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情档学科视角下的我国数据素养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

2023-01-12文刘宏刘双刘雨彤

中关村 2022年12期
关键词:素养评价信息

文刘宏 刘双 刘雨彤

一、引言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此期间经常会出现线上办公以及网络资源共享等具体情况,因此具备信息素养也是当前背景下和今后工作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素养之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之一。同时在我国长期发展规划中,为了使公民进一步提升咨询师的工作能力,也必须不断提高和培养公民的素质素养,为将我国建设中的网络强国和数字化强国发挥重要力量。

本文主要从数据素养的基本概念出发,从数据素养的基本定义和相关性质,来梳理当前关于数据素养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重点分析了数据素养的发展历程,把握数据素养的发展趋势,为数据素养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数据素养文献计量分析

本文对数据素养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采用了“分类+主题途径”的检索策略。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公式为:SU%='信息素养'OR SU%='数据素养',检索时间界定不限,截止时间为 2021年11月1日。检索出核心中文文献5151篇,经筛选共获得1416篇中文文献符合分析要求。绘制了文献发文量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发文量趋势图

根据文献量,分为萌芽、发展、繁盛阶段。1995—2005年为萌芽阶段,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呈缓慢上升趋势。1994年5月,中科院创建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开启了中国互联网信息化时代。2006—2013年为发展阶段,每年平均发文量为83篇左右。由于2006年新课改提出信息素养是处于信息时代中人们的基本素养,这一年在该阶段发文量激增。2012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数据素养慢慢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视角。

2014年之后为繁盛阶段,2016年与2020年在该阶段中发文量较多。2014年《白宫全球“大数据”白皮书》中强调数据管理任务,提高数据教育平台的发展。2016年3月FORCE11社区发布了FAIR原则,这一原则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领域学者的关注,对于数据素养的研究也因此迅猛增加。同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提升国民信息技能,推进信息化教育。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倡全民数据素养提升,是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对数据素养基本含义的研究之后,国内对数据素养能力培养与教育模式,证明了数据素养能力是可以通过扎根理论、因子分析等相关方法构建合理的模型,从而分析相关人员的数据素养能力。

同时,从检索结果中得知,数据素养相关研究除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文献贡献量最多的学科,依次为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计算机软件、新闻与传媒、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外国语言文学、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档案及博物馆。其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的文献数量与质量均名列第一,故本文主要探究该学科领域对数据素养的研究。

三、数据素养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本章通过对国内数据素养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根据时间线展现数据素养研究热点的变化,如图2所示。该图展示了2000—2021年图情学科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内容。

图2 数据素养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2000—2005年这个阶段主要关注信息素养。数据的具体使用以及由此衍生的各项具体服务产生。2005—2013年,国内在数据素养方面的研究也是根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更加深刻,该阶段将主要精力放置在科学探究数据技术等层面。2013年是大数据时代年,各学科领域逐渐开启了大数据应用时代,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成为该阶段热门技术研究。在数据素养研究方面开始关注应用知识图谱、能力评价、科研服务。其中面向群体包括中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创新人才,确定可靠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模型成为数据素养研究的重点方面。

近几年,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素养研究更加关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这也要求教育模式、学科服务的改进以求跟进人才培养。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在线学习,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同时,数据治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也是目前需要关注的方面。

四、数据素养研究主题分析

本章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总结数据素养的研究主题。聚类分析结果总结得到4个类团:数据素养概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教育、服务,呈现了数据素养研究聚焦的主题与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素养研究主题分析

(一)数据素养概念

信息素养最早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处理和搜集大量信息的能力。我国学者钱鹏、陈明星对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信息素养有多方面的内涵和层次。从意识层面来说,必须对主体的数据意识进行详细分析。从技术层面来说,要想具备数据素养就必须具备一点数据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从知识层面来说,相关主体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处理相关信息,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

本文认为,数据素养更强调不同群体在数据时代得知信息并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上的培养与提升。

