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团队领导-成员创业心理资本同质性 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2023-01-11李余飞冯彦浩沈丝楚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同质性成员维度

李余飞 冯彦浩 沈丝楚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1076万人,且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1]与之相比,社会工作岗位却趋于饱和。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就业的另一种方式——创业,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2]在2021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我国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发布了许多有关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各高校也设立了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系列竞赛等,大学生通过参加此类竞赛可以将学习到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对创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使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进而通过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来缓解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3]

(二)创业心理资本预测创新创业绩效

创业心理资本作为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无论是缓解压力和释放自我,还是分配资源和处理创业事件,[4]都能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Luthans等人将创业心理资本区分为创业希望、创业乐观、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心理韧性等维度。[5]拥有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仅会对创业环境产生更多积极的感知和对环境有着更强的韧性,从而帮助企业立足和发展;还会主动探索或是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获取资源、提升创业绩效。[4]以上研究一致说明,创业心理资本对于预测积极的工作绩效,提升创业绩效具有正面影响。然而,前人研究大多以已经工作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创业心理资本是否也能预测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绩效,尚缺乏实证证据。

(三)领导-成员同质性预测创新创业绩效

领导-成员匹配是指领导与员工在价值观、性格、心理及行为等方面的相似性或是契合度,即同质性。[7]在以往的研究中,领导是研究的中心地位,员工属于依附角色,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作方式的日趋复杂等原因,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员工也逐渐成为影响任务完成度或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仅凭领导无法完美有效地完成团队中的工作,因此,后续研究把领导和员工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有研究表明,团队领导一般拥有较高的心理资本,[9]且创业心理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而团队成员的创业心理资本以及领导与个人基于创业心理资本的匹配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如何并无相关研究。但Walumbwa-Peterson等人的研究发现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心理资本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这说明员工的工作绩效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领导-成员心理资本同质性程度的影响。[10]

与初创企业往往拥有小团队类似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参赛者往往以团队形式参与创业竞赛,由此划分出领导(即团队组长、队长等)和成员。但值得注意的是,组织中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和高校大学生团队中领导(队长)与成员的关系并不相同,组织中领导与员工之间存在明确的上下级关系,领导在团队中具有权威性和权力感,[11]而在大学生团队中,领导与成员之间更多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领导在团队中主要是作为指方向和组织分配任务的角色。据此,我们预测当大学生团队中领导与成员心理资本水平同质性高时,领导和成员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协作互惠关系,为完成团队目标共同努力;而当领导与成员心理资本水平同质性低时,成员可能不愿服从或无法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使得团队成员无法齐心协力完成团队目标,从而降低了整个团队的绩效。

(四)问题提出

鉴于前人研究发现,创业心理资本是创业绩效的关键预测因素,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领导-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的同质性对创新创业绩效的影响,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的绩效结果与初创企业不同,较难使用流水、收入等金钱指标予以衡定,所以本研究将采用受测者是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赛中获奖作为创业绩效的指标。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创业心理资本得分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获奖者;

H2: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领导-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上的同质性对其团队的创新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二、方法

(一)被试

通过学校官网和其他渠道搜集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赛的在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招募被试,共招募被试88人,年龄为20.443±0.957岁。其中男生13人,女生75人;去除重复角色后(重复角色是指被试在一个以上的创业团队中扮演相同或不同的角色(领导和成员),为避免同一被试多重角色对结果解释造成干扰,因此予以剔除),其中创业团队领导42人,团队成员46人。在参与实验的学生中,有14人在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通过创业项目获得校级奖项,均有奖项证书等相关证明;其他74人未参与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参与了该项目但未获奖;为了探究团队内部领导成员心理特征的影响,进而将被试进行团队匹配,发现可匹配的被试分别来自19个团队,其中团队领导19人,团队成员33人,总计52人。

(二)研究工具

创业心理资本量表。由于PCQ-24这一成熟量表使用最广泛,适用于各种情境下的心理资本测量,所以本研究采用Luthans和Avolio等人编制的心理资本量表(PCQ-24),共24个条目,分为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有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非常不同意)-6(非常同意)”6级记分,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心理资本越高。[5]同时,为契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还采用花慧等人的部分描述修改,如将“管理层开会”改为“开班会”,将“公司战略”改为“班级发展策略”,将“同事”改为“同学”,将“工作”改为“学习”,将“公司”改为“班级”。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分半信度为0.86,表明该量表信度较高;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KMO值为0.855>0.600,p<.05,表明该量表效度较好。

(三)研究程序

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首先呈现24道创业心理资本题目,其次是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题目和参与创业比赛情况。被试完成问卷后会有现金报酬5元。

三、结果

(一)创业心理资本与创新创业绩效的相关分析

首先,本研究对创业心理资本及其维度得分与创业绩效进行了相关分析。由表1可知:

表1 创业心理资本与创新创业绩效的相关结果

第一,创业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p=.013);第二,创业心理资本区分的维度自我效能与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p<.01)。

(二)获奖组与非获奖组在创业心理资本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其次,本研究比较了获奖组和非获奖组在创业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指标上的得分,以为创业心理资本能否影响创业绩效提供初步证据。由表2可知:

表2 获奖组与非获奖组的t检验结果

第一,在创业心理资本得分上,获奖组(M=109.643)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获奖组(M=99.405,p=.013);第 二,在 创 业 心理资本区分的维度自我效能得分上,获奖组(M=28.714)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获奖组(M=25.176,p<.01);第三,在创业心理资本区分的维度乐观得分上,获奖组(M=28.071)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获奖组(M=25.554,p=.015);第四,而在创业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得分上,获奖组与非获奖组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5)。

这一结果表明,越乐观、越具备自我效能的个体,越可能在创业比赛中获奖。

(三)领导组与非领导组创业心理资本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进一步地,本研究比较了领导组与成员组在创业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指标上的得分,以此检验创业团队的成功是否主要归功于领导个人创业心理资本的优势。由表3可知:在创业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上,领导组与成员组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领导与成员之间可能并未有创业心理资本上的明显区别和层级差异,团队内部的同质性而非团队个别领导的优势或许才是预测创业绩效的关键指标。

表3 领导组与成员组的t检验结果

(四)领导-成员同质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绩效的二元逻辑回归

为了进一步检验领导-成员的创业心理资本同质性能否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成功者,本研究进行了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是否获奖作为因变量,以领导-成员的创业心理资本得分同质性作为自变量,以性别、年龄和年级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根据表4可知:领导-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得分上的同质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获奖者(β=-.222,Wald=7.682,p=.006),这一结果说明,同一团队内领导-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上的差异越小,同质性越大,则越可能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创业比赛的获奖者。此外,本研究也对创业心理资本的分维度进行了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为:团队内领导-成员在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得分上的同质性对创新创业绩效的预测也具有显著性(β=-.495,Wald=4.276,p=.039;β=-.546,Wald=4.556,p=.033),进一步解释了团队内领导-成员在自我效能感和乐观上具有较高的同质性,才有可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奖。

表4 领导-成员同质性与创新创业绩效的二元逻辑回归结果

四、讨论

创业心理资本及其区分的维度自我效能与创新创业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前人的结论——创业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

此外,领导组与成员组在创业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领导和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上呈现出同质性,这可能是因为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团队中,部分学生虽然作为团队的领导角色,但其本质上和成员一样仍然是学生,和社会企业的创业团队领导有着明显不同,所以两者虽然在创新创业团队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所拥有的创业心理资本其实相差不大。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提示我们,团队领导-成员间创业心理资本的同质性可显著正向预测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绩效。总而言之,领导-成员双方的创业心理资本越高,而不是越低,且同质性越高,越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获奖者做出显著预测。

本研究的结果或可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如下启发与可参考的建议:

第一,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中开设针对性的心理资本提升课程与模拟训练。本研究结果指出,创业心理资本是预测高校大学生在创业竞赛中绩效表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各高校应创新培训模式,在创业竞赛的课程培训体系中,乃至在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体系中,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本,培养坚韧乐观的心理特质。例如,高校可通过在创业培训课程体系中加入仿真模拟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如创业模拟沙盘等,以赛代练,以练促赛,并通过创业体验与结果反馈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本,进而提升大学生在创业竞赛中的绩效表现。

第二,筛选与匹配具有高创业心理资本同质性的创业团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团队领导和成员心理资本越高,差异越小,越可能在创业竞赛中获奖。因此,本研究建议,在选取创业团队成员时,应当充分运用模拟游戏任务、心理资本问卷、访谈等工具手段,将在心理资本上更加相似的、水平相近的成员匹配为一队,使得团队能够以同一步调行动。而选取的团队领导在创业的经验、创业意识等方面有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同成员在心理资本上具备较高的同质性,以保持在创业过程中对风险的评估、情境压力的应对上齐心协力,从而提高团队的绩效。

第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已有团队的创业心理资本同质性。本研究结果指出,大学生创业团队领导和成员创业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越同质,在创业竞赛中越可能脱颖而出。因此,在已组建创业团队后,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以参加创业竞赛的各个团队为对象,实施针对性的创业心理资本训练,以平衡和匹配团队内成员心理资本水平,从而提升创业团队绩效。例如,可针对创业团队中创业心理资本较低的成员,采用团体心理情景剧的方式,开展以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为主题的情景互动式团辅活动,以提高创业团队心理资本水平的同质性。已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情景剧是提升大学新生心理资本的有效方式。[1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研究选择的被试主要以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主且样本数量较少,尤其是受限于创业比赛本身评奖比例限制,因此招募到的获奖人数远少于作为对照组的未获奖人数,使得对于本研究发现的结果应当谨慎解读。未来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量,涵盖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地域与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团队,以此重复验证本研究的发现,并进一步提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与推广性;其次,本文只是从横断面来探究团队领导及其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上的同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揭露的仅仅是相关关系。未来研究可考虑对被试进行追踪调查,收集数据进一步从纵向探究领导-成员在创业心理资本上的同质性对创新创业绩效的影响,并纳入影响团队绩效的其他团队因素,例如组织承诺、团队氛围、领导者风格等,增进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绩效的了解。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本越高,且团队内领导和成员之间创业心理资本的同质性越高,则越可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奖,取得更高的创业绩效。

猜你喜欢

同质性成员维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同质性和社会影响对混合型社交网络形成的仿真分析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