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锂电隔膜大王恩捷股份的“替代之危”

2023-01-12文程桔华北京

中关村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李晓明锂电兄弟俩

文程桔华(北京)

面对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锂电隔膜产业将无用武之地。即便做到龙头地位,恩捷股份届时也无法摆脱“替代之危”。

如果说产业周期是改变企业命运的天时,那么技术迭代就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人和。无论抓住了哪一个,都将成就一代企业,而无论错失了哪一个,同样将毁灭一代企业。很多时候,技术迭代带来的重压往往比产业周期更大,甚至连行业龙头也逃脱不了。

如果真如大众、宝马等车企研判的到2025年固态电池即将商业化落地的话,那么对于锂电池上游隔膜产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因为固态电池不需要隔膜,其问世之日,便是隔膜产业的落幕之时。

2022年11月21日晚间,锂电隔膜大王恩捷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李晓明和副董事长李晓华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受此消息影响,次日,恩捷股份股价一字跌停。

恩捷股份此次事件背后其实暗藏着更为深刻的原因,从表面上来看是李晓明和李晓华兄弟俩在不到三年内进行了四次巨额套现,总数超过70亿元。但实际上却折射出这对“云南首富”兄弟的无奈。因为面对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锂电隔膜产业将无用武之地。即便做到龙头地位,恩捷股份届时也无法摆脱“替代之危”。

锂电隔膜大王的技术路径

翻开恩捷股份的发展史,我们发现2016年是一个关键节点。那一年,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恩捷正式更名恩捷股份。之所以要做这次变更,是因为李晓明创办的创新股份公司在2016年正式挂牌中小板了,为了增加上市公司业绩,便将上海恩捷并入创新股份。两家公司都是李晓明创办的,这种资本操作,其实相当于左手倒右手。

不过这两家公司确实都非同一般。先看创新股份,它的经历堪称传奇,这和李晓明兄弟俩的一个决定有关。1996年,兄弟俩结束了7年美国留学生活,回到云南老家,与当地一家国企合资成立了红塔塑胶公司,用美国带回来的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为当地驰名的卷烟产业生产烟标和BOPP薄膜。BOPP薄膜实际上就是包裹在香烟盒外面的那层塑料薄膜,但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产品,当时靠国内技术也无法生产。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彼时的红塔塑胶公司煊赫一时,成为云南省非专卖卷烟材料的A级供应商,省内的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省外的黑龙江烟草和川渝中烟都是他们的客户。

但从2000年开始,由于烟标市场开始进入存量竞争,加上国内这方面的技术也快速崛起,红塔塑胶公司也开始出现亏损,原来的国资股东便撤资退出,公司最终成为了李晓明兄弟俩的民营公司。在全权接管公司之后,李晓明开始求变,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局限于做烟标,也做食品无菌外包装。不得不说,在商业上,兄弟俩确实有几把刷子,公司先后拿下了汇源果汁、东鹏饮料、达利食品等大客户。同时,还收购了彩印公司玉溪创新工贸,切入彩色印刷行业。在新业务的支撑下,红塔塑胶公司也整体改名为“创新股份”。

再看上海恩捷。上海恩捷是李晓明前瞻性预判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后于2006年在上海创办的,主营锂电隔膜。这次抉择,兄弟俩的商业冒险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当时市面上主流的锂电隔膜是干法隔膜,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包括星源材质、中科科技、河南义腾、沧州明珠等头部企业都在生产干法隔膜。李晓明兄弟俩却选择押注湿法膈膜。湿法膈膜与干法隔膜最大的区别就是投资大、市场小。一条一亿平方米的湿法产线光设备投入成本就在2亿元以上。

干法隔膜主要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湿法隔膜则主要用于三元锂电池。这两种电池各有优劣,磷酸铁锂电池安全、寿命长、耐高温,而三元锂电池重量轻、充电效率高、耐低温。但是在当时的产业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更受市场青睐。

因为前期投入巨大,上海恩捷前十年的发展并不得志,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但是2016年,市场形势逆转。这得从当年国家出台的一项政策说起。2016年,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电池的能量密度被纳入考核标准,补贴程度要参照续航里程。这个政策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指出明确的风向标,即能量密度。

相比干法隔膜的磷酸铁锂电池,湿法膈膜的三元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具有压倒性优势。前者大概是110Wh/kg,后者普遍在200Wh/kg。也就是说,相同重量的电池,采用湿法隔膜的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磷酸铁锂电池的1.7倍,三元锂电池能够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长的续航。

