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楼寺水库坝址与坝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023-01-13王俊杰

地下水 2022年4期
关键词:料场溢洪道除险

左 楠,王俊杰

(1.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河道和水库管护中心,陕西 延安 716200;2.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 延安 716200)

0 引言

钟楼寺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防洪等综合功能的水库,地理位置相对重要,水库建库时间较早,已运行了四十多年,并于2011年进行了一次除险加固。近十多年再未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安全评价结果看,并结合大坝实际运行状况,发现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洪安全。本文基于水库安全评价、相关地质勘察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水库坝址区、坝体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分析,对下一步进行除险加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 钟楼寺水库概况

钟楼寺水库位于宜川县西北部仕望河左岸一级支流交里川河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09°55′47.51″,北纬 36°12′46.79″,水库流域面积60 km2,主沟道长 18.7 km,沟道比降1%,年径流量189万 m3,年输砂量1.2万 t。钟楼寺水库枢纽工程属Ⅳ等小(1)型水库,总库容298.00万 m3,设计洪水标准30 a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 a一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防洪等综合功能的水库,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组成,始建于1974年,运行多年后在2010-2011年期间进行了一次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后设防标准为30 a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58 m3/s),300 a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115 m3/s)。现状水库总库容298万 m3,兴利库容207万 m3,死库容11.00万 m3。自运行以来,为宜川县交里镇钟楼寺村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2 水库工程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库自除险加固后已经运行了十一年。水库于2020年进行了一次全面安全评价,安全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水库的变形、渗流、压力(应力)、水文气象等。基于安全评价的基础数据结果,综合大坝实际运行情况、大坝现场检查和对筑坝材料的土工测试,发现水库枢纽建筑物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1)钟楼寺水库全年渗漏量为1.9%,据《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渗漏量小于3%,属于轻微渗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溢洪道末端加设消力池,使引水正常进入河槽。(3)管理房设施较为陈旧,运行管理中的路面条件较差、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不够健全,影响水库安全运行,未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4)缺少雨水监控及大坝监控设施。从大坝存在的问题看,水库存在个别安全隐患,一旦工程失事,将威胁下游居民及耕地的防洪安全,造成巨大损失[2]。因此,为确保下游村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再次进行除险加固尤为迫切。

3 水库坝址及坝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坝址区属黄土梁峁地貌,沟谷较狭窄,呈V字形,谷底宽 80~150 m,右岸较陡,山坡角 60°~70°,左岸较缓,山坡角40°~50°,山(梁)顶高程一般为1 150~1 200 m,坡体破碎,冲刷强烈。根据地质勘察钻探结果及工程地质测绘,并结合调查访问,对坝基、坝肩、坝脚及。

3.1 坝基

根据地质勘察钻探结果及工程地质测绘,并结合调查访问,大坝坝基为中风化中厚层状砂岩,其强度高,渗透性小,故坝基总体稳定。

3.2 坝肩

3.2.1 右坝肩

根据勘察钻探结果及工程地质测绘,右坝肩依附于右侧山体,出露地层主要由②黄土及砂岩构成,坡面较陡。右坝肩上部黄土层坡面较陡,坡脚约 75°,坡高约 15.0 m,以 Q3 黄土为主。勘察期间,坡体整体稳定,无安全隐患。右坝肩下游出露砂岩部分,层理裂隙清晰可见,风化强烈部分已被挖除,不存在安全隐患。护坡性状良好。

3.2.2 左坝肩

根据本次勘察钻探结果及工程地质测绘,左坝肩依附于左侧山体,相应地层主要由②黄土、③黄土、④圆砾及砂岩构成。地表坡面相对较缓,坡角 40°~50°,局部存在坡面近于直立的梯地。根据探井资料,出露②黄土具中等~强烈湿陷性,计算湿陷量为△s=683.8 mm,自重湿陷量为△zs=250.8 mm(计算深度在探井面向下10.5 m),湿陷等级为Ⅱ级。根据钻探资料,④圆砾主要分布于黄土层底部、砂岩上部,为强透水层,在左坝肩下游有间断性连续出露,其渗透系数可按 1.0 m/s 考虑,勘察期间在其下游未发现明显的渗透点。

3.3 坝脚排水棱体

坝脚排水棱体(顶点高程1 094.50 m)高3.0 m,顶宽2.0 m,棱柱外坡坡度32°,排水棱体由干砌块石构成,调查时发现棱体表面杂草及坡积土覆盖严重,建议清除棱体表面杂草及碎石土,整修大坝背水坡,建立系统的坡面排水设施。

3.4 溢洪道

3.4.1 地层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测绘,溢洪道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冲洪积堆积物和风积黄土,现按层序分述如下:

