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湖滨水厂工程建筑设计

2023-01-12辛颖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综合楼组团厂区

辛颖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1 设计内容、原则

1.1 设计内容

新建湖滨水厂,包含净水处理设施、排泥水系统处理设施、生产附属建筑物、水厂综合楼等设施。湖滨水厂工程设计总规模为40万m3/d,其中本期规模20万m3/d,部分构筑物按规划总规模一次性建成。综合楼、机修车间和仓库等建筑配套同步一次性建成。

主要建筑物包括:配水井和预臭氧接触池、砂滤池、炭吸附池、吸水井和供水泵房、综合加药间、臭氧车间、机修车间和仓库、平衡池和脱水机房、综合楼、门卫等。

1.2 设计原则

注重效益:在常州市相关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预测和确定工程建设规模,保障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布局合理:厂站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及交通流线顺畅。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在结合周围标高及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竖向设计力求减少挖填方量。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护的前提下,使工程各处构筑物尽量集中。

展示形象:建筑形象应符合给水行业特有的行业气质,展示企业形象,提高厂前区、综合楼以及整个厂区环境质量和视觉调性,并与周边城市区域的建筑与环境风韵相协调。

呼应文脉: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在思路上融入城市整体文

脉结构,尊重周边城市的山水格局,融入现代化,园林式的建筑景观元素,打造匠心独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

1.3 设计理念

高效性:厂区功能布局合理,提升生产效率。

新中式:新颖的立面形式尝试打破传统厂区单调、程式化的格局,以新中式的设计风格适应新时代水厂的特点,并有效地呼应当地文脉及传统建筑特色。

组团感:模块化的厂区中,将综合楼的功能合理分解,有机组合,形成极具标识性的建筑组团。

符号化:厂区建筑的立面形式采用具有良好寓意的竖向线条元素进行设计,展现企业蒸蒸向上。

科学性:从项目实际的全局出发,科学处理和协调工艺流程、运营管理、建筑造型、景观空间等各种维度,以科学性、系统性的思维进行水厂的建筑设计。

1.4 总体设计

三轴:本项目总体设计以园林式、空间多样性为理念,在东西、南北向分别设置多条开敞式空间轴线。其中,东西向轴线分别布置于综合楼和清水池景观之间,正对水厂主入口,以及排泥水调节池与配水井之间,正对水厂次入口;在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之间布置南北向空间轴线。空间景观轴线作为总体规划的骨架,构成了空间的基本脉络。

三片区:本工程用地分为一期建设用地和远期预留用地。其中,一期工程位于场地东侧及北侧,共分三个片区:管理办公区位于场地东北侧,包括综合楼及其庭院、门卫、厂前区景观等,是整个水厂的门户和窗口;主生产区位于一期用地东侧中部;辅助生产区位于一期用地西侧及南侧。

多组团、多节点:以空间轴线为骨架,在各轴线两侧分别布置组团式建构筑物、集中式花园景观、小型广场、庭院以及沿路、沿建构筑物的环厂景观绿化带等,各组团尺度、围合程度、景观处理各不相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空间气质,丰富使用感受。

在空间轴线交汇点和其他适当位置通过广场、地面铺装、建筑小品、雕塑、景观绿化等的配置组合,构成多个层次的空间节点,提高厂区的空间调性,同时消解大尺度的工业园区带来的单调感,强调园林化、去工业化的空间气质。

1.5 景观规划

1.5.1 景观轴线。本项目景观设计以园林式、空间多样性为理念,在东西、南北向分别设置多条开敞式景观轴线。其中,东西向轴线分别布置于综合楼和清水池景观之间,正对水厂主入口,以及排泥水调节池与配水井之间,正对水厂次入口;在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之间布置南北向景观空间轴线。

景观轴线作为景观规划的骨架,构成了空间的基本脉络,在各轴线两侧分别布置组团式景观、集中式花园景观、广场景观、庭院景观以及沿路、沿建构筑物的环厂景观绿化带等,形成各自不同的空间气质,丰富景观感受;在景观轴线的交汇点及其他特定位置,设计放大的景观节点。

1.5.2 综合楼和厂前区。厂前区位于场地北端,紧邻主入口,通过综合楼建筑的体量围合成不同形式的组团;同时,通过环绕建筑的水体、树阵、树池、小品,以及不同空间形式的庭院塑造园林化、现代化的厂区形象。

1.5.3 集中景观。在埋地的清水池上方地面进行集中景观处理,以草坪、草坡为主,适当辅以小型灌木、地被等,结合步道、休息亭、片墙等小品景观,达到园林式景观的丰富效果。

1.6 建筑设计

本项目建筑设计以园林式、空间多样性为理念,构建筑物从布局到立面设计力求打破传统厂区单调、程式化的格局,以新中式的设计风格适应新时代水厂的特点,并有效地呼应当地文脉及传统建筑特色。

厂前区位于水厂用地北端,紧邻主入口,其形象和空间气质对整个厂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综合楼的建筑体量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机组合,围合成不同尺度和空间感受的组团;同时,通过环绕建筑的水体、树阵、景观小品等塑造园林化、现代化的厂区形象。

1.7 设计的优势与挑战

本项目厂区用地大小适中,适宜厂内建构筑物综合布置,厂前区南侧下埋清水池景观区,利于与厂前区和综合楼统一规划设计,根据各建筑不同的功能及空间属性,形成和而不同的建筑组团和丰富的空间体验,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形象,贯彻现代化、园林式的设计理念,提升整个园区的视觉调性,呼应常州文化水城、江南都市的城市文脉与传统建筑特征。