(二)数据素养能力

数据素养的研究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概念、教育、服务等等,但是目前对于数据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完善,没有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不能适用于多主体(中小学生、大学生、医生、公务员等)的数据素养能力评估,不利于构建数据素养能力培养的体系。现将目前学者对数据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

数据素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和处理具体信息数据的能力。而在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对信息的来源和处理之后的评价决策结果进行分析,这些具体情况都包含在数据素养能力之中。从这一层面来说,数据素养能力包含从信息获取到评价反馈的全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从研究主体来看,数据素养研究对象主要涉及高校师生、图书馆员、图书馆用户以及科研人员。从研究方法来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目前,关于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尚不统一。

(三)数据素养教育

我国数据素养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现处于初级阶段,对比起步较早的国外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我国数据素养教育平台主要依靠高校图书馆,且现有的培训课程主要偏向于数据管理,数据素养教育的意识较为淡薄。近年来,围绕数据素养教育主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层出不穷。数据素养教育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数据素养教育内涵研究、服务模式、主体结构、发展策略、评价研究、国内外案例分析等方面,表1对其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

表1 数据素养教育代表成果

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数据素养教育具有普适性,不仅仅针对于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图书馆员,还越来越迎合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

(四)数据素养服务

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数据素养发展相对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相关的素养服务也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的数据素养服务还主要针对科研数据管理,以及图书馆等单位和平台,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其中,服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人群,提供适当的数据素养能力要求。从科研工作流程的角度来看,数据素养服务与科研数据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必须及时促进科研信息的流动。从高校研究生的视角来看,数据素养服务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获取,不仅仅限于知识的获取,也涉及到能力的培养,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在数据素养教育方面,高校图书馆较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从数据素养服务的主体对象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数据管理平台,随着用户对数据需求的增加,图书馆数据资源构建也将逐渐增加。

五、 数据素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厘清数据素养概念,应区分相关概念的能力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成为个人发展的关键素质。根据不同概念的定义,区分相关概念的素养要求,培养相关人才。例如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数字素养之下的侧重点不同, 自然对人才培训的标准不同。关键是澄清数据素养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异和关系,数据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需建立数据理念。

(二)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单一,要丰富数据素养教育内容与实践探索

目前,较多研究仅局限于高校、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中小学生,数据素养培养主体人群较为集中,需要扩宽通识教育模式、在线课程模式、协作教学模式等教育方式。根据我国学生、科研人员等不同主体对内容进行调整补充,改进教学方法及活动,提高和促进数据素养教育。

(三)培养目标狭窄,应拓展数据素养主体培养,与时俱进

目前,数据素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人员、大学生、研究生、中小学生,根据《纲要》中指出,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是当前较为重要的环节,不断提高全民数据素养,需要不断开展数字助老助残行动,不断提升农民、领导干部、公务员、妇女数据素养教育与技能,并拓展数据素养教育的主体。

(四)数据素养服务模式不全面,需培养优质的数据素养教育队伍

组建专业的组织机构,培养优质的数据素养教育人才。组建跨学科馆员团队,培养具备数据素养和数据服务技能的专业人士。为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对新数据系统的需求,图书馆组织业务分工,强化部门服务职能,引进数字人文和人体数据分析专业人才,开展数据集成、规划、分析和评估等数字人文相关培训,培养数据管理和服务技能。

(五)数据素养评价体系不完善,需构建完善的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

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数据素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者不能简单地使用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而必须充分考虑特定环境和地区的实际需要,量化评价指标。根据不同人群设定合理、可量化、可靠、可得的数据素养指标,构建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有的放矢改善某些具体指标,提升数据素养能力。

六、结语

总之,提升全民数据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数据素养教育和服务,我国数据素养研究应从教育和服务两方面共同出发,从图情档学科着手,加大不同层面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提高数据素养培养体系,从而推动数据素养能力的提升和数据素养,达到提升全民数据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素养评价信息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