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水产养殖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

2023-01-13陈炳银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鱼塘防灾减灾

陈炳银

(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1  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20年淡水养殖的产值大概在6387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由于水质变化、疾病造成水产品产量损失116.95万t,较上年增加32.73万t,同比增长38.86%,全国水质变化、疾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1.97亿元,较上年增加25.6亿元,同比增长16.37%。

2  四川省水产行业介绍

截至2020年,202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536.28亿元,比上年增加32.14亿元,增长6.37%。其中:水产品产值287.54亿元,比上年增长9.13%。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淡水养殖面积19.31万hm2,因自然灾害受灾养殖面积1.27万hm2,占比6.6%,比上年增长2.28倍。因病害、水质变化导致水产品损失数量3.51万t,占比2%,比上年增长2.05倍。直接经济损失合计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倍。

2015-2020年全国渔业灾情造成水产品产量损失及增速

3 2010~2021年成都市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承保理赔数据

3.1 2010~2021年水产养殖保险承保理赔数据分析

根据近十年理赔数据分析:结合农业保险行业经营费用20%(包含后援分担、再保等合计费用),其中有6年达到80%以上,有5年在80%以下,经营11年平均赔付率为82.7%。

3.2  水产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和案例

结合保险公司十年开展成都水产养殖保险数据分析,水体溶氧降低导致的鱼类死亡占比40%,疾病导致鱼类的死亡占比30%,自然灾害导致的鱼类死亡占比20%,水质污染导致的鱼类死亡占比5%,其他占比5%。

成都市水产养殖保险承保-理赔数据明细 单位:万元

案例一:2018年7月11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出现降水量200mm特大暴雨,沿河水产养殖企业被洪水淹没,养殖鱼类出现大量损失。

案例二: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布2019年度保险业影响理赔案:中航安盟水产理赔入选优秀案例。2019年8月20日至21日,成都市大邑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短期内降雨量达到了270mm,是当地具有历史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案例三:2017年7月11日,新津鲈鱼养殖大户陈老板投保鲈鱼养殖2hm2,2017年11月初开始发病,死亡数量从每天40~50尾鱼发展到每天5000尾/d死亡量,一个月时间因鱼类被虹彩病毒感染导致池塘6万kg鲈鱼全军覆没。

案例四:2021年3月,青白江区姚渡镇凉水村水产养殖户苏老板因池塘水质恶化,引发水体溶氧降低,当天死亡鱼类缺氧死亡2.5万kg。

4   水产防灾减灾措施简单介绍

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多年累积重鱼塘的修建、鱼塘消毒、鱼苗的选育、疫苗应用、水质检测、日常管理等十多项水产关键环境进行管理,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探索水产养殖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

4.1 鱼塘选址及修建的要求

鱼塘选址应属于养殖区域内,有良好水源、水质,通过历史数据查询不宜发生自然灾害,池塘建设能够独立排放,同时池塘设计便于人工操作、鱼类养殖,池塘建设坚固牢靠能抵御一定风险能力。如图:未流水池养殖,之前采用底格栏栅取水,因上流泥沙杂质容易堵塞,导致断水或溃坝风险,通过引进电站进水方式,减少溃坝或堵塞进水口风险,同时大坝增加水泥圆锥体,加固大坝同时可以对大型杂质过滤,增强大坝稳固性,减少大型杂质,减少堵塞和溃坝的风险。

4.2 鱼塘清淤、消毒

池塘养殖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单位亩产逐年提高,四川成都等地区大部分池塘鱼年产量2000kg/667m2,根据鱼类的饵料系数平均按1.5进行计算,年投喂饲料3000kg/667m2,鱼类水分为70%~80%含水量,年鱼类排泄物2000kg/667m2,对池塘彻底消毒,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真正做到好水养好鱼。

建议每年鱼类销售完后对池塘底泥彻底清淤,将底泥做种植业的肥料;对不能清淤的池塘,可以采取带水彻底消毒,杀灭池塘的有害生物和细菌,减少养殖期间疾病发生。

4.3 养殖品种、鱼苗选用理念

对养殖品种及鱼苗选育的要求,能够适应当地养殖品种,养殖户有专业技能做支撑,养殖环境、水源水质等能满足,最好做到养殖品种一年一轮换,减少疾病的依赖和疾病抗体产生,坚持鱼苗选育优质苗、淘汰弱苗,提高产生效益。