1)冲洪积堆积物Q4al+pl:分布于溢洪道泄流槽底。灰黄色黄土类土,土质均匀性差,结构疏松,含大量姜石土、砂粒及植物根等,坚硬、可塑,工程性质差。

2)黄土Q3eol:为所在场地的主要地层,分布于溢洪道两侧和基地。褐黄色,土质均匀,含少量有机质,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工程性质一般。

3.4.2 边坡稳定性

钟楼寺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河岸开敞式,由宽顶堰、陡坡段组成,均为浆砌石渠道,挡墙已进行过衬砌加固处理,地质条件良好,满足结构稳定要求。

3.5 天然建筑材料

进行水库大坝枢纽除险加固时,一般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土料、块石料、细骨料(砂子)和粗骨料(石子)。通过对坝址区周边进行勘察,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均可就近在当地予以解决。

3.5.1 土料

大坝加高培厚土料场可选在坝左岸斜坡地带,距大坝 200~500 m,拟选土料场南北长约150 m,东西宽约70 m,厚20~30 m,储量近 26万 m3。料场勘察布设探井1眼,进尺5 m,取原状土样5组,击实样1组。根据勘察,土场地层为中更新统风积黄土夹古土壤,坚硬状,土质均匀,无地下水。土料场运距短,开采运输方便,储量丰富,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15)对土坝碾压土料的技术要求。

3.5.2 石料

石料场选择在工程区西南的黄龙县石料场,运距 50 km。岩石为三叠系灰色砂岩,岩体呈层状结构,单层厚度 0.5~1.0 m左右,岩性坚硬。料场交通较为便利。石料储量丰富,可满足设计要求。

3.5.3 砼粗细骨料

砂石料可选用宜川县仕望河砂场的砂子、砾料,仕望河砂场距水库20 km,交通便利。仕望河砂料场为河床漫滩堆积全新统冲积(Q4al)砂层,以细砂为主,含砾。料场地下水位埋深1.5~3.0 m。仕望河砂作砼细骨料,除堆积密度偏小,其余各指标基本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15)技术质量标准。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工程区地貌单元属黄土残塬沟谷区,冲沟呈 V 字形,两侧沟壁陡立,黄土裸露。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和第四系地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库区不具有产生渗漏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存在渗漏问题;现状岸坡较稳定,水库正常高水位运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塌岸,但规模较小,不会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水库不存在淹没及浸没问题。

(2)工程区环境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大坝迎水坡干砌石部分松动坍塌;背水坡杂草较多,坝体填筑土的质量基本满足规程技术质量要求。坝体填筑质量不合格,未达到规范及施工设计要求,坝体背水坡坡脚未见渗漏现象。

(3)两坝肩边坡较为稳定,右坝肩主要由中风化砂岩组成,左坝肩与坝基主要由坡洪积薄层砾石土及强、中风化砂岩组成。结合勘察结果看,坝基与左坝肩的砾石土与强风化砂岩接触面为薄弱处,水易顺该处进入从而发生渗漏。

(4)坝体部分的溢洪道进口段,平流段较为完整,但消力池,陡坡段不完整,下泄洪水不能平顺的通入河道。左岸土崖较陡,雨季有滑坡危险。下段杂草丛生,为流水冲沟,两侧边坡易溜土。

(5)土料场选在左岸斜坡地带,储量丰富,运距短,开采运输方便,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基本符合 SL251-2015 规范对土坝碾压土料的技术要求。石料场砂岩料,砂子可采用仕望河砂,其质量基本满足施工要求。

4.2 建议

通过对坝址和坝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得到基础地质资料,为后期进行除险加固提供了有力的地勘保障。为保证水库长期健康稳定运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实施除险加固措施:

(1)对坝体进行防渗处理;上游干砌石护坡坝坡改造整修;下游坝坡进行整修,植草,修整纵横排水渠道、增设巡查道路并硬化;对防汛路进行加宽硬化,增设道路排水沟;进行溢洪道高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完善溢洪道陡坡段、消力池、护坦,连接至河道;增设大坝观测设施、防汛自动控制系统,加强管护人员技术力量,集中进行管护培训。

(2)建议针对坝基及左坝肩渗漏薄弱处问题,对接合处不规整有裂隙处,进行灌浆处理。同时对溢洪道出水口进行改造,清除杂草及树木,侧壁及地基进行砌石护坡;可在山体黄土斜坡一侧沿溢洪道修建截水渠,拦挡坡面泥沙进入溢洪道,保持溢洪道畅通。

猜你喜欢

料场溢洪道除险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提速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布恩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一种新型封闭料场输出系统工艺布置特点及应用
从江县宰章水库料场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红花岭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方案分析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