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体验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11张金婷刘珍丹王孟博

西部皮革 2023年1期
关键词:竞品体验式案例

张金婷,刘珍丹,王孟博

(广州新华学院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广东 东莞 523133)

1 学情分析

《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是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过程,该过程来自艾伦·库伯所著的《About Face4: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过程将设计分为研究、建模、需求、框架、提炼、支持六个步骤。《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以该过程为课程脉络,引导学生掌握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丰富学生的设计理论知识,培育缜密的设计思维。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喜好设计产出,轻视设计分析过程”的特点。例如给出一个设计问题,学生会立刻进行界面绘制,缺乏分析思考过程,导致最终结果与题设相去甚远。部分有思考意识的学生,又受制于其他设计课程培育出的发散创新性思维,难以形成系统的思考过程。同时,对理论性强的课程内容,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讲,缺乏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常采用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方式,针对教材章节进行逐一讲授与学习[1],期末时运用整学期所授内容完成大作业的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复杂的理论学习中找不到乐趣,甚至出现“抵触”“放弃”等情绪。同时由于课时的局限及课程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常常遗忘了前述的理论过程,在期末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往往简单套用部分课程理论,应付了事。

在教材选择上,由于交互设计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市面上教材种类较少,甚至部分理论内容存在翻译问题,除了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意愿不强,阅读容易受到障碍而放弃。交互设计还是一门融合了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机交互、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产生的课程[2],因此很难通过某一本教材就完成对理论内容的全覆盖。

在考核方式上,《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通常采用期末大作业项目制作的方式,在学期末两周左右时间内制作完成并提交,缺乏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的把控,最终只能对项目的整体做出评价,无法在步骤中为学生修正方向。

2 案例体验式教学概念

案例体验式教学是教师以学生认知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特定体验情境活动,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来认识和理解具体事物,丰富原有知识系统,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教学内容,发展其恰当应用知识能力,帮助学生发展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完整的人”的一种教学模式[3]。

同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不同,体验式教学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大纲、教学目的和学生现状设计体验案例,通过案例实践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时,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掌握知识、思考问题、总结经验的引导者。

按照体验式教学理念,教师在应用过程中需关注三项内容:一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按照学习方式划分,体验式教学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学习等。在学习风格方面体验式教学又可以分为自主式、体验式、合作式、接受式、探究式学习等。二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属于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应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善于发现或挖掘相关的学习资源,在他人的帮助下,采取互动、交流等措施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4,5]。

3 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以目标为中心的交互设计理论为课程脉络,通过寻找用户目标人群的真实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的行动进行分析、设计一款真正用户需求的软件或者产品,其中寻找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产品设计的源泉和核心。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使用田野式调查法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个过程中如何观察、访谈到有价值的信息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课程以案例调研的形式,通过“体验式”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形成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连接的节点。

以“体验式”为指导思想,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为脉络,课程设计如下:

课程初期,学生根据志趣自由拟定一个项目主题,书写500字左右选题背景、选题内容、未来分工预期。

课程进行中,根据授课进度,依据课堂体验式案例,依次推动项目进度。期中时,进行项目中期汇报答辩,及时为学生修正指引方向。

课程后期,汇总整个学期制作的步骤案例结果,形成完整的项目,进行答辩汇报。

4 教学改革的成果

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为脉络,课程为各步骤设计的“体验式案例”有。①交互设计概念解析:要求学生在5 分钟时间内,不参考任何资料,使用纸笔绘制登录注册界面。通过简单实操绘制界面,让学生在课堂伊始深切体会交互设计的工作内容。②竞品分析法。提供“百词斩”和“墨墨背单词”的完整竞品分析报告、提供竞品分析框架,要求学生找到一款与自拟主题构成竞品关系的产品进行竞品分析。③访谈法。提供访谈提纲案例和ORID 访谈模型、访谈实录视频,要求学生按照自拟主题制定一份访谈提纲并展开一场访谈。④观察法。提供依据POEMS 框架展开观察的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案例与POEMS 模型展开一次观察。⑤问卷法。提供已运行在问卷星的问卷。让学生作为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再分析该问卷的结构,抽象出一份问卷的基础结构,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制作问卷并发放。⑥人物模型法。提供制作好的人物模型案例,反向解析人物模型,按照十步人物模型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制作出人物模型。⑦故事板。观看电影《寄生虫》最终影片效果与故事板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供爱彼迎故事板案例从中分析故事板所具备的要素。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板案例及故事板组成要素绘制故事板。⑧需求提炼。提供上线项目的需求文档,并提供两种较为简单的整理需求的方法,即KANO 模型与马斯洛需求分析法,要求学生总结自拟主题项目的需求。下述以竞品分析法和观察法章节为例,展示具体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成果。

章节“研究方法-竞品分析法”中,课程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竞品分析法”这一研究方法。竞品分析法是指对现有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在传统的授课中,通常由教师直接对该方法的概念、常用分析方式进行讲解,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案例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程设计流程为:提供制作完成的竞品分析报告,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文章对比了哪两款APP?”“为何选择了这两款APP?”“对比分析了这两款APP 的哪些方面?”等,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中带领学生阅读竞品分析报告,梳理拆分报告结构,得出构成竞品分析报告的框架。最终要求学生根据得到的框架,找到一款与自拟主题构成竞品关系的产品进行竞品分析。课程提供的案例为单词类应用“百词斩”和“墨墨背单词”的竞品分析报告,报告可以划分为行业背景、产品基本信息、产品结构分析、产品功能对比、主要功能对比、SWOT 分析六个部分。在案例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制作出了框架完整、逻辑清晰的竞品分析报告,如图1 所示。

图1 竞品分析-学生成果Fig.1 Competitive Analysis-Student Outcomes

章节“研究方法-观察法”中,课程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法”这一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在传统的授课中,通常会依据教材从观察法的概念、四个维度、步骤、优缺点进行讲解。讲解环节和实际操作环节分离,容易出现讲解后一旦让学生自行开展观察,学生在嘈杂的观察现场不明确应该观察哪些内容,最后得出杂乱的观察结果,对设计实践没有帮助。在“案例体验式”思想的指导下。课程设计流程为:向学生提供采用POEMS 框架进行观察后的观察记录表。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将观察报告划分人、物、环境、信息和服务5 个部分。人指的是要观察环境中的人;物指的是观察时看到的物体,尤其指与被观察者相关的物体;环境指观察内容所处的环境;信息指观察事件中,可能相关的信息,例如亮着的指示灯;服务指观察事件中,可能涉及的服务,如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在学生明晰POEMS 框架包含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要求学生以“改善食堂用餐体验”为题,展开一场实地观察,将课程中学习的方式即刻进行练习使用。课程实践后,多位学生表示借由该框架展开的观察,让他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到的一些食堂用餐行为,如表1 所示。

表1 观察法-学生成果Tab.1 Observation Method-Student Outcomes

5 总结

在《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授课中,针对课程理论性强,学生设计思维能力薄弱等问题,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思想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与学生的密切交流沟通,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大量的枯燥理论灌输,加大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综合多种教材资料,设计“体验式”案例,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课程在志趣的驱动下,帮助学生感受设计的魅力,了解从设计需求到设计落地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培育完整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竞品体验式案例
基于竞品分析的某型车辆性能开发目标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三大步骤拿下货比三家的客户
关于“**品牌调味品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场如何发展”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