2016年之前,国内动力电池以追求安全性和寿命为主,因此磷酸铁锂比三元锂更受欢迎,但是2016年之后,国内动力电池将追求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续航里程。因此三元锂会比磷酸铁锂更受欢迎。

高分子材料专业出身的李晓明,多年前就押宝湿法隔膜技术路线,前期做了很多的投入。当政策东风吹来,属于他的时代也到来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庇护和垂青下,恩捷股份几乎是一夜成名,成为行业龙头,将当时的星源材质、中科科技、河南义腾、沧州明珠等生产干法隔膜的头部企业杀了个措手不及。从2017年一直到现在,都稳居行业第一。

这可以从产能、营收、市值三方面得到印证。

产能方面,在国家新政策出台前的2015年,上海恩捷的隔膜产能只有0.47亿平方米,市占率不到1%,但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暴增至50亿平方米,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6年增长了100倍。

营收方面,2016年上市之初,恩捷股份的营收尚且不到12亿,净利润也只有区区1.65亿,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分别变成了80亿和28.8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净利继续大增,分别达92.8亿元、32.3亿元,双双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73.8%、83.8%。

市值方面,发行首日,恩捷股份总市值仅为45亿,而到了2021年,市值最高冲到了2800亿以上,5年飙升了60倍,直接把李晓明家族送上了云南首富的位置。在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李晓明以725亿的身价位列第71位,他弟弟李晓华也以540亿身价排在第109位。兄弟俩一共掌控1265亿财富,是名副其实的云南首富。

技术迭代导致的替代危机

直到现在,恩捷股份还在不遗余力地扩张,公司前不久刚刚宣布定增128亿元,将新增34亿平方米的隔膜产能。表面看,隔膜产业尚处上升通道,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根据电池网之前的统计,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璞泰来为代表的国内TOP10隔膜公司现有及规划产能已超438亿平方米。按照1GWh锂电池对应隔膜需求约1500万平方米计算,438亿平方米隔膜产能可以满足2.92TWh锂电池的配套需求,对应生产近6000万辆电动车。

而目前全球每年汽车总销量不过8000万辆,按照2030年电动车占比50%计算,届时电动车的全球销量也不过4000万辆。业内人士纷纷发出预警,最晚到2024年,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将面临过剩。这才是李晓明最担心的。因为在湿法隔膜这条技术路线上,恩捷股份投资了数百亿元。从2018年开始,恩捷股份规模急剧扩张。仅仅一年时间,旗下的子公司就从4家变成了13家,2019年再增加3家,到2021年变成了25家,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超过了30家。

而只要技术路线迭代,固态电池商业化,那些动辄好几亿的生产线和厂房,转瞬之间就会被时代的脚步碾成废铁,这巨大的代价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所以从资金安全角度来看,李晓明频繁套现之举也就不难理解。最近的一次套现发生在2022年上半年,这次减持2200万股,套现50多亿,加上之前套现的20多亿,不到三年,兄弟俩一共有70多亿元落袋为安。

而在大额减持之外,李晓明和李晓华兄弟俩还有不少的股权质押。天眼查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李晓华和李晓明共通过不同方式质押了14笔,累计市值超过12亿元。很显然这是因为公司经营出现了状况,否则这些股权质押不会发生。

自2021年9月份高点以来,一年多时间恩捷股份股价已经跌去超过50%,市值蒸发了上千亿。随之带来的是财富的大幅缩水,根据《2022年胡润百富榜》,李晓明的身价跌到440亿人民币,排名比去年下降了34位,排在105名。李晓华身价跌到325亿,排名下降46位,排在155位。

曾经,恩捷股份正是因为押对了湿法膈膜技术路线而获得飞速发展,一跃成为锂电膈膜之王;如今,恩捷股份也是因为错失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而套现跑路被监视。技术变革带来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如何才能不被时代抛却,不被替代,这是每一个企业都要深思的长远问题。

猜你喜欢

李晓明锂电兄弟俩
兄弟俩
Effect of entanglement embedded in environment on quantum non-Markovianity based on collision model
难忘的生日会
A new acyclic peroxide from Aspergillus nidulans SD-531, a Fungus Obtained from the Deep-sea Sediment of Cold Spr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南雄梅关
喜欢学数学的兄弟俩
米和厘米兄弟俩
锂电自行车:破除技术瓶颈 延长使用寿命
创新,让锂电自行车多姿多彩
让老外挑花眼的新款锂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