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践

2023-01-11冯广慧

机电工程技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模具设计产教融合

摘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模具产业和企业调研,某学院模具设计专业在产教融合理念下,开展“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较好促进了模具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数字化检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492 ( 2022 ) S1-0055-03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ed Course of Digital Detec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eng Guanghui

(Guangzhou Technician College, Guangzhou 510410, China)

Abstrac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old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research in the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e mold design specialty of a certain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digital detec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hich has better promoted the train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in the mold design specialty.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digital measurement;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ourse ;mold design

0引言

隨着《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广州制造业包括精密模具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品质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因此培养具有较强数字化检测能力和较高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能力的模具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显得重要而紧迫。为适应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精密模具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融合,通过和校企合作单位天津某科技公司的产教融合,开展了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探索。本课题2017年立项,在2017级模具设计高级班级进行教学实践,成效明显,于2020年结题。

1开发过程

一体化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解决了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体现不足,培养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培育未来从业者(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行业服务意识明确性,是高质量培养适应产业行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

1.1校企共同制订“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一体化课程标准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已有了比较稳定的技术路径,一般分为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和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等阶段。校企双方按照产教融合要求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评价,结合产业调研和企业方工作案例分析,明确了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建议等,形成工作成果“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一体化课程标准。首先是确定课程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分析工作内容:一是工作任务的活动程序基本遵循“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这6个步骤;二是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工具、设备、材料、资料、相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组织方式:三是完成工作任务时要求从业者必须遵守循一定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合同约定等,作为确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考虑数字化检测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具体化,按工作过程思维来描述学生学完后能胜任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产出的工作成果、形成的职业素养等。根据学习任务的递进,课程目标分为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的层次,课程目标应该表述明确、具体化、操作和检测性强。再次是参考性学习任务。根据模具品质岗、检验岗等职业能力分析及模具工等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方的加工难度高,品种的产品,修订代表性工作任务并完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及细化表;根据高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并合理排序,梳理出《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课程学习任务序化表。包含了以下学习任务:精密模导套尺寸误差检测与质量分析、模具型腔电极的检测与质量分析、模具型芯表面粗糙度检测与质量分析、模具型腔的坐标检测与质量分析、汽车模具成型曲面光学扫描检测与质量分析。第1个属于尺寸误差检测与分析,第2个几何误差检测与分析,第3个表面粗糙度误差检测与分析,第4、5个任务难度明显提高,涉及的工具材料和执行的标准逐渐增多,学习任务呈现出由低梯度到高梯度循序渐进的特征。然后可以确定一体化课程内容。运用鱼骨图等分析工具对以上每个学习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职业素养和有关标准等,进一步分析得出各自学习内容,进而修改调整。课程在真实的坐标测量工作站,结合PCDMIS脱机编程和虚拟测量机模拟操作等多种工作场景实施教学,采取5—6人/组的同组异质、各组均衡的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养成。

1.2校企共同建设“数字化检测与质量管理”课程资源和场地

根据课程实施要求,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保障顺利实施一体化课程,明确提供任务书、工作页、教材、工具书、课件、视频、题库、图纸、图片、规范、有关技术标准、说明书、手册等教学资料清单,以帮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产教融合,共建学习工作站。2018年修复表面粗糙度检测仪、2020年对坐标测量机进行维修和精度校准,完善马务校区坐标测量室,新建数控工艺大师工作室,探索校企共建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在场地建设上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按企业的标准及要求去执行,实现文化育人。

1.3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一体化师资

通过产教融合,培育胜任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校内教师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和能力培训,定期到企业参与岗位实践,了解行业企业和产业发展动态,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企业专家或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校内课程建設研讨会、教研活动,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提出改进意见,提升教学能力。

2课程实践

采用“边教学、边研究、边改善”的行动研究模式,以校为主、以企为辅的校企双制、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模式开展课程。校内老师是教学组织者,企业老师是教学辅助者,二者角色不同。学生在学习工作站,通过《精密导套的坐标检测与质量管理》等学习任务,培养其精密测试设备的操作规范性、操作熟练度;在产教融合的检测岗位上,完成《光学仪器核心零件的坐标检测与质量管理》,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养成与职业责任感的建立,培养其独立分析与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经过区域企业调研和3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已调整、论证学习任务并先后两次修订课程标准。目前正进行第三次修订,拟增加参考性学习任务《柜式空调底座试模注塑件的坐标检测与分析》《冲压试模汽车钣金件的坐标检测与分析》等,使得课程更能跟上区域产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课程在17—19级共计6个教学班实施,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的检测规划能力、设备操作和软件应用能力和质量意识有较大提升,但是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3建议

“技工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用人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核心任务是发展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3]。在实践中,团队体会到,没有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课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遇到怎样困难,都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才能打磨出符合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品牌课程。该实践研究必将对模具设计专业其他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几点建议如下。

(1)学习任务设计不能单纯反映工作岗位的需要。学习任务还要“关注如何在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大目标下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4]。如果片面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忽视其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工作机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理性、社会责任感和其他发展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创设的学习任务情境尽量工作环境化,利于学生代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唯有在相应的职业实践情境中才能养成。代入感强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易获取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减少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为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增加职业认同,创造有利条件。

(3)创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及时了解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并提供支持,保障软、硬件技术跟上产业发展,完善企业教师参与学生学业考评,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利等。

4结束语

实践研究表明,要提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成功率和课程成效,必须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必须因应地区产业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对职业及从业者所需能力和素质的变化而动态调整课程标准,必须加大AR/VR等新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扩展工作任务情境空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为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更好支撑。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M].北京,201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利芳.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4]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概念解析[J].中国技术教育,2008,(27).

作者简介:冯广慧(1968-),女,讲师,研究领域为精密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编辑:王智圣)

猜你喜欢

模具设计产教融合
基于Pro/E的开关盒注塑模具设计
行李舱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