施。连接方式以及接头质量等。第五,灌浆料质量证书与进场复试文件。灌浆料试块的强度试验文件、灌浆过程影像与文档资料等,出浆孔实际情况等。第六,预制件完成安装后,外观质量与位置偏差。

3.3.2 后浇砼。第一,后浇砼钢筋质量证书、进场复试文件。第二,后浇砼中接头质量以及接头位置等情况。第三,后浇砼预埋线盒、管线的数量等。第四,后浇砼质量证书、后浇砼尺寸偏差以及后浇砼外观质量等。第五,后浇砼结构实体的检验文件。

3.3.3 防水。外围预制件的接缝位置防水材料质量证书、防水构造措施以及现场淋水的试验文件等。另外,外围预制件需要开展防水试验工作,确保防水效果满足要求之后才允许开展大面积施工活动。

3.3.4 钢结构预制件的安装。安装钢结构前,需要提供各个构件合格证书、相关评定资料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市场比例不断增加,社会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需要做好装配式建筑质量行为的监督、预制件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督等质量监督要点,积极开展质量管控工作,可以充分促进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

猜你喜欢

预制件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预制件在港口码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大型预制件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分析
耐火预制件在水泥窑中的应用
BIM模型相连构件获取方法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