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砖窑湾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与治理措施探讨

2023-01-13董亚军马富梅

地下水 2022年4期
关键词:果林荒草林地

吴 扬,董亚军,马富梅

(1.陕西省三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32;2.西安水务(集团)李家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99;3.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水利局,陕西 安康 725500)

1 砖窑湾流域概况及水土流失面积

砖窑湾小流域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地处安塞区西南部。安塞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特点是山高、坡陡、沟深,相对高度约200~300 m。有4条大川道,1 km以上的沟道1 802条。安塞区历年平均降水量505.3 mm,最多为645 mm,最少为296.6 mm。安塞区境内有延河、大理河、清涧河3条水系。其中延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8%;大理河、清涧河分别占5.7%和4.5%。水资源总量为1.5572亿 m3,地表径流量1.1781亿 m3,过境客水量3 791万 m3。

流域总面积1 920.46 hm2,水土流失面积1 482.09 hm2,占总面积的77.17%。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为7 000 t/km2·a。其中:轻度侵蚀面积540.06 hm2,占流失面积的36.44%;中度侵蚀面积784.68 hm2,占流失面积的52.44%;强度侵蚀面积157.35 hm2,占流失面积的10.62%。

2 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分析

2.1 水土流失成因

研究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自然因素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等影响。由于流域内沟壑纵横,加之降水变率大,分布不均,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很容易造成土壤剧烈侵蚀。人为因素主要是随着交通生产道路等项目的相继建设以及群众生产活动的影响等引起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水土流失成因及过程归纳如下:

(1)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多暴雨,坡地遇暴雨易产生径流,且历时短,汇流快,冲刷力强,极易产生大量的表土流失。

(2)流域存在在不少疏幼林地、荒草地以及旱平地等土地类型,其植被覆盖面积小,水土流失强度较高,坡度陡,在暴雨期间容易形成坡面径流,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3)土壤抗蚀力差,易形成水土流失。本项目区土壤以黄土性土类为主,其土质结构疏松,粘聚力小,抗蚀力差,在外营力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人为水土流失随着交通生产道路等项目的相继建设以及群众生产活动的影响等引起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水土流失。

2.2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降低了其使用价值,阻碍了农、林、牧、渔各业生产,而且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结合多年的水土流失影响的结果来看,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生态环境:坡、沟水土流失使山坡图层变薄,由于坡面水土资源缺乏,造成植被破坏,只长稀疏林和灌杂草,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任其加剧,土壤资源及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2)破坏农业生产条件:土地沙化,肥力降低,蚕食农田。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导致地形破碎,农业生产条件降低。

(3)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群众生活贫困:水土流失破坏水土资源,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群众生活困难,制约了经济好可持续发展。

3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研究区内的广大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小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水土流失致河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治理任务仍然艰巨。项目区目前还有不少疏幼林地、荒草地等水土流失严重。早年实施的部分老式坡式梯田也因为年限较长,且当时标准较低,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治理进程。

(2)研究区内部分坡面存在陡坎陡坡,遇到长时间的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流域整体生态景观。

(3)早期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由于单位治理面积投资较低,水保工程标准不高,且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个别的流失严重区,使得该小流域的水保治理未实现彻底改善。

综上来说,该小流域当前的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财力、物力投入,狠抓落实,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4 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措施

4.1 总体治理布局

为了防止研究区梯田、荒草地以及疏林地等现状水土流失区域加剧,基于研究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农村发展方向等实际资料,应采取水保林、经果林、裸露边坡治理、封育治理等多项水保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同时配套部分生产道路,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具体布局方案建议:

(1)选择研究区附近进行生产道路硬化及绿化,改善种植条件;

(2)在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荒草地上营造水保林,减少水土流失。从研究区看,荒草地目前状况基本良好,但荒草地区域内有少量裸露陡坎陡坡,有水土流失现象,影响区域整体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因此在营造水保林的同时,对这些裸露陡坎陡坡应采用植物措施进行绿化,消除该区域裸露坎坡,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对研究区北侧部分梯田栽植经果林,发展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针对整个郁闭度较低的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在部分路口设置网围栏,告示牌等,并对部分片区适当进行补植,提高疏林地郁闭度,以便于疏林更快更好的恢复成为林地。

4.2 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研究区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发展方向,确定建立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治理措施如下所述。

(1)生产道路:原有生产道路部分道路为土质道路,平整度差,坡度较陡,下雨天泥泞不堪,为了保证当地群众的正常农业生产活动,考虑道路地势情况、天气影响、雨水冲刷损坏和水土流失防治目的,对原有生产道路进行硬化及绿化,方便群众生产。新建混凝土路共2 000 m,新建人行步道1 233 m,道路绿化共1 543 m。

(2)水保林:在荒草地上营造水保林,减少水土流失,水保林总面积127.92 hm2。同时应积极进行水保林栽植:选用紫穗槐、刺柏作为本项目水保林树种,面积为127.92 hm2。

(3)边坡整治:道路附近存在几处边坡稳定性较差,新修挡土墙744 m减少水土流失。

(4)新建涝池:新建涝池2处。同时针对涝池下游堤岸稳定性较差的实际,宜对涝池下游87 m挡水坝进行加固。

(5)新修排水沟:沿新修道路一侧新修排水沟1 500 m,进行排水。

(6)经果林:根据现有地类分析和拟定的区域定位发展目标,对部分坡耕地进行合理规划,营造经果林。规划经果林品种选择山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经果林本次规划设计面积30.64 hm2。

(7)封育治理:对研究区内部分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采用围栏封禁,设立封禁标志牌,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植被;并对项目区内郁闭度条件差的区域进行水保林苗木补植,提高疏林地郁闭度,以便于疏幼林更快更好的恢复成为林地。共计封禁疏林地921.99 hm2,补植43 298株,建设封禁标识牌2座,铁丝网围栏1 000 m。

5 结语

在对砖窑湾小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水土流失特点、成因,对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研究。从实施综合治理和开发效果看,研究区逐步已建成农、林、牧、副各业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和高产优质农业生产基地,使研究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基本实现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70%以上的目标,林草覆盖率达到75%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灾害明显减少,研究区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区域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猜你喜欢

果林荒草林地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荒草丛中盛开的花朵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图片新闻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荒草
荒草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