4.4 水产疫苗的应用

疾病是水产养殖主要风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虫害等危害,传统疫苗只针对草鱼三病进行预防,通过注射方式,优点:效果好、缺点:操作困难,但我国名优鱼疫苗仍处于空白,我积极联系科研单位,针对“维氏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 灭活疫苗,应用到黄颡鱼养殖中,减少黄颡鱼因“一点红、大肚子”病引发的死亡。目前通过三年的试点,接种客户反应效果不错,疫苗应用有效降低发病率。

4.5  日常管理-水中微生物管理

科学养鱼首要前提做到好水养好鱼,良好的水质才能促进水产健康养殖,良好的水质具有合理的透明度、丰富的微生物、均衡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保障水色一日三变、“肥”“活”“嫩”“爽”的要求。

4.6  日常管理-水体指标管理

养殖水体主要包含水体硬度、水体温度、水体溶氧、水体酸碱度、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指标影响鱼类是否生存、良好生长的主要因子。

水体水温:决定鱼类是否生存、决定鱼类投食量

水体溶氧:决定鱼类是否生存、决定鱼类投食量同时决定饲料转化率等

亚硝酸盐:影响鱼体血红蛋白载氧能力

硫化氢:影响鱼体血红素减少,影响溶氧吸收,引发鱼类死亡

4.7  日常管理-养殖设施设备应急管理

水产养殖主要设施设备:增氧机、投料机、发电机、第二水源、智能设备、增氧急救物资等,我司通过对养殖设施设备定期盘点、检查能否正常使用、是否有备用相关设施设备,合理建设第二水源等方式转移水产养殖风险助力水产健康、高产。

4.8  日常管理-鱼类解剖

定期对高频率出险客户,及出险客户进行鱼类解剖,通过对水质监测、鱼体体表目测、内脏器官目测、镜检等手段,了解死亡原因、指导养殖户科学养鱼,减少或避免养殖事故发生。

4.9  自然灾害的预警

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对水产养殖影响主要有:暴雨:导致池塘淹没、塘坝垮塌、鱼类逃跑、山洪水大量泥沙进入池塘,导致溶氧降低,引发鱼类死亡。泥石流: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导致池塘、鱼类被淹没,引发鱼类损失。雷击:鱼塘空旷无树木遮挡,未安置避雷针,引发雷击事件,导致鱼类死亡。如图:气象信息采集,鱼塘安装微气象站,实时对天气情况检查,将相关数据传播给客户,让客户提请做好预防工作,针对未安装的同和当地气象局达成合作协议共享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4.10  人工智能智慧水产

我司秉承“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理念,整合资源,2018年我们与国内外先进的科技研发企业合作,共同为水产养殖户研发打造包含水文、水质的风险预测、评估以及防灾设备自动化控制等功能的防灾减损系统,以实现水产养殖风险管理的可视化和智能化。通过能深入布置在养殖场各个环节的物联网设备(如溶解氧、PH值、水温等水质传感器,如水位传感器、微气象站等)来收集一手数据,以实时分析、评估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提供风险预警。是智慧渔民风险管理云平台。让养鱼户提前知道了天气、水质、疾病等的发生预警,有计划做好预防、预案,准备,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11  合理化密度降低养殖风险

强化水产养殖户合理密度、推行轮捕轮放、降低水产养殖密度,同时提高水产养殖户效益,转移水产养殖风险,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模式。

4.12  鱼菌轮作,创新养殖新模式

成都地区大部分鱼类主要生长期在3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来年3月为休渔期,如何利用休渔期,引导养殖户处理池塘沉积的粪便,降低来年养殖风险。2021年11月26日,陈炳银首创池塘“鱼菌轮作”种植养殖循环新模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开创了保险行业在农业生产领域开拓创新先例。该模式引导养殖户利用休渔期在鱼塘种植羊肚菌,处理池塘沉积粪便,降低来年养殖风险的同时,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实现“一池两品、双丰收”。

4.13  携手主管单位构建防灾减灾体系

我司积极与成都市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为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献言献策,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5 结语

2020年逐步对高频率出现死鱼的养殖和低洼地带客户等存在风险客户进行引导,对养殖关键环境进行管理,指导绿色养殖,健康养殖,通过中航安盟理赔数据可以看出,赔付率73%,同比前十年理赔数据低8%,该防灾减灾体系还需不断研究创新,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

猜你喜欢

鱼塘防灾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鱼塘的面积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STREET TALK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