基于上述条件,对建筑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目标是维护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从当地文化底蕴入手,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空间造型方式,建造一个现代化、园林式的水厂,并积极体现应有的时代特性,打造武进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标志性水厂,使水厂工作人员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1]。

2 设计策略

2.1 设计策略

针对本项目特有的条件和要求,提出本项目建筑设计的整体策略。在设计思路上融入城市整体文脉结构,尊重当地的山水格局,融入园林式的建筑、景观元素,打造匠心独具市政公共服务设施。

2.1.1 庭:组团式空间。建筑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及空间属性,通过形体的组合,形成大小尺度的庭院、架空空间、半围合广场等组团式的空间,各组团之间以隔而不断的方式相联系,将园林中的同类空间合理转译,从而形成多层次的空间体系,不同尺度及围合程度的场所被赋予与园林相似的体验。

2.1.2 园:园林式景观。在埋地清水池上方地面进行集中景观处理,以草坪、草坡为主,辅以地被、灌木、竹丛等,注重植被的形状、色彩搭配,结合步道、休息亭、木平台、片墙等景观小品,将园林趣味注入其中,也是整个厂区绝佳的会客、参观场所。

2.1.3 廊:风雨连廊。设置步行风雨廊,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将主要建构筑物有机联系,发挥极核效应;同时,综合楼在不同标高设置室内及半室内的连廊或回廊,并配合以坡屋面、敞开柱廊、木质栏杆等元素呼应“廊”这一园林特有的空间精髓。

2.1.4 水:环绕水景。将综合楼形体置于环绕的静态水景中,组团之间以水景庭院为中心,通过水体的灵动和倒影承托建筑主体,塑造雕塑般的建筑造型,提升整个综合楼及厂前区的视觉调性,响应去工业化的设计理念,同时呼应常州因水而生的城市文脉。

2.1.5 坡:新中式元素。设计力求传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通过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对话产生新的创新。采用灰色坡屋面的组团呼应当地传统建筑的意向及聚落形态;立面设计具备传统建筑立面的神韵;水景、连廊的运用呼应园林空间的精髓及常州江南水乡的城市文脉。

2.1.6 融:“筑”“景”渗透。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和布局,与外部景观形成互通互融的渗透关系。通过围合、架空、挖切等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形式,为职工工作之余提供休息、交流的舒适场所。力求庭院、广场、平台等不同特质的景观组团、景观轴线和建筑完美交融。

2.2 建筑立面及造型设计

现代化、园林式是贯穿设计的主题,也是建筑意在表达的时代精神。

本方案力求以灵活多变的建筑形体和组团,丰富的空间变化配合精心搭配的绿化景观使厂区拥有园林般的气质。建筑采用灰色平瓦坡屋面呼应当地传统建筑的意向及聚落形态;立面设计具备传统建筑的神韵,在传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对话产生新的创新。

建筑主体部分外立面饰面材料采用白色外墙涂料、浅灰色装饰铝板、深灰色平瓦屋面、灰色或木色防雨通风百叶以及浅蓝色中空Low-E玻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不采用镜面玻璃和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底层门厅、餐厅等部位采用高透明中空Low-E玻璃,突出通透感和现代感。

综合楼一层南侧和东侧的主面近人区域,采用乳白色U型玻璃,以热转印水墨山水画的方式,形成苏韵水乡风格的画卷效果,在近人的尺度形成长向的山水画卷,增加人文元素,有利地呼应周边城市风貌和文脉,使建筑具有艺术品般的气质[2]。

2.3 综合楼空间设计

2.3.1 剖面设计。以共享、生态、节能为理念,综合楼采用组团式围合式布局,主体功能围绕核心庭院布局。

一层局部架空空间加强了自然通风,共享庭院增强了拔风效应,同时带来自然采光;休息平台和核心庭院等丰富的空间为职工带来了舒适的办公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呼应常州当地的气候、文脉和传统建筑特征。

2.3.2 平面设计。综合楼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主要空间围绕核心庭院布置,各楼栋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厨房餐厅、控制中心体量为一层,位于组团东侧;西侧为三层办公楼、二层的会议楼和化验楼;南侧中不是整个综合楼的主入口门厅,既是形象入口,也串联组织起几个功能体量。整体体量北高南低,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正气方正,内部庭院步移景异,凸显中国传统院落韵味。

2.4 景观设计

设计目标定位是景观式、园林式、现代化的厂区,根据武进的气候特点,打造集生产、管理、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厂区景观。以园林式景观设计手法,塑造景观组团、营造特殊肌理,达到“山成景、草成坪、花成片、树成林”的花园式园林厂区。

思考净水与科技的密切关系,将生产文明化、景观特色化、设施完备化的设计标准,合理地运用于设计中,打造园林生态的新型自来水厂。

以“景观轴线”+“组团式景观”+“集中式景观”为主要结构;构建完善的园林景观模式,创造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作为生产与生活的背景。

绿化布置根据建筑空间的性质以及各个部分的使用功能进行区别设计,沿基地周边道路设置绿化带,布置乔木树阵,既能够为建筑内部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又能够起到净化空气、防尘降噪的作用。主要出入口设置尺度合理的入口广场,结合广场设计入口空间绿化,通过精心设计的图案拼嵌的铺地,营造优雅宜人的入口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周边和室外广场设计公共绿化,塑造花园式的工作环境,并与城市绿带、入口广场绿化、室外景观广场绿化等共同构成基地内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3]。

3 结束语

目前,水厂建筑去工业化设计已是势在必行,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势必将当下流行的设计手法运用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如此方能寻求到一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工业建筑设计的道路。

猜你喜欢

综合楼组团厂区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兵器组团“打雪仗”
广州珠江酒店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浅谈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
浅析云铜时代之窗超高层综合楼建筑防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